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沟通?你需要知道这5个技巧
2022/7/19 17:00:00 时代光华出版

    

     洛克菲勒曾说,“ 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离不开沟通。很多人每天有一半的时间花在沟通上,有的人甚至高达80%,离开沟通就无法生存。

     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说:沟通也是生产力。

     沟通是生活与工作中很重要的事情,而很多人却忽略了如何去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以为说话了就是沟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在《有效沟通(第2版)2022版》一书中,余世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沟通的技巧,让我们可以少走弯路,真正做到有效沟通!我们先来看看有效沟通最重要的5个技巧:

     01 有效沟通要从心开始

     沟通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学问,学会与人沟通要从“心”开始:用真心、关心和主动,筑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从而使交流更为顺畅,更为精彩。

     掌上灵通公司允许员工在办公室里养鸟。这一举措乍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在公司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里竟然允许养鸟?掌上灵通公司原CEO杨镭是这么解释这个问题的:“公司允许养鸟是为了给员工创造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

     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位员工都要承受不小的工作压力。所以,掌上灵通的这一举措是极具人性化的。其实,这样的公司不止掌上灵通,还有一些公司也有类似的制度:允许员工把玩具带到公司,允许员工在办公场所放音乐,允许员工吃东西,或者允许员工在间歇的时候喝咖啡……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尽量减轻员工压力,使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这实际上就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重视和关心。

     关心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注意他的状况与难处;注意他的需求与不便;

     注意他的痛苦与问题。

     余世维老师在《有效沟通(第2版)2022版》书中提到自己早年的一段经历:有一次我在香港乘机时,在书店看到一本很好的精装书。我很喜欢这本书,就把它拿在手上,此时店员走过来说:“这本书你想要吗?”“是。”我回答。“我帮你拿到柜台去。”说罢,他就将书拿到柜台去了。

     后来我又看上一本书。“这本书你也要吗?”他又走过来问。我说:“是啊。”他又将书拿到柜台去了。

     等我到柜台去结账的时候,天哪,7本!毕竟我要乘机,拎着7本书会很不方便。我有点后悔了。他似乎意识到我的难处,对我说“先生别担心,你先到别的地方去买东西,这7本书我们帮你包好,等一下帮你拎上飞机。”其实他只能拎到上飞机的闸口处,但是他的这句话让我很感动。

     后来我上飞机的时候,那个小伙子果然拎着我的7本书,等候在闸口处。

     这是个很小的事情,但却折射出那位店员对顾客的关心——看到余世维老师拿的书比较多,肯定不方便,于是帮他拿到柜台,又将书送到闸口。而这份关心,有效促进了余世维老师与店员的沟通——买了很多书。

     02 有效沟通要消除三大症结

     我们与人沟通时,是有方向性的。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沟通有向上、向下、水平三个方向。余世维老师在书中用三个器官作比喻,他认为有效沟通必须消除三大症结:向上沟通没有胆、向下沟通没有心、向下沟通没有肺。

     向上沟通没有胆,是指下属往往畏惧或者回避与上司进行沟通,也常常会因为缺乏胆识和策略不能使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对于向上沟通,余世维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1、尽量不要给上司出问答题,而要给他出选择题;2、随时随地沟通;3、永远不要只问问题,不准备答案。

     向下沟通没有心,指的是有的管理者因为不熟悉下属的具体业务,或者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所谓“高姿态”,无心与下属主动沟通,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在“经营之圣”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实践中,倾听和沟通占有很大比重。他经常询问下属:“你对这件事是怎么考虑的?”他还经常到工厂去,一是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二是听听工人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用电气前CE0杰克·韦尔奇也非常重视与下属的沟通,他经常亲自给员工留便条和打电话通知有关事宜。该公司的一位经理曾这样描述韦尔奇:“他会追着你满屋子团团转,不断地和你争论,反对你的想法。而你也必须不断地反击,直到说服他同意你的思路为止——这时,他可以确信这件事你一定能成功。”

     水平沟通没有肺,就是指同等级别的人沟通时通常缺乏真诚,很少有“肺腑之言”,也缺乏积极的配合与协作意识。

    

    动图来自SOOGIF

     03 有效沟通要把话说到刀刃上

     莎士比亚说: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是肤浅的藻饰。

     说话漫无边际、啰里啰唆,会让听的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感觉厌烦,失去倾听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沟通好呢?所以,说话的人一定要简化语言,抓住重点,把话说到刀刃上。

     一个人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不是自己想讲多长时间就可以讲多长时间的——你怎么知道客户要给你多少时间呢?

