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维谈教养: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来培养
2022/12/8 18:00:00 时代光华出版

    

    本文作者:余世维文章节选自《教养:余世维说如何培养优秀孩子》

     1

     幼年生活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回顾孩子的幼年生活,我们多半会发现,原来孩子出现的问题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有征兆:三岁的时候,妈妈一离开他就哭,所以他现在很依赖妈妈,什么事情都要妈妈解决,难以适应住校生活;五岁的时候,他画了一只很丑很丑的小鸭子,还津津有味地给爸爸妈妈讲他心中那个七彩小鸭打败坏人的故事,妈妈当时很累,敷衍了一下,爸爸真心觉得那只鸭子丑,没有耐心听下去,他们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心中原来有一个美妙奇幻的童话世界……现在孩子已经不会幻想了,他踏实了,父母却抓狂了,因为孩子的作文写得干干巴巴,语文成绩一直不上不下……幼时生活的环境以及父母或身边的人给予孩子的感受,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待亲朋或陌生人的态度、独立自主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是由孩子根深蒂固的习惯决定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难以改变的。如果父母期望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教育或素质,那么自己应该先做高尚的人。这样,才能给孩子以良好的道德与情感教育。那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通过日常的生活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之中的呢?一位妈妈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女儿小的时候,我给她买过一个布娃娃,她爱不释手,晚上也搂着娃娃睡觉,还会把娃娃摆正,然后和它说话,给它唱摇篮曲。有一次,我听见女儿对娃娃说:“娃娃,你要乖啊,你不乖的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不许玩水,不许和妈妈对着干,妈妈说的都是为你好!不听妈妈话的都是坏孩子。”娃娃没有反应,女儿便又饰演娃娃的角色,一个人玩得很开心。女儿和娃娃的假想对话几乎一半以上来自我和她的对话,我听后深刻地意识到原来我对世界的看法,我对真善美、好与坏的各种设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我的女儿的,我知道了自己言行的重要性。当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出大人的话时,我们常常被孩子的幼稚和语言内容的成人化之间的反差逗得开心不已,但如果我们能安静下来想一下,就会看到我们是怎样把自己的主观意志或人生价值观加到孩子身上的。幼儿是以各种感觉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凡是幼儿能够看到、听到、体验到或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归入早期教养的范畴,比如走路、吃饭、说话等。如果幼儿在这些成长过程中遇到难题了,父母要做的只是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和适宜的引导。但是,是不是父母所有的教诲和指导都能被孩子接受和吸收呢?通常,我们喜欢给孩子提一些空洞的要求,比如学习雷锋之类的。雷锋是很伟大,但我们能把“雷锋精神”四个字的细节讲出来吗?能够在孩子的生活中进行切实的指导,并且给他有助益的体验吗?都说学雷锋,结果没有几个学得像。这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学,而是大多数家长抓不住雷锋精神的细节,让它变得抽象。父母都说不明白,当然很难让孩子理解明白。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和心智,不要给他灌输他难以接受的理论和事实。

    大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每当我们的生活出现疏漏,我就会在她面前说:“哎呀,这事情爸爸没想到,对不起啊。”如果是我太太的责任,她也会跟女儿说:“哎呀,这事情是妈妈不好,妈妈不对。”其实,我们是要她习惯,爸爸妈妈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犯错不要紧,坦率地承认并且及时改正就好了,她也要向爸爸妈妈学习,敢于承担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份责任。这种形式的话,我们在女儿们面前讲了三年,终于使她们懂得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了。比如大女儿读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有一次突然走到我身边说:“爸,我刚犯了个错误。”我们的教育有功效了。在我们家,承担已经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了,我的女儿们会为这个家庭做事,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推诿。这是一种人生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现在,很多家长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好。我们会发现:在学校里一直表现优异的学生在公司里可能不太爱与人交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工作中不一定会有很好的创意。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做真正的人生教育。只关注功课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成长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窄,让孩子对优秀的认知变得越来越狭隘。

     2

     老师教知识,父母养情商

     在职场,我们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凭高学历得到一个好的职位,凭高情商获得好的发展。也就是说,让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从社会实践来看,情商显得更为重要。比尔 ? 盖茨说:“智商不是无可替代的,想要成功,还必须知道该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择,以及拥有宽广的思考力。”一个有较高智商的人可以收获丰富的知识,进而顺利得到一份工作。如果他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外界和上司、同事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不会让外界影响自己的情绪,在受到挫折时有再来一次的勇气,并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不会怨天尤人或悲观失望,那么他的智商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他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走向成功。可以说,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孩子智商方面的关注和教导要远远多于情商方面。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一般会问:“老师今天教了什么?”而不会问:“你今天问了老师些什么?”以至于很多孩子都不敢与老师互动,主动性不强。我大学的同班同学去美国读书,每次上课一轮到他发言,他就很紧张,后来竟因此退学了。其实他很优秀,托福也考了 630 多分,他之所以紧张,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怕说错,怕丢脸。他太重视学识,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把自己“压死”了。不少家长对于孩子智商的关注还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孩子的智力水平受先天遗传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较大,自己能参与的程度较小,因此,他们往往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抱着一种“别告诉我过程,我只想知道结果”的态度。殊不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思想与习惯上的差别,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观念,他在未来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很大。孩子的情感体验要远远提前于思维认知的发生。所以相对于智力培养,父母应该首先重视对孩子的情商培养。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严厉,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障碍。当孩子没有机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他就不会对父母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孩子很难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感知自己的心理边界,最终致使心理发展延迟或自闭。提高孩子的情商应先由父母做起。家庭是孩子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情商培养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石。在家里,孩子将学到许多基本信息知识,比如如何判断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觉、如何洞悉别人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等。-END-

     推荐阅读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实战型培训专家余世维教你全方位培养孩子的竞争力

     识别二维码购买?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教养:余世维说如何培养优秀孩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