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反酸、胃灼热、睡不好的朋友,看看这个病案| 跟诊笔记 Ⅱ
2022/3/9 医非仁爱不可托

    

    医非仁爱不可托,为您答疑解惑、寻觅良医

     给大家分享最新看诊的一个案例:

     最新案例

     基本情况:

     丁某,男,26岁,未婚,169cm,61kg;

     怕冷,怕空调,之前胃十二指肠溃疡。

     主诉:

     胃反酸、灼热、胃胀、胃痛,慢性咽炎;易焦虑

     从这个基本情况看,怕冷怕空调

     ——可能阳虚。

     但是这只是侦探行动刚开始,不能凭患者一句话,还需要结合舌苔,以及深入问诊,为什么呢?

     经常看到一些来就诊的患者,大冬天的穿着丝袜,然后说:医生,我很怕冷,我是不是阳虚得厉害?能不能帮我解决怕冷的问题?

    

     有一次,一个患者来解决痛经问题,患者主诉是严重痛经,每次来都需要吃止痛药那种,结果一看,大冬天的,穿双漏半截的毛拖鞋,短裙配丝袜就来了。

     医生很惊讶,“你怎么穿这么少?”

     患者回复:“因为住得近,今天起得晚,怕耽误看诊时间,所以就这样过来了”。

    

     客观来看,这个患者的严重痛经,肯定是宫寒,但是为啥宫寒如此严重,绝对跟她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短短的几分钟交流,和一个简单的穿着,其实已经暴露了另一个世界。

     不改变生活习惯,这个病就一直断不了根。

    

     所以,不是每个人的怕冷,都是阳虚;除了这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情况之外,

     气郁一样会怕冷。

     气郁,阳气无法输送到身体的末端,因此也会怕冷,但是这种患者,虽然怕冷,一般不容易感冒。

     治疗气郁型的怕冷,四逆散加减化裁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临床中经常会问:

     你怕冷,是否隔三差五的感冒生病呢?

    

     怕冷,结合经常生病,那一定是妥妥的阳虚了。

     我们再来看今天的主角丁某的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

     1、胃酸反流,打嗝,胃胀,胃灼热;以前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旋杆菌几年,服抗生素反反复复,第一次有效,后反复杀不光。饭量可,胃口可。

     2、工作压力有点大,咽喉总有异物感,慢性咽炎好几年;口不干不苦;汗可;眠可;二便可;

     主要症状解析

     1. 打嗝、胃胀

     ——说明胃气不降

     2. 反酸、胃灼热

     ——胃不降、局部有热

     3. 饭量还行,胃口可

     ——说明脾的功能尚可

     4. 工作压力有点大、咽喉有异物感

     ——这种情况,多半是压力大,情绪易焦虑,中医认为的梅核气

     脾气要升,胃气要降

     胃不降则容易呃逆,打嗝,胃胀;

     消化食物的胃酸,如果上逆,灼烧食管,则食管炎,灼烧胃粘膜,则胃灼热;

     胃不降,堆积在胃里的食物,必然久而发酵,食物发酵以及多余的胃酸都会腐蚀胃粘膜,引起炎症或者溃疡;

     这个患者打嗝,胃胀说明胃气不降;有灼热感,说明胃局部有热;

     · 梅核气 ·

    

     关于梅核气,张仲景描绘为:咽中如有炙肉,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就是说咽中有很薄很薄的肉片,紧紧贴在咽部,很难咽下,也很难吐出来,这种病叫做梅核气。

     梅核气,实际是 气郁痰阻。

     这种人平素痰多,喉咙里经常有异物感,想咳咳不出来,想咽咽不下去,总觉得咽喉有异物感,甚至以为咽喉长了肿瘤,但其实啥也没有。

     这种难受症状在生气后加重,心情好了咽喉也跟着舒服一些,这个病用方子半夏厚朴汤最好。

     我们来看看这个主诉为胃胀、反酸、灼热,慢性咽炎为主的舌头的庐山真面目:

    

     舌苔上看,舌苔黄腻,胃区出现瘀暗,舌乳头融合。

     舌苔黄腻提示脾胃湿热,结合自诉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反酸烧心,提示 湿热上泛。

