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窝蜂,我顶你个肺!
2021/4/30 22:15:12 舆见2021

     国产智能电动汽车 “大跃进”如火如荼,席卷全国。各路人马都在摩拳擦掌。

     说句不招人待见的话:都TM想蹭热点,都想赚快钱!只要有钱,是个人都想造车。

    

     从处处要搞芯片,到家家准备造车,横竖就一年的时间。凡事一窝蜂的毛病,怎么也改不了。

     如今大佬们见面都是这样打招呼的——“朋友,你造车了吗?!”

     去年年底,阿里巴巴与张江高科、上汽集团联合推出智能汽车品牌“智己汽车”;也不知当时是不是马老师拍的板。

     我已经很久没见马校长露面了,他好像正在挨打,......

    

     今年1月11日,百度宣布组建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三个月后,百度智能汽车Apollo亮相上海车展。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雷军宣布,“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4月初,滴滴披露正在搭建整车研发制造团队,准备开启造车项目。

     4月17日,极狐联合华为在上海发布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

    

     4月28日,OPPO对媒体宣称,公司在车机互联方面有布局。做无人机的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致力于用空间智能科技赋能出行,未来将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服务。盖房子的土豪恒大集团也已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早在2019年6月恒大就推出过国能9-3EV车型,但几乎没人知道。不过,这不妨碍皮带哥许家印主席定下宏伟目标: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核心技术必须世界一流,知识产权必须自主拥有,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但是有网友爆料,今年的上海车展,恒大展示的9辆实体车竟然是模型车,只有外壳,没有悬挂和制动系动!啥意思?咱们现在只有“样板车”啊?现成的车还没有造好呢?那买你们的车是不是得买“期车”?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老汽车人、内行人、明白人,他说:“在中国花几个亿电动汽车随便造,人家特斯拉本质不是造车。特斯拉本质是要构建线上技术,不像中国企业花几亿找个工程公司就搞几辆电动汽车,这没用。”

    

     李书福认为,难点在于,汽车工业是大规模,需要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型、可持续性,还涉及到配套技术的应用,技术设施的形成,技术能力的形成,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网络系统都需要形成一个非常严谨的配合,非常严谨的闭合能力。一窝蜂造车的玩法儿,让人联想到过去一两年用力生猛、最后却乱糟糟无疾而终的“造芯”热潮。

     若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全国一下子新增了近6万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生产空调的格力、造汽车零件的上海新朋、盖房子的碧桂园、烧水泥的上峰水泥等全都宣布要造芯片。

     糊弄谁呢?!一没经验、二没技术、三没人才、四没市场,能造出个毛线啊!这压根不符合高科技发展的规律。

    

     其实呢,他们哪里是认真搞芯片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就是一帮“芯”骗,是为了骗取国家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一大批投资巨大的项目,如武汉弘芯,成都格芯,长沙创芯,陕西坤同半导体等等,厂房还没建利索就停工、烂尾,留下一地鸡毛,“徒增笑耳”........

    

    全民造芯的尴尬经验已经告诉我们,靠政策养活,不顾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搞“大跃进”,会是什么结局!希望这次各位老板们造车是认真的。拭目以待吧。

     不管是造芯,还是造车,试错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都要花掉一堆白花花的银子。

    

     人傻钱多有“钞”能力也不能瞎折腾啊!有些事情,你用多少钱也解决不了。钱,归根揭底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老百姓用劳动创造的。

     算了算了,一个穷哈哈的小老百姓为人家土豪瞎操什么心。

    

     防失联请关注:飞且鸣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舆见2021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