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为什么都要看财报?(深度)
2022/8/11 18:00:00 时代光华出版

阅人看处事,评价企业看报表。要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并不难,只要你真的把投资股票当成生意去做,就能成功地买到优质资产。
01sdghbooks聪明的投资者
你我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假如两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意,选择会相对理性一些,会在对企业各方面进行分析估价之后,再达成一致。可在人头攒动的交易市场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有多少人真的把买股票当成生意来做?又有多少人是理性的?这样大的一个集合体必然存在着“羊群效应”。
笔者身边的长辈就是这群“羊”中的一只,大家说往哪儿走,他就往哪儿走。问他为什么要买这只股票?不知道啊!问他对这家企业了解吗?不知道啊!它一年赚多少钱?不知道啊!是不是每年都在派发红利?负债情况怎么样,会不会有资不抵债的情况?不知道啊!即使负债情况没问题,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也不知道啊!再问他为什么会买?因为别人都买。
由此可见,长辈们买股票已经不是做生意了,而是完全对自己的钱不负责了。他们赚了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亏了哭天抹泪、垂头丧气,完全无法自己掌握盈亏。这时,投资学大师格雷厄姆的忠告就显得尤为中肯。
格雷厄姆说:“把投资股票当成生意来做的人,是聪明的投资者。”
可是,现实情况是 , 几乎每个到股票市场中的人,都怀着迅速赚一笔就走人的想法。如果赚了第一笔,很多人就会想着赚第二笔、第三笔……直到被深度套牢。快速赚钱,是吸引各类人群进入股票市场的第一诱因。可是,没有哪门生意是可以让你的本金在 1 个月内就翻一番的,它必然遵循着循序渐进、稳定积累的过程和规律。哪怕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平均每年带给投资者的收益也只有 20%。
也许你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笔者在危言耸听。诚然,把中国所有的股票散户都召集起来,估计大多数的人都有短时间内赚 20%、50%,甚至翻倍的经历。他们或许会说,股票就应该这么投资,我比巴菲特强(尽管只是在心里说说)。
但市场中有哪些人是持续赚钱的呢?很多人今天赚了,明天就把赚到的交给市场了,甚至要再从兜里掏出更多来。
你觉得每年收益增长 20%少吗?如果你现在只有 1 元,每年以 20%的速度递增,30 年后会变成 198 元。如果你现在有 1 万元呢?30 年后是 198 万元。你会说这也不行,这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啊!或许你还会问,现在 1 元怎么才能在 30年后变成 198 元?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由于种种原因,国人的不安全感造成了现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完全忘了没有神话,只有踏实的生意。如果你执意要找到答案,那么就请想一想,有多少人以 1 万元本金入市,最后只剩下了不足 1,000 元?
02sdghbooks把投资股票当成生意去做
如果真的把投资股票当成生意去做,你就会避免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企业赚钱了,就是你赚钱了,千万别管市场的报价如何。
例说:
如果有人把房子抵押给你,向你借 300 万元,每年利息 30 万元。你关心的是什么?是他能不能按时偿还利息,能不能到期还本。不过,有一点可能被你“无情”地忽略了,那就是:他抵押给你的房产当时值 300万元,而还款时可能只值 240 万元了。更让人担心的是,240 万元可能只是账面上的价值,能不能卖出去还不确定,但你会在乎这个吗?
例说:你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从不进行任何投资,只持有现金,把余下的钱存到银行里。但是,你手里的钱会受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这时,你会每天查看通胀指数来衡量自己所持有的货币的购买力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不会。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你投资企业、大家合伙做生意时,却要每天关注企业股票的报价呢?报价不乏水分,为什么你会那么在乎?因为它会每时每刻告诉你,“嘿,哥们儿,你现在的资产又多 / 少了”。有人不停地在你耳边唠叨着,你想不关心都难。可是,股票的报价真的对你这么有用吗?
比如,你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每天都有人说:“我给你 10 万元,把它卖给我吧”“我给你 8 万元,把它卖给我吧”“我给你 15 万元,把它卖给我吧”……这些报价会让你怦然心动吗?恐怕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超市是否赚钱、到底价值几何,只有你自己最清楚,那些每天给你报价的人看到的不过是皮毛。是继续经营还是把它转让,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决定。如果有人说,按照现在的行情,你这家店最多只值 1 万元。听惯了高报价的你,此刻是应该高兴还是难过呢?要是我的话,我就很高兴,肯定会问他:“你有这样的店吗?我给你 2 万元,你把它卖给我吧!”
