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最新感染高峰时间预测图刷屏,张文宏再发声:这4个要点,必须掌握!
2022/12/20 18:40:00 时代光华出版

    

     本文作者:王耳朵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gezishiba)

     这些天,多位公共卫生专家直言,疫情大幅度上升,且上升速度非常快,已经出乎意料。

     尤其是元旦和春节假期将近,人员大规模流动难以避免,会使整个疫情形势达到一个高峰。

     所有人,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那么,各个省份高峰何时到来?

     知乎大V @chenqin 根据算法推演出各地首轮感染峰值,他的预测,曾在香港得到有效验证,有人把繁杂的数据表制作成了一张疫情预测地图,很快刷屏了。

    

     但后来他们发现,各城市感染的人口数据增长的比预测更快。

     几次修正后,12月19号更新的预测图,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各省市的达峰、过峰日期。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全文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来源@城市数据库

     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第一波冲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前几天张文宏教授再次发声,为了大家能够坦然、安心度过这次大考,下面这4个问题,一定要弄懂。

     01为什么身边没有无症状患者?

     前段时间,广州发布了“本轮疫情无症状感染者约占九成”的数据。

    

     钟南山在会议上也说,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达98%。

     很多人都开始疑惑,为什么好像身边人都有症状?

     咳嗽发烧流鼻涕,小刀划嗓子,浑身疼痛……都占满了。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什么才是“无症状”?

     第九版《防控方案》里写了,“检测呈阳性,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才叫「无症状感染者」。

    

     知道这点后,就好解释“看不到无症状患者”这个问题了。

     其一,是不再进行全民检测。

     现在非必要不核酸,无症状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自然看不到。

     其二,是抗原操作不规范。

     此前新闻里也说,在家里自己测抗原结果可能存在误差,第一在于操作的规范性,第二在于病毒的载量。

     有的人病毒载量少,加上操作不规范,会影响抗原结果的精确度。

     可能抗原显示是阴性,但假如去做核酸可能已经阳了,这就造成很多无症状感染者,也许阳过了,还以为自己没感染。

     其三,是“身边统计学”带来的认知偏差。

     网上有个段子,说问门诊医生阳了的都是什么症状,他说“99%都是先发朋友圈。”

     这就是身边统计学带来的认知偏差:有症状的人,才会在感染之后告诉别人自己病了,分享症状、体验。

     但无症状的人,没啥可发的,“沉默的大多数”存在感又降低了几度。

    

     02阳康过多久有抗体

     “杨过”、“杨康”后,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才能产生抗体。

     凤凰财经《封面直播》对话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 @李桐曾,给了明确说法:

     一般感染后两周左右能够产生抗体,三周左右达到峰值。

     李医生还特意强调,有人在感染后一周左右核酸或抗原显示转阴,觉得自己康复,但其实不代表彻底好转。

     这段时间,身体刚和病毒打了一仗,免疫系统正处于虚弱阶段,不仅不该放松警惕,还要更加注意防护。

     等到3周左右,免疫力恢复了,它熟悉了病毒的招数,再来也能把它打回去。

    

     这自带Buff的时间有多久,因人而异。

     对于年轻人来说,抗体一般能够维持3—6个月以上,免疫功能好的人,半年以上都没问题。

     而对免疫力薄弱的老年人和婴幼儿来说,一般3个月左右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容易再感染。

    

     所以,重要的还是日常防护和接种疫苗。

     但这时候接种疫苗,是有门槛的。

     北京市海淀区负责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介绍,正处于新冠病毒症状发作期的阳性感染者和已经康复的两类人群,现阶段不宜立即接种第二剂次加强针(俗称“第四针”)。

     待康复后至少6个月,再结合自身身体状态咨询医生,评估能否接种。

     03二次感染比例有多高

     不少人觉得,阳过一次就可以高枕无忧,有了抗体,天下无敌。

     事实上前文也说了,抗体随着时间会减弱,病毒却在进化。

     从“杨过”变成“王重阳”,概率低,但不是没有可能。

     但首先要明确个概念,“复阳”是一次感染没好全,病毒再次偷袭成功;“二次感染”是指阳过,彻底痊愈后,又阳了。

    

     那么,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率高不高?重复感染带来的影响大不大?

