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经历三次觉醒,才能成为自己
2022/10/28 21:20:00 时代光华出版


认识自己
当人们问:“怎么样认识自己?”我常常会反问:“是谁要认识自己?”大家一般都会回答说:“是我自己要认识自己。”
“听起来,这里有两个自己,这两个自己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当我们谈论关于自我的体验,谈论的往往是我和这部分的“自己”的关系是怎样的?
你和你“自己”的关系,决定了你的生命状态,也决定了我们的“身份认同”是一个低等的身份状态,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有创造力的身份状态。
比如说,当我问:“你是谁?”
也许你会回答:我是一个脆弱的人,我是一没有自信的人,我是一个抑郁的人,我是一个好强的人······
这些回答,都来源于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我们最初的“身份认同”,通常是来自于我们成长中的家庭。
例如,小时候孩子撒娇地缠着妈妈:“妈妈,妈妈,抱抱我······” 妈妈或许出于她的焦虑、不安,或许她正在经历着生活的挑战,于是冲着孩子说:“我很忙,不要烦我。”
“妈妈,我唱歌好不好听?”“别吵了,你可不可以安静一点,你没有看到我很忙吗!”......
当一个内在“我”触碰到外在的“我们”(通常是家庭),外在的回应是负面的,透过父母紧张、焦虑、不安的眼睛,让我的内在产生了负面的体验,同时再加上一个负面的声音“你不够好”,于是,我们内在就产生了一个身份认同:我不可爱,我不聪明,我不够优秀······
当一个存在面向,触碰到不同的回应方式,就会内化成看待自己的眼睛,这双看待自己的眼睛,构建了我们的身份认同。
而认识自己,就是了解到你内在保有的那双眼睛,看待自己的方式是来自其他人的。
而在我们这个年龄,需要去更新那一双看待自己的古旧的眼睛,认识到每一个自己的身份面向,都有其人世间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友善地看待自己,带着友善的态度对待内在发生的一切,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自己的体验,充满兴趣、接纳、慈悲和温暖地去对待自己的体验。
曾经有一个重要的自己,没有被人世间所看见和认同,甚至被赋予负面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他/她需要你重新赋予其圆融的意义,将他/她带到人世间,绽放其普世的价值,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谈到这里,也将我们带往了一个哲学式的话题:
为什么你常常说要成为自己呢?
因为有一些“自己”被你遗留在了地下室,被你驱逐出境,而他们在呼唤你将他们重新回到完整的自我之中。


成为自己在成长的过程里,我们常常会体验到内在这样的冲突: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和我体验到我并不是那个人之间的冲突。
“我想活出勇敢的自己,但我却恐惧、害怕、担心。”“我想变得独立,但我却体验到孤独、无助。”“我想快乐地生活,但我却体验到压力、焦虑、抑郁。”......
在这样一种冲突面前,我常常会想起苏菲派诗人鲁米的一首诗: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丛林,
有时候野狼肆虐,有时候被野猪占领,
当你呼吸的时候,
小心啊,
在每一个时刻,
一个新的物种会在你的胸口升起
一会儿是恶魔,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是野生动物,
在这座令人惊艳的野生丛林里,
也有一群能够将你吸纳进去的生物,
他们臣服,
如果你要偷点东西的话,就从他们身上偷吧。
我们无法预计下一个时刻,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会是哪一个不速之客,也许是“脾气暴躁”,也许是“能力不够,一旦“他”出现了,就几乎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给我们带来很多冲突、疲惫。
而这就是一个反馈:
当我们踏上一段自我实现的旅途,准备绽放我们的生命天赋时,过往被负面看待、被赋予负面意义的自己、古老的身份认同就不请自来了,他/她就像在诉说着:“如果你去追求更大的成功、更大的冒险,我真的很害怕,我真的可以吗?我真的有能力吗?万一失败了,我失去了保护,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们习惯了用紧绷的身体,关闭身体中心,把这个脆弱的“自己”锁在地下室里,于是就产生了一个低等的身份状态。
现在,当我们再次向世界打开,朝向下一段新的旅程时·······地下室的“自己”在召唤你,召唤你把“他/她”带到楼上来,给予“他/她”存在于这个人世间的价值,让“他/她”加入到你的生命的完整之中。
一旦你内在体验到这样的召唤,正是需要赋予一个身份的更新、重建的时刻。
但很可悲的是,人们往往做相反的事情,当冲突来到,用神经系统产生一个枷锁,也就是我们在催眠里常常提到的神经肌肉锁结——
当一个冲突加上锁结,问题就大了。
催眠要做的是,放松身心的紧锁,创造一个抱持的空间场域,让每一个不同身份面向,加入到这个场域中,重新编织一个新的身份,让生命的旅途得以继续,并创造新的现实。
不要尝试摆脱“他/她”,而是开启一个空间,让“他/她”可以参与进来,邀请其他多面的自己参与进来,欢迎每一个被你拒绝、排斥在外、锁在地下室的自己重新加入你的生命之中,成为一个乐团,一起弹奏一首伟大的生命的乐章······
因为每一个来到我们生命的自我面向,都是我们旅途上非常重要的资源,“他/她”来了,是为了送礼物给我们。
让每一个自我面向,得到人性的触碰,重新赋予他们人世的价值,赋予他们全新的意义。
我想,这是一个自我实现、超越自己的方式。


