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高峰真的来了!后疫情时代:备好三样,做好三样,防好三样
2022/12/22 18:00:00 时代光华出版

作者:康康 来源:听书369(ID:tingshu369)
2022还剩下最后十几天,如果过程走得艰难,请相信结局一定圆满。

《牡丹亭》中说:“风无定,人无常。”
2022最后一个月,我们见证了防疫政策的逐渐优化和放开。起初,我们还在为这场战“疫”胜利而欢呼,但随之而来的是众人囤药的恐慌和与病毒正面交锋的恐惧。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重症率降低,但传染性依旧非常强。
前几天,大数据专家推演出各省第一波感染高峰时间。

通过地图可以发现,多数省市第一波感染高峰会出现在12月中下旬。现在大家每天最关心的问题变成了“今天谁阳了?”,“下一个会是我吗?”。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与其无谓的恐慌,不如理性地应对。就像那句歌词唱的:“管人生还会有多少的无常,迫在眉睫的是眼前的日常。”再怎么讨厌疫情,日子还要继续,越到最后时刻,越要自我支撑。积极面对每一个当下,做好准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01备好三样
在与病毒斗争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心理做好准备的同时,对于病毒最新的防护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备好常用药物
疫情当下,很多人都囤了多种咳嗽药,感冒药,退烧药,使用不当的风险大大增加。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人民日报的《新冠居家治疗常用药清单》。
(下滑可查看更多)药物的用法用量,一定要遵循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格外小心。
来源:央视新闻如果家里没药,或者药不够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心态放稳,一般情况下,自身抵抗力强的话可以挺过去;
一定要多喝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多睡觉;
发烧38.5度以上始终不退,可以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可促进散热。按照双上肢、背部、双下肢的顺序进行,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可稍用力,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吃好睡好,水果蔬菜肉蛋奶,补充好能量才能和病毒战斗。
备好防护用品
最近,各省陆续进入第一波感染高峰。面对疫情新形势,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准备好医用口罩,医用酒精,消毒剂等防护用品。进出入公共场所一定要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钥匙、门把手、门框、开关等进出门常摸的地方,建议用医用酒精消毒。居家每天开窗2~3次,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感染。备好生活物资解封≠解放,防疫≠放松。疫情放开之后,很多单位都复工复产,但由于病毒传播性太强,员工很容易被感染。对照疫情三年的经验,我们既要做好防护,也要备下一些生活物资。合理采购家庭日常饮食所需,适量储备。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愿你我都能安心度过这段时光。02做好三样或许你也一样,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晒出了自己变“阳”的消息。
来源:朋友圈截图有的人被感染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有的人会咳嗽发烧,四肢酸痛……在机体与病毒的“搏斗”中,体质差,免疫力低的人群难以抵御病毒侵袭,症状更为明显。相对来说,体质好的人清除病毒能力强,症状轻,病程更短。拥有强大的免疫力,才是打败奥密克戎最有效的方法。
不要熬夜,睡个好觉
疫情当下,懂得好好休息的人,更能掌控自己的健康。
人体的免疫系统多在夜间作战,帮我们消灭外敌,保护身体。长时间的熬夜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出现疲劳,精神萎靡不振的现象。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机会要高出82%。因此,一定要好好睡觉,规律作息,给身体的免疫系统创造消灭病毒的良好条件。营养均衡,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充足的营养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蛋白质是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主要原料,如果摄入不足,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不够,抵抗病毒就比较艰难。所以最近大家要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瘦肉,牛奶,豆制品等等。如果食欲不振,消化功能明显下降,那就尽可能将把食材切碎切细,煮软煮透。
颗粒越小,组织越松散的食物,身体消化吸收地会更快。不能因为没有胃口,就随意糊弄身体。除了蛋白质,蔬菜和水果也要尽量多吃,他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弥补生病期间的身体营养素消耗再好不过了。
适量运动,调整心态
周岭曾说:“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有规律和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使免疫细胞增加,清除病毒的能力增强。
每天慢跑30min,也可以早起做一套八段锦或者瑜伽,这种适度的运动是最理想的。但要注意,运动需要张弛有度,科学锻炼。
在身体不舒服或者已经感染的情况下,需要保证充分的休息。
多睡觉多喝水,这个时候做太激烈的运动反而会起到反效果。03防好三样
防止过度恐慌
富兰克林说过:“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恐慌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慌只会增加痛苦。”
比起病毒,恐慌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更强大的传播性和杀伤力。在毕淑敏的小说《花冠病毒》中,一场可怕的瘟疫降临在一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燕市。起初,人们安分守己,理性应对。但是一对吴姓夫妇的出现,打乱了这种平静。他们担心没饭吃,带头去超市狂买物资。众人见其如此疯狂,纷纷害怕,也开始跟风哄抢,整个城市陷入瘫痪。回到现实,随着政策放开,一波囤药潮来袭。有的人甚至跨省买药,导致当地的药物储备不足。有的人还没感染病毒,却先把自己吃成了肝衰竭。
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到了最后关头,千万不要自乱阵脚。
药品要按需购买,科学防范;
不迷信,不盲从;
不要在无任何症状下用药;
不要叠加使用药物,一定要遵循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
要知道,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的情绪传染。不盲目跟风从众,不私下传播谣言,不急于妄下论断,这才是现在该有的理性和自觉。防止言行过激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疫情放开这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人生百态。有的人明明阳了,却唯恐天下不乱,越是人群密集的地方,越要去走走。
但有的人却提醒大家,如果确定阳性,记得为垃圾清运人员和拾荒者多考虑一下。
前者必定会受到众人的谴责和社会的严惩。而后者一个随心的提醒,已经在朋友圈刷屏,人民日报也为其点赞。疫情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和病毒作斗争,而不是胡言乱语,制造恐慌。曾国藩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任何时候,都要管好自己的言行,对他人负责,更对自己负责。
防止负面情绪
经历疫情的这段时间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想要出门,却害怕被感染,时刻不能安心;感染之后担心连累家人,开始埋怨自己,内心压抑难受;不知形势如何发展,焦虑担心不断,整天愁容满面……到最后,情绪低落,心情变坏,快乐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就像莫泊桑说的:“生活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任何一场人生中的雪,我们都不知道会下多大,会下多久。
但生活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穿过幽暗的山洞,最终总会抵达柳暗花明。好事坏事,终成往事;大事小事,都会过去。人生,活的是心情,过的是心态。相信自己扛得起危机,外界打乱不了你的节奏,放好心态,学会好好爱自己。▽毕淑敏说过:“生活的本质是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2022还剩下最后十几天,如果过程走得艰难,请相信结局一定圆满。所有的幸运,或许都藏在了新的一年。点个“在看”,就让我们心怀希望,不惧风霜,步履不停地向前走,为2022书写一个完美的结局。作者:康康,本文首发:听书369(ID:tingshu369),用你的耳朵,保护你的眼睛,每日听名著,读好文,百万书友的共读平台,美好生活,从这里开始!转载请联系听书369。
推荐阅读
无论何时,都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过度的防御,让我们安全但痛苦地活着 适度的防御,让我们自由并愉悦地活着
点击小程序购买?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进群领取不定期送书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经典好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时代光华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