对于企业也是一样。企业赚不赚钱,不能盲目地看市场报价的高低,而要看财务报表。报表显示经营没问题,还在持续盈利,那些毫无根据的胡乱报价就不可信。企业到底值多少钱,看的是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充满了泡沫的外在形象。
也许会有人对你的做法非常不屑,甚至出言不逊,讽刺你错过了最佳投资时机。但是真相又是怎么样的呢?虚浮的报价真的比实在的内在价值更可靠吗?恐怕即便是崇尚报价为王的人也不敢妄下断言。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自己算算账,看看企业到底值多少钱,而总是在乎别人给它的报价呢?
03sdghbooks关于价值回归:它总是会回来的
马克思认为,价格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就像图 1.1 展示的一样。

图 1.1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尽管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早已为你我所熟悉,但只有真正将投资股票当成生意去做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得更加深刻。比如,出于投资的目的,你在某年购买了某家企业的股票,可是在持有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种怪现象:虽然财务报表历年来都很好看,企业确实也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股价一直不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废寝忘食想找到准确的原因,可还是不得其解,百爪挠心。
价格肯定会回归价值,只是时间问题。也许是三年五年,也许是十年八年。
遗憾的是,你等不了那么久。现在的你就急需资金去股市投资一把,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说。很多人都会这样选择。一旦选择这种做法,事情也就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你到底有没有把股票投资当成生意去做?
如果你急功近利,建议你远离它。它不会带来惊喜,只会给你更多的愁苦悲哀。与其将希望寄托在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状况的投机上,不如正视自己手中的投资情况,想办法从中获益。
通常情况下,保持持续增长并且有盈余的企业基本上都有派发股利的政策。
比如,A 酒 1994 年上市,1995 年便开始派发红利。假设 A 酒刚刚上市的时候,你买进了 100 股,开盘价为 7.21 元 / 股,成本为 721 元。在 1995 年至 2020 年期间,除了 1999 年到 2001 年以外,A 酒一直都在派发股利,具体派发股利数据如表 1.1 所示。

表 1.1 A 酒派发股利数据
从表 1.1 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中间略有起伏,但 A 酒派发的股利基本上一直处于上扬状态。实际上,即使 A 酒的价格和价值迟迟不能“会师”,股价持续低迷,但是由于分红的政策,它对投资者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经营得不错,利润持续增长,只要能分红,投资者就会持续购买。
如果这样理解有困难,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常识做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希望米面的价格是越便宜越好,还是越贵越好?再如,你每天要抽一包烟,你希望是涨价好还是降价好?答案不言自明。
同样的道理,因为 A 酒的内在价值在不断增长,所以它的股价越便宜越好。越便宜,我们才越能用低价买到好的东西。如果股价持续在 4 元 / 股至 5 元 / 股,每次分红的钱都可以用来再次摊平成本。此后,一旦价格和价值胜利“会师”,你手中的股票就不仅仅是 100 股了,而是变成了 300 股或 500 股。若股价涨到 30元 / 股,500 股就是 15,000 元,而开始的时候你只投入了 700 多元。从 1994 年到2013 年,20 年几乎翻了 20 倍,基本上保持了 1 年 1 倍的回报率。试问做什么生意能达到这个增长速度呢?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精义所在。如果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每天盼着股价下跌,而非上涨。涨起来,就没机会买便宜货了,而跌下来,投资者才有机会。
当今的股市有“疯狂股市”之称。很多时候,激荡的情绪会成为市场的风向标。深受情绪影响的投资者一会儿乐观,一会儿悲观,因此股市的报价也像坐上了过山车,时而冲破波峰,时而跌入低谷。有时价值 1 元的东西能报出 100 元的价格,有时价值 100 元的东西会变得一文不值。
聪明的投资者经常期待这个“疯狂股市”做出一些愚蠢的决定。当 1 元的东西报出 100 元的价格时,他们就卖掉它;当 100 元的东西报出 1 元的价格时,就买进它。“疯狂股市”犯的错误越大,聪明的投资者赚的钱就越多。只有当“疯狂股市”不再疯狂,理性回归到大家身上时,100 元的东西才能永远报价 100 元。失去了“疯狂股市”的推波助澜,“聪明的投资者”也就无从下手了。
《孙子兵法》有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能不能打赢这场仗,不是取决于我方粮草准备得有多充分,士兵训练得有多精锐。如果敌人也做了同样的准备呢?所以,要打胜仗,关键在于敌人出现了什么样的漏洞,犯了什么错误。一旦敌人迷失了自己,我们进攻的机会就来了。
