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开篇,国术表演队赴奥运会真实历史
2022/7/7 17:00:00 时代光华出版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加★星标★

     添加小助理微信:sdgh2020进群领取福利

    

     · 本文节选自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

     01成员是怎样选出来的

     1936 年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负责筹备,决定派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举重、竞走、自由车及国术表演八种运动队,赴德国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需要注意的是,当时通常不称“奥运会”,而称为“世运会”。

     本书作者收藏有珍贵的原始档案资料:《参加世运举重代表及国术表演队预选经过》。其中记载,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 2 月 2 日发出《国术预选简则》(以下称为《简则》):“决定派男女选手六名参加世运表演,借以宣扬吾国固有武道之真价值。”《简则》规定凡报名者:年龄自 20 岁起,35 岁止。要求如下:“国术表演,对于拳术及器械务须精,而且博。此外若兼擅摔角、弓箭、弹丸、踢毽等项者,为尤佳。”截至 1936 年 4 月 30 日,各省市报名参加国术预选者,共有男女 25人。1936 年 5 月 11 日,在上海申园健身房举行预选。选拔委员由褚民谊(召集人)、张之江、沈嗣良、叶良组成。

     国民政府考试院戴季陶院长,作为参加世运会的政府代表出席并监督。继而 12 日复选,“驻沪德(国)总领事亦到场参观”。褚民谊、张之江等人“精密观察各个(选手)态度姿势,及技术程度后,于 13 日下午在本会办公室讨论审定,正式选定出席国术表演代表名单”。

     国术选手选出男女共 9 名(6 名正取,3 名备取)。

     男子正取:张文广(南京),843 分;温敬铭(南京),838 分;郑怀贤(沪),810 分;金石生(豫),809 分。男子备取:张尔鼎(留日),797 分;寇运兴(豫),780 分。

     女子正取:翟涟沅(南京。郑按:史料中又常写为翟涟源),858 分;傅淑云(南京),819 分。女子备取:刘玉华(豫),800 分。

    

     图 8–10 第一排左起:金石生、郑怀贤、温敬铭、张文广;

     第二排左起:寇运兴、张尔鼎;

     第三排左起:傅淑云、翟涟沅、刘玉华

     以上 9 名选手中有 4 名由中央国术馆选送,分别为张文广、温敬铭、傅淑云、刘玉华。

     郑怀贤是上海国技馆名义选送者。他在 1936 年时年近 40 岁,已经超出“35 岁止”的报名资格。入选的原因很可能是技艺全面且精良。我收藏有郑怀贤等人出国前的照片,至今似尚未见有公开披露,非常珍贵。

     02参加奥运会的国术表演项目

     南开大学国术教员郝铭(霍元甲的弟子)为教练兼队长,顾舜华为管理员,共 11 人组成国术表演队。这是近代首届中国国家武术队。

     自 1936 年 5 月 21 日起,9 名选手在南京中央国术馆集中训练。出国之前,国术队又在南京和上海公开表演,“任人参观”。《体育》期刊曾详细报道表演项目,其中,在南京公开表演的项目:

     傅淑云:连环腿;张尔鼎:双刀;金石生:少摩拳;翟涟沅:查拳;寇运兴:小梅花拳;刘玉华:龙形拳;翟涟沅、郑怀贤:双刀对枪;张文广、温敬铭:空手进枪;寇运兴:春秋刀;郑怀贤:飞刀(郑按:原文如此,应为飞叉)。

     在上海表演的项目:

     金石生:少摩拳;刘玉华:大红拳;翟涟沅:四路查拳;张尔鼎:罗汉拳;寇运兴:梅花拳;金石生:昆仑剑;张尔鼎:六合双刀;刘玉华:子龙枪;傅淑云:太极拳;温敬铭和张文广:对拳;郑怀贤和张尔鼎:武当对剑;傅淑云:双剑;寇运兴:梅花刀;翟涟沅、郑怀贤:双刀对枪;刘玉华、寇运兴:单刀进枪;张文广、温敬铭:空手夺枪;郝铭:五行椎;郑怀贤:飞叉。

     以上就是到德国参加奥运会的国术表演项目,并请交通大学罗逸民博士翻译成德文。以上史实如今鲜为人知,非常珍贵。

     这次参加十一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运动员 69 人,国术表演队 11 人,体育考察团 33 人,还有干事、秘书、指导、顾问多人,共 141 人。因经费不足,国术队员曾到南京大光明戏院卖艺筹资,足球队也先期到东南亚国家表演募捐。

     1936 年 6 月 26 日 12 时 30 分,赴德国参加十一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乘坐意大利邮船“康梯浮地”号,起锚离开了上海黄浦港,于7 月 23 日 9 时抵达柏林火车站——他们一共走了整整 28 天。

     此届奥运会于 1936 年 8 月 1 日下午 4 时举行开幕式,16 日举行闭幕式。

     03国术队大显中华武术雄威

     这届奥运会除了正式比赛项目外,也有各国民间体育选手带来的体育表演。抵达柏林休息两天后,国术队先到汉堡表演三次:第一次是 7 月 25 日下午,国术队首先应邀赴汉堡参加万国音乐会,在万国拳术表演台表演。

