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2018/7/25 7:30:27 AnnieEasyFM
三观正的读者都转发了
◆ ◆ ◆ ◆ ◆
编者按:微博@二逼瓦西里 转发了@习五一 的一篇微博,题目是《来稿选登:中国疫苗产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个二逼评论说:关于美国默克公司所谓“捐赠”乙肝疫苗给中国的真相,我相信这个版本。因为它更符合逻辑,现实逻辑,一再被事实真相验证过的逻辑。真相是,所谓“感动的奇迹”一般都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事实证明这个二逼是错的。
@Elevener 援引了@知识分子 的一篇文章,总结了几点很准确,照搬过来完全没有问题:对默沙东前总裁的这篇采访,驳斥了习五一的几个关键点:1、当时国内根本无法量产乙肝疫苗。2、国内专家主动寻求购买国外更先进技术。3、转基因疫苗比血源疫苗成本更低。4、这不是第一次无偿转让。5、时任数位卫生领域领导人也感激默沙东这一行为。6、七百万刀连人员成本都覆盖不了,何来赚最后一笔之说?
今天推发@荣大一姐 的微博文章,希望重新唤醒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文末附习五一的“来稿选登”。点击阅读原文,阅读知识分子文章《罗伊·瓦杰洛斯博士的礼物:为了一个没有乙肝的中国》。

编辑:爽临
美国默克公司在89年将最先进的重组乙肝疫苗技术以700万美元转让给中国,是有两个背景的:
一是中国在这之前的70年代已经启动了乙肝疫苗的研发项目,但一直到1986年,中国的乙肝疫苗虽然研制成功,但是仍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疫苗接种率非常低;二是中国当时是世界乙肝大国,平均每10个人里面有一个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2000万新生儿的感染率也接近10%。
88年秋天,中国政府刚去美国谈乙肝疫苗的引进时,默克公司本来是想直接卖疫苗给中国政府的,一只乙肝疫苗在美国的售价是100美元,作为乙肝大国的中国,得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啊。但谈着谈着默克公司发现,中国那时候全民免疫体系还非常不完善,乙肝疫苗在中国不是免费接种项目,他们卖给中国政府的疫苗,普通人用不起。
于是默克公司最终决定将疫苗技术当作一件礼物,以象征性的7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国。事实上,默克公司这个举动不仅意味着放弃了专利费和中国市场的巨额利润,甚至象征性收取的700万美元,连培训中方技术人员和支付派遣到中国的专家费用都包不住。
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默克公司负责提供生产重组乙肝疫苗的全套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设计等、培训中方人员,确保在中国生产出同等质量的乙肝疫苗;中国负责设计、建造年产量4000万剂的乙肝疫苗生产线,以保证可以免疫全部新生儿。
1992年,在卫生部和广东省的牵头下,深圳泰康生物公司成立,成为承接默克公司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生产的企业。同一年,卫生部宣布乙肝疫苗被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
但这只是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
卫生部把乙肝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后的10年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不免费,而是由家长支付。一直到2005年,国内才开始真正实现全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又过了四年,到2009年,才宣布为所有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从89年签订合同算起,默克公司期待中那个“没有乙肝的中国”,整整用了20年才开始慢慢成为现实。
卫生部的专家说,之所以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免费,是因为国家缺钱,计划免疫需要的人员培训和基础设施都很费钱,财政负担不起这笔开支。
而20年里,承接了默克公司疫苗技术的深圳康泰又发生了什么?