股票投资也是如此。尽管我们都深谙价值最终会和价格“会师”的道理,但总有人因为等待的时间过长而耐不住寂寞,做出疯狂的投资行为。此时,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信价值是内在的,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并不在于别人怎么评价,就能利用急功近利者的错误,来实现自己最终的胜利。
04sdghbooks如何买到优质资产
既然我们要买便宜货,就需要搞清楚哪些是便宜货。股价低就是便宜货吗?如果你心中没有确定的答案,那么来看一看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吧。
如果一袋垃圾 1 元,你会买吗?当然不会了。别说是 1 元,就是 1 毛也不买呀。因为它实在没有价值可言。再比如,一部价值 1,000 元的手机,以 200 元的价格卖给你,你会接受吗?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能会买。
还有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如果银行存款的年利率是 5%,存入 100 元,在第二年可以拿到 105 元。现在如果存入 50 元,第二年就会收获 105 元,这样你会存吗?肯定会存。如果必须存入 102 元,才能收获 105 元呢?大多数人可能就放弃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买便宜货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件物品必须是优质资产。它要么是虽然不能获利,但市场价格要比内在价值低得多;要么是买进之后能有稳定的利润,但也要折价。因为价格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投资者正好在价格运行到中间时买进,等价格下滑到谷底时就会出现亏钱的情况,所以要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什么是安全边际?比如一颗炮弹爆炸了,杀伤力半径为 50 米,你说我就在50 米外 1 厘米处站着,肯定炸不着我,这是玩火。按照常识,你至少要站在离炮弹 70 米以外的地方才能平安无事。这多出来的 20 米就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越大越安全。如果你站的地方离炮弹 100 米,就比离 70 米要安全得多。
企业的价值也是一样。如果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为 5 元 / 股,市场价格肯定会围绕 5 元上下波动,那么你会在 4.99 元的时候买进吗?那样安全边际就太小了,离炮弹太近了。4 元怎么样?不太好判断。不过,如果要笔者选择,笔者打算它到 2.5 元的时候再买进。离炮弹到底多远是安全的,安全边际到底设定为多少,全看你是持激进的态度还是保守的态度。但是,笔者还是建议大家,在没有确定的把握的时候,越保守越好,越安全越好。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需要判断一下什么样的企业的股票才算得上是优质资产。套用一句行话,就是到底哪些优质企业被低估了呢?有些投资者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白白让机会从眼前溜走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那些报价过低并且有着良好收益记录的企业,而完成这一点就要求助于财务报表了。
前面反复提过,在分析企业的时候,要忘记它的股价,只看它的内在价值和潜在增长力。而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来计算的。
因此,投资者必须了解和熟练掌握财务报表。它可以利用各报表内部的关系和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潜在的风险和收益。本章意在让读这本书的朋友们转变思想,将赌一赌的心态彻底转变成投资者的心态。
有了把投资当成生意去做的心理准备,投资者就有了以后投资事业必需的坚实后盾。如果你还是坚持原来的看法,那本书后面所讲的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用处。投资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
学习财务报表就是为了辨别企业的好坏。A 酒和 B 酒哪个更好?同为汽车制造企业的 A 车集团和 B 车集团如何对比?同为服装设计和销售企业的 A 装和 B装有什么区别?同为机场企业的 A 机场和 B 机场有什么不同?同为重工类企业的A 重工和 B 重工有什么区别?这都要看财务报表,通过各种数据的比率和计算得出孰优孰劣。
分辨好坏之后,才能开始估价。估价 10 元,等价格跌到 5 元时买进;估价200 元,等价格跌到 100 元时买进。为自己设置好安全边际,因为买入的价格直接影响到我们最终的收益。估价 10 元,8 元买进,涨到 10 元只赚 25%,而 5 元买进却赚了 100%。如果说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价值 10 元的东西价格有可能波动到 15 元,那么 8 元买进和 5 元买进,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所以,估价一定要保守,安全边际一定要设得足够安全才可以。
正如格雷厄姆所说:“最有条不紊的投资就是最明智的投资。”
-END-
·本文节选自《懂财务的企业更赚钱:人人都看得懂的财报书》。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懂财务的企业更赚钱》!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