     第二次是 7 月 26 日,国术队参加汉堡万国体育团体游行大会。郑怀贤等人身穿古色古香的武术服,手持刀枪剑棍表演各种武功绝技,街道两旁的德国居民和各国观光者,齐声叫好。同样是街头献技,但今日不同于江湖卖艺,而是代表中国向世界宣传中华武术。顾舜华是中国国术队管理员。他与手持“CHINA”(中国)标牌的中国国术队领队、天津南开大学国术教练郝铭,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举旗者。

     郑怀贤、刘玉华等国术队员,手持大刀、单刀等紧随其后。

    

     图 8–11 顾舜华手持“CHINA”(中国)标牌,

     郝铭是“举旗者”,郑怀贤等国术队员紧随其后

     第三次是 7 月 30 日,国术队应德军营之邀请前去表演。翟涟沅表演踢毽,德国军人见所未见,叹为观止。

     1936 年 8 月 11 日晚,国术队在奥运会上作正式表演,地点设在可以容纳两万余人的露天剧场内。表演开始前,会场内播报了中国国术的历史起源及特点,并将译成各国语言的《中国拳术之概要》分发给在场观众。该文由郝铭编撰,向世界公开宣传了中国武术。表演内容有:“首先是太极操,次为各队员之单拳对练,再次为器械飞叉表演,共分二十节,历时一小时,博得三万余观众热烈赞誉,鼓掌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1936 年 8 月 25 日,国术队受邀到法兰克福市大剧场表演。1936 年8 月 26 日,赴威斯巴登表演。1936 年 8 月 27 日,与明兴体育会联合表演。

     国术队在出访表演时,还携带了太极操等书刊,在表演结束后赠与外宾,宣传国术。

     相关史料记载:国术队表演“引起了德国武术爱好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几次站起来鼓掌,称赞不已。有要员表示‘没想到中国武术这么高超,真了不起’”。

     德国政府还指派奥运会摄像队,专门为傅淑云、刘玉华、张文广、温敬铭等人的表演摄制了录像片并保存。当时德国的各大报刊都发表了报道和评论,称赞“中国武术功夫精湛卓绝,富有艺术性、舞蹈性,高超精妙,令人不可思议,它有一种难以写出的内在的旋律感”。我收藏的当时中国出版的《第十一届世界运动大会画报》,就醒目地刊登了一篇名为《我国国术表演,各国观众甚多》的文章。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世界性体育盛会上宣传中华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图 8–12 国术队员在德国,第一排右起:

     张尔鼎、郑怀贤、张文广、刘玉华、傅淑云、翟涟沅

     04国术队归国前的酸楚插曲

     1936 年 8 月 16 日,第十一届奥运会宣布闭幕。

     中国体育考察团领队袁敦礼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授,英语极好。

     他抽出几张外国报纸翻译说:“这篇是《中国女人虽不裹脚,预赛未终已遭淘汰》,这篇是《阵容虽然庞大,难除“病夫”之名》,这篇是《中国不如小瑞士,比赛未终成看客》……”

     有张报纸只有寥寥数字,却印有一个拳头大的“〇”。袁敦礼说:“那一行字是标题《奥运会战果赫赫,中国队饱吃鸭蛋》,画的那个‘〇’就是鸭蛋。”

     一些运动员听过之后,气得要撕报纸。袁敦礼忙夺过报纸,叹气说:“只能怪咱们自己不争气。报纸可不能撕,考察团收集这些报纸,还真算一项‘考察成果’呢!”

     许多运动员羞愧难当。田径选手林绍洲泪流满面,以拳击头,并痛骂自己:“不中用,给国家丢脸!不中用,给国家丢脸!”投掷选手陈宝球更气得伤心,当下找了把大剪刀“唰唰唰”地就把自己剪成大光头。他带着哭声,自怨自艾:“ 无脸见江东父老,去当和尚!去当和尚!”原来,在铅球比赛中,他只投掷了一下,连及格标准都没达到,就被淘汰了,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图 8–13 《第十一届世界运动大会画报》

     报道中国国术队表演很受观众关注和欢迎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比赛中一无所获,运动员们都心情沉重。几天后,参加世运会的国民政府代表戴季陶说:“这次中国在比赛中毫无成绩,倒是你们国术队出乎意料,为国争了些光。”

     我收藏的《第十一届世界运动大会画报》,有一篇报道《我国国术表演——各国观众甚多》,文字虽短简短但信息量极大:

     中国国术团,在德国表演数次,而观众不下三万余人,当队员表演时备受华侨观众欢迎。在未表演之前,中国国术之历史及其特长已由播音机,向观众明白宣布。此项运动表演之敏捷及演艺者身体各部控制之得宜,足以表现中国古代体育之特长,同时亦博得观众景仰。

     代表团又乘上那艘票价打七折的“康梯浮地”号邮船,在大洋中将近漂泊了一个月,才回到了上海的码头。码头上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来欢迎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们心里酸楚,只好黯然道别,各奔前程。

     - END -

     推荐阅读

     破解中国武术史的最大“谜团”

     ——巴蜀武术天下奇

     本书特别顾问:

     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 刘绥滨

     尘封史料、口述史、珍贵老照片、严谨学术注释

     多角度地研究披露中国武术文化之真实历史风貌

     史学界、体育界、武术界“大咖”热情推荐

     剖析巴蜀武术,披露中国武术珍稀历史细节

     文图并茂、雅俗共赏,极富收藏和阅读价值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巴蜀武术天下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