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二次发现
2022/7/24 8:24:58 沙加
作为#成? 主题下的第一篇:关于兴趣的二次发现。
源起和很多朋友深度聊天后的共同趣问:如何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
朋友往往是在对我的一通话唠后,表示好奇的疑问,其实很多时候答案都有,需要二次发现即 可:)
先抛砖引玉,我把自己兴趣发现的过程整理了脑图,先抛出来,以供参考:)

?
这个脑图也就是十分钟画出来的,其实大家如果沉下心来,花半小时整理下,也一定会感受到发现 兴趣的快乐。嗯 ,很快乐的,那些被遗忘或者蒙尘的兴趣,就像珍珠,只待一个个擦拭:)
我认真的回忆了下,其实我大部分兴趣都是从这三个?度来发展的,按时间顺序,顺应不同的阶 段,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悟。 有的兴趣其实会一直存在,在不同的时候重新 发展成新的形式。
比如阅读:
小时候在被窝拿着手电筒看《上下五千年》和《成语故事》的情景还清晰可?,坐在书桌旁把?游 记,三国演义一遍遍翻阅的样子还看得到那个小小背影。第一次去图书馆的紧张,欣喜和内心的安 静;穿过蒙尘的木质书架的下午的阳光;那个小小图书馆外面的?草茂盛,似乎也正是盛夏的时 节,蛐蛐和知了交替的发声,说着“知了 知了,不,你不知道,你还不知道。。。”
大学时期去图书馆翻阅各种国外的期刊,看那些影印版的大部头,如饥似渴的补充自己的基础。夏 天卧谈的晚上,和脚对脚的上铺兄弟一起打着手电筒,看《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工作后,在内心焦虑无法抑制的时候,翻开一本写庄子的书,得到一句“世间事,成有三,败有三, 由成入败有三,剩一分,看天命”。顿释然。渔村的夏天总是潮湿闷热,在最喜欢的?雨天,打开一 半的窗户,听着外面的雨声,吹着透进来的凉?和点滴雨滴,翻开上一任租客留下的《看不?的城 市》和《博尔赫斯诗集》。 犹如进入了环游世界的旅行,跟着卡尔维诺去每一个看不?的城市探 秘,跟着博尔赫斯在潘帕斯草原上感受海?。
后来,第一次创业,开一个小小的书吧,也是自然而然的落脚。朋友起名《草泥一家》,带着当时 很欣赏的戏谑和自嘲,感觉颇为合适。像小草一样,带着雨后的泥土清香,在根植大地的一个小小 的安静?落,默默生?。
这便是阅读和看书这件小小的兴趣陪伴我的旅程(还依然在,每次写起来都忍不住写的太多。还是 要克制)。以举例,其实兴趣的萌生和二次发现可以很深入:)带着不同时期的特殊烙印。
又比如书法:
小时候是写字,大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每天晚上回去写一张临摹王羲之楷书的 大白纸。所得乐趣有二:一是写完后爸妈的鼓励和奖励,比如一包饼干,或者一碗允许吃的泡面; 一是老师的评语,在作业后面打上好几个星星,评语字写的好,再接再厉。
小孩子的乐趣就是能更多的获得零?,以及虚荣心让人进步。 这是总结:)
后来到了工作十年后,受老爸的影响,也是颇受激励,拄着拐杖来北京,在高碑店参加培训。我陪 着听了几次,才发现,原来书法是这么一回事。还挺好玩,更有其丰富内涵和专业。
于是就到了我最近的书画小小咖的视频号。跟着我网课老师学习,让我斗胆开始教学相?的第一 步,颇超预期。我自己的进步比之前肉眼可?的加快了:)感谢深度参与的朋友们,让我们继续一 起慢慢来:)
又比如写作: 这个习惯可能从高中时候写作文就开始了,一直到工作后看了大作家们的书之后曾立志要写小说, 尝试了网文,短篇小说,?篇连载,然后发现写作的金线:冯唐分享过的,同样的一个半路出家的 作家更有借鉴,写作是有金线的,需要摸到才算入?。嗯,我尝试了之后,发现自己还是不太摸得 到,还是先写写散淡文章,唠唠嗑就好:)
写作于我,更像是一种疗愈,给予我内心抒发和畅快的出口。至于作家的梦想,短期内是不考虑 了,哈哈哈,难啊,恐怕要再看几万本书,行几万里路,学习下写作的专业知识后,再重新开始 了。
关于沙加的絮叨分享就到这里,也不知道是否啰嗦,也不知是否有启发,如果有微微的启发,就开 始整理自己兴趣脑图吧, 哈哈哈,行动起来,顺便给沙加点个赞:)
对了,脑图里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以后有空了慢慢唠,嘿嘿,欢迎大家评论里写出自己最想听的 兴趣的小故事,沙加会考虑写写:)也鼓励大家在评论里写出自己的兴趣小故事^_^ 兴趣,是人生不同 时期困苦空虚焦虑之类的良药,也是兴致盎然之所:)
比如大鱼,小时候最喜欢捉鱼,我可能是条大鱼。。。

?
沙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沙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