爱自己什么是爱自己?
爱受伤的、脆弱的自己,将认知自我的觉察带到内在感觉受伤的地方,把友善、慈悲带到那个脆弱的地方,把连接、聆听、友善、慈悲带到那里,不排斥、不抗拒······
当你把慈悲带给自己,就是爱自己;爱受伤的自己,就是爱自己。
一旦当你能够为自己这样无私地去做,对自己内在的每一个面向,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你就能够对他人也付出你完整的爱,无私的爱,无论是对孩子,对伴侣还是对朋友。
佛陀教导我们说,众生有情。要爱所有的众生,而你内在这些存在,他们也是众生。爱你内在那些众生吧,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爱所有人,所有的众生。
这不只是一个理念,而且是关于如何创造爱,提供了练习的技巧。
吉利根博士常常跟学生们分享说,他从他的老师艾瑞克森那里学到,生命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功课就是:爱是一种技巧。
如果我们想要感受完整的爱,就需要投入深刻的承诺和练习,去练习中正、抱持、打开、连接、接纳、欢迎······有技能地和生命中每一个来到的存在去互动。
因为,爱自己,爱他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平和,这不是我们想拿就拿得到的东西,而是要通过很多的练习,调频我们的神经系统过滤器:
1. 练习更多地回归身体中心
当情绪到来时,你在身体里哪个地方感受到它?轻柔地用手触碰,把呼吸带到那个地方,并对“他/她”说:“我看见你了······我感觉到你······我接纳你······我爱你······”
2. 轻柔地把握正向意图,向更大的场域打开
“在我和自我的关系里,我最想创造的是······”从身体中心里,带着着意图向世界打开。
3. 创造性地接纳任何的人事物
在生命旅途上遇到的任何人事物,都是可以正向应用的,用以帮助我们创造一个生生不息的未来,“我确信“他/她”是有道理的,我确信“他/她”是有意义的······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存在,“他/她”想透过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去苏醒,欢迎,欢迎,欢迎······”
身体放松和敞开,疗愈和成长才会发生。
这是一生的练习,也是必要的条件。
在练习的体悟中,也许你会真正地体验到——
我和自己的连接,决定了和他人的连接;
我和自己的距离,就是我和世界的距离;
我有多爱自己,我就有多爱其他的人。
一个人只能给他人自己有的东西,一个人不可能给其他的人他没有的东西。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慈悲和同理心,去承认,去接纳,一下子,心就放松下来了,当挣扎不再存在,就是安宁。

- END -《停止你的内在战争》摆脱内耗,活出“开挂”的人生
▲ 识别上方二维码,购买图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
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时代光华IP”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