     有一次,麦肯锡公司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后,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与该公司的董事长在电梯间里遇见了,董事长问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这个项目进展得如何了?”该项目负责人一下子懵了,因为他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几十秒钟内把事情说清楚。麦肯锡因此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自此之后,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表达清楚,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三条以内。这就是著名的“电梯演说”。

     04 有效沟通会说更要会听

     卡耐基曾说,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还应该学会主动倾听。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让人多听少讲。当然,这仅仅是个笑谈,但主动倾听的重要性却是不容置疑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推算,人如果在10分钟里能够讲1000个字,那可以听5000个字,因为听是说的5倍。可见,不管讲得多快,大概都可以听到。所以人要多听少讲。

     听与说有同样的魅力,倾听是突破沟通障碍的最基本的技巧。归结起来,主动倾听有以下三个作用:

     首先,让对方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在我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如果能主动倾听,让别人先讲话,对方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他自然乐意与你沟通、合作。所以,不管是与客户、同事沟通,还是与其他合作单位沟通,只要你能做到主动倾听,很多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

     其次,便于抓住破绽,转守为攻。任何人讲话都会有漏洞,你要注意听他话里面的漏洞,一旦发现,就可以转守为攻,及时说出你的想法,对方就没有反击的余地了。如果话总是你先讲,破绽跟漏洞就握在了别人的手上,你就不好辩解了。

     最后,为自己准备答案预留时间。比如进行会议讨论时,不可能每次你都是有备而来的,当别人发言的时候,你可以边听边思考自己的答案。轮到你讲话的时候,你就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05 有效沟通要读懂行为语言

     人的很多行为都是伪装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些行为中窥探他的心,洞察他真实的想法。

     比如有的人在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喜欢叩桌子,这个动作我们要特别注意,叩桌子就是在等待答案。比如,你跟对方谈判,在讲完重点后,对方如果开始叩桌子,就表示他大概没有话讲了,他在等你的答案,也就是说他没招了,他要讲的重点都讲完了。 所以,这反过来提醒我们,不要常常叩桌子,这样会让对手感觉我们没招了,这是谈判时“最致命的要害”。

     比如有的人喜欢摸座椅的扶手,潜意识就是:我真想站起来,我真的不想再跟你谈了,我恨不得现在马上就走。如果跟对方谈话时发现他有这个习惯,你需要找个理由说:“谢谢你啦,宋总,今天我们谈得很愉快,其他的重点改天再谈吧。”“再坐坐吧!”他可能会假装挽留。“不,真的,今天真的麻烦你了。”

     对方如果不喜欢你继续讲下去,你再讲只会让他反感——他都不想跟你谈这件事了,你何必非要缠着他、拉着他?他一摸扶手,潜意识就是他很想逃离,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这个动作。 再比如有的人讲话的时候有个潜意识的动作,就是端起茶杯往里面看看然后放下,没过一会儿,又端起茶杯看看,又放下。表面上看,好像是客户看到茶杯里没有茶,于是把杯子放下,是主人没有礼貌,没有及时加茶。但其实,客户做这个动作是希望马上能够谈成这个买卖,因为他显得有点儿焦躁。人一旦着急,就会口渴,就会忍不住去摸杯子。

     有效沟通虽然有难度,但并非难以实现。在本书中,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汇聚自己多年的管理培训经验和心得,采取通俗幽默的方式,为你指点迷津,教你轻松破解沟通迷局,实现有效沟通。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时代光华出版”同名视频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有效沟通(第2版)2022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