     @上观新闻 根据15篇相关学术报告,得出了结论: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二次感染。

     但别被吓到,这个结论是相对而言的。

     早期毒株Alpha的二次感染率是0.57%,德尔塔是1.25%,奥密克戎是Alpha的5.8倍,达到3.31%。

     所以,概率虽然存在,但整体还是很低的。

     另外,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这两种属于同根同源,BF7就是由BA5.2变异来的。

     短期内被BA5.2感染后,再次被BF7感染的可能性比较低。

     但是在不同毒株之间,依旧存在反复感染的可能性。

    

     好在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是在下降的。

     雅典大学医学院发表的研究显示,二次感染以轻症状为主,尤其是奥密克戎感染者,轻症状占比达到99.17%。

     更容易传播≠更强致病性。

     因为身体是有记忆的,它已经熟悉了病毒的招数,知道怎么应对,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会更轻,病程也会更短。

    

     04警惕高热惊厥和过敏

     这段时间,有两个刷屏的新闻。

     一个是32岁的四川高校博士老师,感染新冠猝死。

     他发现自己阳了后,为了不传染妻子和孩子,独自隔离,没想到发烧引起了“高热惊厥”,没能挺过去。

     这个病,本来多发于儿童,因为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状态下,可能引发全身或局部肌肉阵挛或抽动。

     成人高热惊厥虽然少见,但也会发生,尤其是低血糖、低血钙或有遗传性代谢疾病的,都有可能引发症状。

     所以,有基础疾病的朋友阳了之后要格外注意:第一不能独处,第二发生高热惊厥后要及时采取措施。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顺畅;不要扶不要抱,让其平躺,头部偏向一侧,目的是防止被呕吐物呛到;及时清理鼻腔和口腔异物,避免窒息;在病人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帮助降低体温,别试图压制阻止其抽动。

     这些措施大人小孩都通用,一般惊厥时间会在3~5分钟,超过时间要及时拨打120或就近送医。

    

     第二个,是小沈阳发的一条微博:“我居然是一只敏阳阳。”

     别人嗓子疼、全身疼,他是“脸疼”,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现象。

    

     很多人回复,说自己也一样。

     身上出现大片疹子,以为是冬天空气干燥以及洗澡频繁造成的,其实是过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巍医生特地发微博强调:“这是很多人都可能出现,但是被忽略的问题。”

     一些人阳了之后吃退烧药、中成药等多种药物,药物之间出现反应, 因此会出现过敏症状。

     所以,一旦出现身上发痒、起疹子,伴随着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要引起警惕。

     咨询医生服用过敏药,或及时就医,防止因急性过敏出现喉咙水肿引发的窒息等情况。

    

     05

     三年了,我们每天都在期盼能快点回到2019年。

     可放开后阳了又阳的生活,让不少人产生心理落差,发出了“并没有好起来”的感慨。

     其实凡事都讲个过程,几天前,张文宏在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原话是这样:

     “目前各种研究可以看出,我们接种了疫苗以后,对病毒的演变有非常大的压力,使得疫苗接种以后病毒演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最终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有奥密克戎毒株最终胜出。

     这个毒株对人类的免疫具有一定的逃逸作用,而且它的R0值已经接近16-18的水平,从奥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跃出来再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现在已经很困难了。”

    

     这说明什么?

     第一,走出此轮疫情,已成定局,不会再逆转。

     我们再也不会回到那段艰难苦涩的时光了。

     第二,“新冠”到了今天,已经和当初大有不同。

     奥密克戎侵犯肺部的能力变弱很多,多数主要体现在发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无需过度担心。

     但还是那句话,原则上,能不阳就不阳,能晚阳就晚阳。

     发烧、全身疼痛、嗓子“吞刀片”虽然不是重症,毕竟还是难受的体验。

     为了自己和家人少遭点罪,仍然是要把个人防护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注意社交距离。

    

    图源@腾讯医典

     丘吉尔有句话很妙:“这不是结束,也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换成容易理解的,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又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保持好平常心,阳了对症下药,没阳就继续保护好自己。

     我们都会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冬天。

     - END -

     ◇本文作者简介: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推荐阅读

     不管阳没阳,都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过度的防御,让我们安全但痛苦地活着 适度的防御,让我们自由并愉悦地活着

     点击小程序购买?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经典好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