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心法:探索智慧之源,让生命更充沛
2022/7/29 17:00:00 时代光华出版

作者:成杰本文节选自《成事心法》
01
常常有人问我:成杰老师,你觉得智慧是什么?在我看来,到了一定阶段,智慧比财富更珍贵。我们可能拼搏了大半生,好不容易创造了一些财富,还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守护。智慧却像随手泡的那壶茶,不动声色地浸润人心,让我们变得丰富、恬淡、美好。它会时时洗濯、照抚我们,让我们保持最好的情绪与状态。
平时我早上四五点钟起床,起床后常常会在小区里散散步。我喜欢在寂静的黑暗中让大脑迅速清醒,迎接又一个黎明。那天 4 点醒来,我照例在小区里散步。当时天还没亮,小区里一个人都没有。我正准备跨过一条小径,突然发现远处有一辆商务车开过来。
如果是白天,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我应该会快走几步走过去,但潜意识提醒我,让它先走。于是,我停了下来。也就是一两秒的时间,商务车从我面前飞驰而过,气流甚至扑到了我的脸上。是的,如果那一瞬间没有停下来,我可能已经被撞飞了。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养成了学习与多元思考的习惯,他会适度地唤醒自己积极的思维和敏锐的感知,懂得趋利避害,形成优于他人的直觉与敏锐,以及前瞻性思维。它们让人能够捕捉到一切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信息,也让人学会换位思考,具有基本的共情与共情能力。
智慧是生命的常识,它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能量,牵引着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它也是一种生命的圆满。
以创业为例,愚者用生命成就事业,智者用事业让生命圆满。创业可能失败,但是对于智者而言,创业积累的是人生经验、市场策略、处世原则,以及丰厚的生命智慧。
我常给一些巨海学员“打预防针”:你们来巨海学习,首先要确定,不仅仅是为了多赚几毛钱,更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团队变得更好。
《印光法师》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实把这些智慧心语翻译成最朴素的语言,你就会明白:要让一切顺遂,关键在于“我”。“我”好了,一切就都会好了。
日有所学,月有所累,年有所成。每日求知为智,内心丰盛为慧。因果关系是生命中不变的规律与法则。我们只有去学习、成长、践行、感悟,宇宙中的力量才会引领我们步入生命的正轨,让我们渐渐成为智慧的人。
父母进步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老板进步一小步,企业进步一大步;老师进步一小步,人类进步一大步。教育子女,成就未来;经营企业,成就社会;教书育人,成就世界。每一个社会人,无论渺小还是伟大,只要做好自己,就都是生命的圆满。一切的好都与“我” 紧密相连。
02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以及灵魂的觉醒。在每一次觉醒的过程中,我们都试图成长、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智慧便是从每一次觉醒中提炼出来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每一次觉醒中获得更多寻找智慧的精神力量。
因为家庭的贫困、物质的匮乏,我在少年时就开始观察生活,审视自己。我内心有着强烈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家乡四川大凉山,改变像祖辈父辈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冥冥中一直有一个声音,让我去遥远的地方找寻不一样的世界,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这就是生命的觉醒。那时我的同龄人大多已经忙着去相亲,等待结婚生子,然后变成和祖辈父辈一样的人。因为审视生命,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觉醒,获得了人生的第一层智慧。
走出大凉山,从成为餐厅服务员、工厂工人,摆地摊到开书店, 我不断突破自我认知,也不断去寻找各种事业方向。听到人生第一场演讲后,我便义无反顾地走上教育培训之路,选择了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觉醒。
此时,我的自我也觉醒了。当我可以在生命蓝图中画出未来的“我”,当我找到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我”,智慧便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寻找终极梦想和终生事业的道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让我开始拥有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这使得我平凡的生命得以升华,更让我有了生命智慧的一枝萌芽——生命的价值在于普度众生。这份造福人类的使命让我萌发了创业的初心。正是创业带来的历练,让我的心智越来越成熟,胸怀越来越宽广,心性越来越高远,人格越来越完善。
在创业和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厘清了关于生命智慧的脉络。再加上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商业实践经验,我用 3 年的时间反复推敲, 提出了“生命智慧的十大法门”,并使其成为巨海的经典课程之一。这也让我相信,智慧看似无色无形,虚无缥缈,但只要人们愿意思考、学习与改变,它就可以被具象成一份生动实用的使用说明书。
智慧从哪里来?它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它由外而内,由内向外;它外修于形,内炼于心;它看似虚空,又无处不在。它存在于身体发肤, 它植根于天地万物。就如同茶有茶道,智慧蕴含着“和、静、怡、真”;就如同花有花道,智慧体现着“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只要你用心,万事万物就都可以成为悟出真知、哲理、智慧的源泉。
有一天,我又早起。晨风微凉,我先在书房读了一遍《道德经》, 然后像平时一样去小区里散步。我走在熟悉的小区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愉悦。我相信早起是福,它可以让我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让我比他人更早一点抵达通往智慧的路径。
我看见草叶上滚动着几颗小小的露珠,映射着粉色的霞光和青翠的草木。它温润而有力量,通透又映照旁物,这幅微小又盛大的画面竟让我忍不住一看就是 10 多分钟。回家后,我立刻去书房,写下了一句智慧心语:“水洗万物而自清,人利众生而自成。”
我相信,这就是来自生活的点滴智慧。仰望星空,就会窥见宇宙的浩瀚;热爱生命,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观照内心,就会探寻灵魂的真知。
03
说起我身边有大智慧的人,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我的父亲, 另一个便是恩师李燕杰教授。他们身世迥然不同,文化水平存在天壤之别,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智慧与慈悲。
父亲过世后,有一天夜里,我突然惊醒,泪水打湿了枕头,梦里梦外都是父亲的身影。那一年我 30 岁,整个人开始变得感性。而这份感性让我在冲锋陷阵的创业过程中,时时存有对世间的温存与感恩。
它让我像父亲一样宽厚待人,让我学会忍耐与包容,也让我在浮华的商业环境里结识到更多真诚的人。
恩师李燕杰教授的座右铭“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真实地反映了他为人师者的担当与宽厚。他一生受毕业于北大、清华两所中国顶尖学府的父亲的影响,饱读诗书,睿智通透,又承袭了母亲的淳朴与善良,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热爱与解读。
2016 年,我们建成了西昌巨海李燕杰希望小学。虽然恩师于2017年过世,但他的思想将传承于希望小学、巨海的课程,以及未来我对生命智慧无穷无尽的探索当中。
夜深人静时,我会常常想起恩师在世时每次我拜别之后他一送再送的情景,常常忆起他过世时自己泪流满面的悲恸。
这便是智慧的来处。父辈的经验,长者的睿智,都是我们除了书本之外最易得到的真知。
我虽然幼时家庭贫困,但也拥有人生的大幸运——有慈父,有恩师,也有良友。
智慧不一定是知识,它让我们向比自己更优秀、更卓越的人问道、化缘,让我们在彼此的浸润、感染、学习之后获得对这个世界更高水平的认知。
知识是专用的,它只能用于我们的某种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智慧是通用的,它将成为我们潜意识里的超能力,打开生命里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开关,通往更圆满的生命境界。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时代光华出版”同名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成事心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