鲁迅竟是反对武术“第一人”?100年前,鲁迅怒斥中国武术
2022/6/14 17:00:00 时代光华出版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加★星标★添加小助理微信:sdgh2020进群领取福利

· 本文节选自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
原标题:鲁迅和武术家陈铁生关于宣传武术的争论
民国早期,“武术”一词已为学术界、新闻界通用。如 1922 年,美国人麦克乐应《申报》之邀,写出《五十年来中国之体育及武术》。这是一篇外国人以客观的态度,描述清末民初中国武术生存状况的纪实文章。
麦克乐(1886—1959),1913 年至 1926 年以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的身份在中国开展活动。麦克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肯定了武术的文化价值和民俗悠久传统。麦克乐指出,中国重文轻武和武人封闭保守的历史陋习,致使中国武术始终缺乏完整的史学记载:“惜乎中国缙绅俊秀,以文章为高雅,鄙武事为粗俗……殊少公开之研究,发挥而广大之。”
麦克乐还对 1900 年义和团后朝廷禁武,致使武术衰微进行了总结:“当时社会人民,颇以武为危事而咸怀戒心……科举废既各省遍设学堂,武术遂弃而不用……凡事争效西法。”
民国政府和一些教育家(如章士钊、蔡元培等)对此很赞赏,将它列入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成为教科书。一些高等学府还成立了武术组织,如北京大学就成立了“技击会”,师生中参加者甚多。
一些人则坚决反对“保存国粹”,主张将中医、武术及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旧文化”,当作“封建国粹”全部抛弃。
此中代表人物为著名文化人鲁迅。1918 年 11 月 15 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的《随感录三十七》,这篇文章以他特有的辛辣笔调嘲讽道:
现在那班教育家,把“九天玄女传与轩辕黄帝,轩辕黄帝传与尼姑”的老方法,改称“新武术”,又是“中国式体操”,叫青年去练习。
鲁迅反对将“新武术”用于“体育”上的观点。他嘲讽道:“据说中国人学了外国体操,不见效验,所以须改习本国式体操(即打拳)才行……那自然只好改途去练‘武松脱拷’那些把戏了。”
鲁迅尤其反对提倡、普及武术,他在《随感录六十四》中再次写道:
北方人可怜南方人太文弱,便教给他们许多拳脚:什么“八卦拳”“太极拳”,什么“洪家”“侠家”,什么“阴截腿”“抱桩腿”“潭腿”“戳脚”,什么 “新武术”、“旧武术”,什么“实为尽美尽善之体育”、“强国保种尽在于斯”……直隶山东的侠客们、勇士们呵 ! 诸公有这许多筋力,大可以做一点神圣的劳作……我们改良点自己,保全些别人;想些互助的方法,收了互害的局面罢!
认为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互害”——鲁迅这一偏激观点,今天读来仍令人人吃惊。
当时立即有人力加驳斥。驳斥者并非鲁迅讥讽的“那一班”提倡打拳的“教育家”,而是热爱武术的武林中人。
鲁迅在 1919 年发表《随感录三十七》后,《新青年》杂志即收到署名陈铁生的驳斥文章:《驳〈新青年〉五卷五号〈随感录第三十七条〉》。
陈铁生是近代武术史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这里将陈铁生的驳斥文章略作归纳。
首先,他反对鲁迅把“拳匪”(义和团)弄神搞鬼的“神拳”,同中国传统武术混淆起来,把中国拳术一概斥为“鬼道主义”。其次,陈铁生以自身经历,认为武术健身祛病功效远胜过西洋体操,故他极赞同蔡元培的话——“(中国)拳术决不可废”,而让仅得中国武术皮毛的日本武士道大出风头。最后,陈铁生反对已有枪炮就可以不要武术的论调,他认为无论中外,打仗冲锋时,技击术总是有实战意义的。
1919 年 3 月 2 日,鲁迅又写了一篇名为《关于〈拳术与拳匪〉》的文章做公开答复,他在文章中写道:“陈先生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照这样说,拳术亦只是医病之术,仍无普及的必要。”鲁迅还认为即使拳术可用于军事,也“当在陆军中教练,正不必小学和普通中学都来练习”。总之,鲁迅坚持反对“大有中国人非此(指武术)不可之概”,即不应在中国人中宣传、普及武术这一“国粹”。
所谓“国粹”,既可以泛指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之精华,又可以指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与特性。
然而,在 20 世纪 20 年代,“国粹”一词却成了许多人嘲讽的对象。精武会创办人陈公哲曾悲凉地概括了当时武术的艰难状况:“武术之流行,多在少受教育阶级中,偏武无文。故世人莫不视为下流末技……于是父禁其子、兄诫其弟,不许练习矣。”
上文所说的鲁迅认为传播传统武术是中国人的“互害”,就是最典型的言论。这是标准的“为倒洗脚水把婴儿都泼掉”。1925 年,鲁迅甚至主张:“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陈铁生和鲁迅这场笔墨官司,实质上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土体育”和西方“洋体育”之争的典型事例。
鲁迅后来对武术、中医等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1928 年 11 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国术国考”。此时鲁迅写了一篇名为《“这回是第三次”按语》的文章:在五六年前,我对于中国人之发“打拳热”,曾确反对过,那是因为恐怕大家忘却了枪炮,以为拳脚可以救国,而后来终于吃亏。现在的意见却有些两样了。……为生存起见,也得会打拳!无论你所做的事是文化还是武化。
我曾为这段历史写过约两万多字的长篇论文《鲁迅与武术、气功——中国近代体育史上一段重要的史实》。此文最初发表于著名武术专业刊物《武林》(1992 年第 2 期),2003 年经过修订之后,连载发表于中国体育核心期刊《体育文化导刊》(2003 年第 10 期、第 11 期)。本文影响较大,被很多专业文章引用,具权威性的《中国体育通史》也引用了此文。
1932 年,刘长春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预赛阶段就遭淘汰,引发了关于土洋体育孰优孰劣的争论。
1932 年 7 月,北平《世界日报》批评洋体育过于崇尚“竞技”。
1932 年 8 月 7 日,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评《今后之国民体育问题》,提出:“请从此脱离洋体育,提倡‘土’体育 !……请决心负全国民保健之责,使数十年后,全世界向中国求养生之道 !……卫国治产,为土体育之目的;却病延年,锻炼筋骨,则土体育之内容。”
这其实就是“官方竞技体育”和“民间群众体育”,哪一种更值得政府重视的一场大争论。这种争论至今没有正解,也没有平息。
- END -
推荐阅读
破解中国武术史的最大“谜团”
——巴蜀武术天下奇
本书特别顾问:
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 刘绥滨
尘封史料、口述史、珍贵老照片、严谨学术注释
多角度地研究披露中国武术文化之真实历史风貌
史学界、体育界、武术界“大咖”热情推荐
剖析巴蜀武术,披露中国武术珍稀历史细节
文图并茂、雅俗共赏,极富收藏和阅读价值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时代光华出版”同名视频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巴蜀武术天下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