深圳康泰的乙肝疫苗生产线93年建成,94年投产,97年市场占有率超过60%,年产量已经达到了当初合同中约定的可以保证全部新生儿接种需要的4000万支。99年,康泰公司年销售额过亿,净利润率接近30%。然后是2009年,在实现全民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那一年,现在被千夫所指的杜伟民登场,康泰生物的国有投资方则悉数退出。
默克公司的总裁Vagelos在解释当年为什么要低价转让疫苗技术的时候说:预防医学是最好的医学,我想保护孩子们免受这种致命疾病的侵袭。
但是会让人受伤害的不只是疾病。
2006年,默克公司研发的HPV疫苗——也就是宫颈癌疫苗通过美国FDA认证上市,而他们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进入中国无门。十几年前他们用一份礼物换来的感激,并没有成为新疫苗的通行证,从积极的一面看,我们的卫生药监部门有时候倒真的挺铁面。
附:习五一【来稿选登:中国疫苗产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乙肝疫情泛滥。当时全国约有1.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200万的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被传染。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人们谈“乙肝”色变。
当时,尽管中国1975年就在血源性乙肝疫苗(通过人类血液)的研制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在安全性、致敏性方面一直没有有效突破,始终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就在这时,1986年,美国默克公司通过酵母细胞的基因重组,研制成功人类第一支重组rDNA乙肝疫苗,并在美国上市。这种疫苗的不仅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而且安全性大大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
然而,几乎与现在的HPV疫苗一样,当时中国要想从外国制药企业进口这种新疫苗的价格高的惊人。在美国,当时乙肝疫苗三联针仅售约100美元,而在中国的售价则高达近1千元人民币。要知道,当时中国普通城市职工的人均月收入只有不足100元。
中国当时一度派出代表团,希望能从默克公司引进疫苗生产技术合成套生产线,但是遭到了对方拒绝。
为了遏制乙肝的传播,中国不得已重启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制。没有安全性验证的设备,缺少实验用的大猩猩。当时的实验负责人陶其敏,后来的北大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长,就往自己的身上注射疫苗,已验证疫苗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誉为中国乙肝疫苗之母的陶其敏)
每一次实验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就这样,中国的整个技术团队攻克了国际血源性疫苗的安全性的技术难关,并于1988年国产疫苗开始批量生产。中国国产乙肝疫苗的投产一下将疫苗价格从1000元拉低到了100元/三支的水平。
我们现在从网络上一搜,就可以看到默克仅以700万美元的价格向中国,所谓的“捐赠”乙肝疫苗技术的煽情故事。
其实,如果没有当时1988年中国国产乙肝疫苗的量产,外国制药企业哪里来的良心发现?!如果任凭中国血源性乙肝疫苗的进入市场,美国以酵母为基础生产重组rDNA乙肝疫苗就将失去中国市场。与其彻底失去中国市场,不如在最后再赚上一笔。
最开始,默克公司只同意700万美元转让全套疫苗生产线,而不同意共享技术专利。
然而,中方给出的答复却是:如果不转让技术,生产线买1分钱,中国也不要。
最终,迫于中方的压力,默克公司终于同意了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与中方共享技术专利。但是,为了面子,默克公司提出必须是以基于人道主义国际合作的名义,将技术“捐赠”给中国。
从此,中国不仅拥有了血源性疫苗的研发能力,也逐步吃透了默克公司的rDNA乙肝疫苗生产技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乙肝疫苗产业逐步成熟,成本更是直线下降。这才使得,1992年国家有能力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体系。2002年,乙肝疫苗最终成为计划免疫项目。批量化的生产将乙肝疫苗的价格从100元一直降低到目前的政府招标价只有3元左右(10微克装)。
从2004年起,96%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头一天内都能获得乙肝疫苗的接种。中国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实现了90%以上的安全免疫保护状态。
与此同时,基于血源性疫苗生产技术和rDNA乙肝疫苗生产技术,这两个平台,中国还先后研发、生产出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多种疫苗。
正是当年的忍耐与奋斗,成就中国疫苗产业的成熟发展,正是这套产业体系的搭建使得,中国政府能为每年2000万的新生儿,实施完全免费的计划免疫。并拥有在“非典”“禽流感”爆发的情况下,迅速对病毒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的能力。
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才是这个国家给予自己国民最根本的保护。
尽管从1986年美国第一支乙肝疫苗的上市,到1992年国产疫苗最终进入计划免疫,中国人等了6年,有几千万人因此感染了乙肝病毒,有几百万人因此丧命。但是,为了子孙万代,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中国人都在为生命而战。
面壁十年图破壁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然而,攀登世界产业技术高峰,就像攀登山。自古华山一条路,人家从捷径登山,你却要走一条新路,就意味着付出更多的艰辛,甚至血的代价。
--- END ---

欢迎关注小号替身 EasyMind 思想汇
AnnieEasy的公号,分享爱信不信的知识和又毒又辣的观点。定期毁三观,但不保证重建;不定期发布原创文章和语音。想说的、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都会发,但可能主要和以下内容有关:饮食/健康/疾病、转基因/中医药/辟谣,育儿常识,偶尔美妆与护肤。支持平权,穆黑,反狗权。有问题发在留言区,我选择有趣的回答和上墙;任何人可以留言,但本人保留说话不客气的权利。
投稿邮箱:Easy.FM@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AnnieEasyFM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