     再看舌质瘀暗,舌乳头融合,提示 病久郁而化热。

     胃肠湿热的,胃气上逆,那我们就清热祛湿,和胃降逆。

     处方以 清热化湿化,和胃降逆为主。

     处方

     以菖阳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菖阳泻心汤加减

     石菖蒲10(后下) 苏叶10 厚朴15

     陈皮10 茯苓15 竹茹10 姜半夏15

     黄芩10 炒黄连5

     旋覆代赭汤加减

     旋复花10 代赭石15 炙甘草10 姜半夏15

     其他药:

     延胡索10——行气止痛

     郁金10、炒酸枣仁15(打)——针对肝郁、睡眠

     胆南星10 浙贝母10——增强化热痰的能力

     五味子5——酸收

     菖阳泻心汤(昌阳泻心汤),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霍乱论》,它是从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来,我们先来看半夏泻心汤:

     半

     夏

     泻

     心

     汤

     半夏泻心汤,针对的是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针对的是脾气虚,胃中有寒有热,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职的情况的常用方。

     胃以降为和,胃气上逆,则容易出现:打嗝、呕吐、反酸、胆汁反流等症状;

     如果胃气不降,胆气、肺气都不降,心火也不降;

     很多上热下寒的情况,问题就是出在中焦

     药味配伍

     半夏

     ——苦辛温燥,苦能降,辛能开,温可以散,燥能排湿;

    

     所以半夏是化痰,除痞的好药。

     黄芩与黄连(苦降,苦能泻热)

     黄芩

     ——苦寒,降胃气,肺气、胆气,

     很多胆汁反流的人必须要用黄芩来降胆气;

     黄连

     ——苦寒,可以直接降胃气;是四大苦药的代表

    

     (四大苦药分别是:黄柏、黄连、龙胆草、苦参。其中最苦的药还不是黄连,是龙胆草。)

     脾得温则升,辛温、芳香的药可以让脾气往上升

     干姜

     ——辛热,温脾散寒;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气;补脾气,健脾;

     半夏泻心汤用药物的升降图来简单表述如下:

    

     再来看菖阳泻心汤(昌阳泻心汤)

     昌

     阳

     泻

     心

     汤

     菖阳泻心汤,一共9味药:

     石菖蒲、苏叶,制厚朴,制半夏,酒黄芩、炒黄连,鲜竹茹、枇杷叶,芦根;

     功效:

     蠲痰泄热,和胃除痞;

     (解释成大白话就是,化热痰,除胃胀)

     药味配伍

     菖阳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去了扶正的人参、甘草、大枣;

     也去了温脾散寒的干姜;换成了没那么辛温,而芳香醒脾,祛湿化浊的石菖蒲;

    

     单独一个是石菖蒲升清化浊的力量不够,再加苏叶,化胃浊,畅气机,升清阳;

     用厚朴来降胃气,胃气降,则恶心、胃胀、打嗝、呃逆症状除。

    

     新增:

     竹茹、枇杷叶

     ——微寒,可以协助清胃热而止呕逆上气,清热痰。

    

     芦根

     ——甘寒,针对浊热伤津而用

    

     可见,昌阳泻心汤相比半夏泻心汤,化热痰的力量更强。

     因为湿浊热痰等邪气重,不宜立马进补,所以把扶正的人参甘草大枣也去了。

     新增了清热痰的竹茹和枇杷叶,因担心热伤津液,加了清热同时生津的芦根。

    

     自编方歌:

     菖阳泻心菖苏朴,芩连枇杷夏竹芦

     和胃降逆又除痞,蠲(juan)痰泄热此方足。

     回过头来看丁某的症状:

     打嗝,胃胀、胃痛——说明胃气不降;

     反酸、胃灼热——胃不降,胃局部有热;

     饭量还行,胃口可——说明脾的功能尚可;

     工作压力有点大,咽喉有异物感——这种情况,多半是压力大,情绪易焦虑,中医认为的梅核气。

     胃气不降,有痞有痰有热,菖阳泻心汤正合适,因担心降逆功效不足,再引进一个旋覆代赭汤;

     处方:方以菖阳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菖阳泻心汤加减——针对胃痞、灼热、痰浊

     石菖蒲10(后下)苏叶10——芳香化湿化浊

     陈皮10茯苓15竹茹10——化痰

     姜半夏15——降逆、化痰

     黄芩10炒黄连5——清热

     厚朴15——降逆

     旋覆代赭汤加减——加强胃气的降逆

     旋复花10代赭石15炙甘草10——降逆

     旋复花是一味很独特的药,所有的花类药几乎都是往上走的,药性走表走头面部,唯独旋复花药性往下走;

    

     它不是像大石头一样直直地下降,它像落叶一样,螺旋式下降,慢慢悠悠的下降,软着陆。

     旋复花始终是花,花是比较轻薄的,降逆的力度稍差点,这个时候代赭石就来帮忙了。

    

     代赭石是矿石类药,质地很重,质地很重所以药性往下走,可以重镇降逆。矿物质药都有些寒凉,旋复代赭汤里面,一般用到10克左右;

     把胃气降下来,反酸、反流、打嗝、呃逆就没有了;

     其他药:

     延胡索10——行气止痛

     郁金10、炒酸枣仁15(打)——针对肝郁、睡眠

     胆南星10浙贝母10——增强化热痰的能力

     五味子5——酸味收敛,可协助降逆;

     复诊:

     服药后胃酸好转,咽部异物感也有明显好转

    

     观察舌苔,黄腻苔明显减少,胃区瘀暗明显消失

     延伸

     阅读

     石菖蒲,涤痰化浊,辛香而不燥;

    

     中医说芳香可以醒脾,芳香可以化湿,芳香可以去浊,芳香可以开窍,可以醒神,石菖蒲的可以走中焦,走脾胃,能够把脾胃的热痰化掉,叫醒脾胃,让脾胃运化起来。

     为什么芳香可以通窍呢,大家应该有这种经验,当坐车、或者上课昏沉沉的,闻到一点做饭的香味,或者窗外飘来的花香,或者闻到一点风油精的气味,人立马清醒过来。

    

     可能古人在研究药物的时候,就是从这种小事上得到启发的吧!

     因为石菖蒲的芳香可以通窍,化热痰,所以在神志疾病上,我们也经常会用到它,比如治疗癫痫,失眠,晕厥,健忘、耳鸣、耳聋,烦闷等,经常会用到;

     在化痰化湿却不生燥,所以临床上,经常用石菖蒲取代苍术,防止燥湿而上阴;

     单独一味石菖蒲芳香化湿还不够,紫苏来帮忙;

    

     用过紫苏的朋友就知道,紫苏也有一股独特的芳香,而且香味还比较浓,芳香可以走上,芳香可以达表;

     所以,经常用紫苏来解表,风寒、暑湿感冒中,就经常用到紫苏。

     著名的参苏饮,参苏饮、紫苏就是一味主药!

     大家知道桂枝是走血分的,麻黄走气分,大家看下紫苏,这叶子一红一绿,所以既能够走血分又能够走气分。

    

     单独的一味紫苏,达到了桂枝和麻黄的双重效果,而且作用温和不俊猛,所以,在外感病中,紫苏是一味难得的好药!

     紫苏如果运用及时,能够把感冒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除了外感病,紫苏在治疗脾胃病上,独特的芳香,可以化湿,可以止呕,所以经常在脾胃病的方子中用到,很有名的处方藿香正气散里面就有紫苏,作用和在这个方差不多;

     临床中经常用紫苏治疗孕妇的呕吐,止呕安胎;

     厚朴是苦温的,有一股下行的力量,能够把胃肠的邪气一股脑往下面推,通过大便的形式排出去,所以张仲景最善于用它来治疗便秘。

    

     在这里,可以除胃胀,也就是除胃痞,使得胃气能降;调畅脏腑本身的气机。

    

     你是否也想看看你的舌头是什么类型的呢?

     可以加小助手微信,发送舌头照片,

     舌诊老师统一时间给大家辨证哦!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逛逛我们的食疗商城

    

     ?长按图片添加小助手发送舌头照片

     * 医非仁爱不可托 *持续分享跟诊心得、科普真实医案

     分享中医药知识、传承中医药文化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非仁爱不可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