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风道骨与饮食
2016/5/9 身体知道答案

     一、安身立命之本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在我们道教看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因此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养护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太平经·乐生赐天心法》说:「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所以,人们应当热爱自己的生命。基于这样的认识,炼养躯体、健康长寿自然就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葛洪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道家始终在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人生境界,在道家观念中,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儒家注重群体精神的生命哲学不同,道家的养生和道教的肉体成仙则直指个体生命,非常重视「身体」之养,将长生不老作为养生的终极目标。养生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也是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道家看来,人类的精神受到肉体的制约,而肉体只有通过养生才能得以保持。所以,为了实现长生不老,就必须要懂养生,会养生。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道家养生观点认为,饮食的根本目的就是「养」,养人的气血,养人的精神,唯有「养」,人才能形体荣华、四肢强健。饮食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关系着个体生命质量的高低。道教养生家历来重视饮食调养和饮食卫生之道,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也说:「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可见饮食对人的身体是有利也有弊,因而对饮食必须极为留意。为了调谐这种矛盾,就必须「饮食有节」,而且还要平阴阳,和五味,应体质,顺天时,合地理。若能与天地相参,遵循饮食之道,再配合其他养生方法,就可使人们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另外,道士们在饮食前,必须在意念中想到是自己的体内之神在先饮食,然后才是自己的肉体饮食。食毕,心中还要默祝:「百谷入谓合神与气,填补血液,亡坠尸邪,超登金关,与天地长生,役使六丁,奉卫灵童」,唯其如此,才能进入养生之至境,出神入化,长生不老,与宇宙自然合为一体。可见,在道教的饮食思想中,无论在饮食对象,还是饮食方法、饮食观念上,都在追求作为个体生命的小宇宙融入天地自然大宇宙的努力,从而达到自然涵摄人类、人类化入自然、「天人合一」之合于「道」的境界。

     ● ● ●

     二、保健益寿之方

     真正奠定了中国食养学基础的孙思邈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孙思邈认为,饮食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手段,在其著作《千金要方》中,列有食养、食疗食物 154 种,分为谷物、蔬菜、果实、鸟兽四类,多为日常食品,并论述其性味、功效,以供人们酌情选用。另外,他还提出了老年人饮食的具体要求,并在《千金方》中列了服食方 59 则,其中的大多数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无病时补养防病,有病时祛病延年。其食养、食疗、食补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道家看来,饮食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养机体。《黄帝内经》上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道教认为,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精、气、神,这是人的「内三宝」。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是由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为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生命的动力,是由水谷之精气与吸入的自然界大气合并而成的,为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神,是生命的主宰,是对人体一切正常生理活动的概括。而「水谷」即饮食,则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机体营养充盛,则精气充足,精满气壮,气壮神自健旺,神旺则百病不生。燕窝、鱼翅、驼蹄、熊掌等固然营养丰富,乃滋补上品,而蔬菜瓜果,饱含着人体必需的养分,对人的健康与生命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维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向体内供应多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而这些营养素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食物中。

    

     此外,由于食物的性味各有不同,对脏腑的营养作用也有所侧重。食先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吸收以及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人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如: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等。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使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增强。

     二是益寿延年。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自古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长寿秘密的思考,从周代的「食医」、「疡医」,到秦皇汉武求长生不老药,从道家炼丹、辟谷,到各种食物的《本草》问世,无数的探索者留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虽然没有一种方法能真的让人永生,但善守养生之道,持之以恒,却能够推迟衰老的到来,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进食时应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同时,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对益寿抗衰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充分发挥饮食的防老抗衰作用尤其重要。

    

     享有「医圣」、「药王」之称的孙思邈就以成功的饮食养生实践,享年逾百岁。《神农本草经》中就收集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本草品种,具有防老抗衰的作用,如杏仁、大枣、芝麻、葡萄、蜂蜜、山药、核桃、龙眼、桑葚、枸杞子、百合、芝菌等,并记录了它们所具有的「轻身延年」功效。在道教的饮食养生保健法中,有丰富的调养经验和方法,在食物的选择上,有谷类、蔬菜、果品等几大类;在饮食调配上,又有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等,只要调配有方,用之得当,不仅有养生健身功效,而且可以收到抗衰延寿的效果。

     三是防病治病。道教自汉末创兴以来,道教医家在长期的济世行医活动中,发现一些食物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像我们日常食物中的大蒜,可用来预防外感和腹泻;绿豆汤可用来预防中暑;用葱白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等。还有许多流传于民间的谚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萝卜上市,郎中下乡」、「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遍尝百果能成仙」、「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夏天常吃瓜,中药不用抓」等等。所以,应用食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引起了道教医家的浓厚兴趣。

     在食疗学的发展方面贡献最大的当推孙思邈,他认为食物对于治病防疾、养生保健的意义十分重大。在他的《千金要方》中就特别列出《食治》一门,又在《千金翼方》中特辟「养老食疗」专论,在这中医史上是一大创举,可谓意义深远。

     孙思邈指出,食物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基础,由于食物营养丰富,又无药物常有的副作用,能有效地补充体内营养,达到调理脏腑机能、增强体质、祛病去邪的医疗效果;而且一些富含营养、味道鲜美的食物也是一种生活享受,能使人悦神爽志,有利于身心健康,饮食调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养生之术。其次,孙思邈认为对疾病的治疗应当药食并重,要把药疗与食疗结合起来,提倡「药食两攻」的方法。因为考虑到食物性味比较平和,又无副作用,而药物则不然,「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所以《千金方》曰:「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食两攻,则病无逃矣。」饮食保健的目的,也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平日用饮食来强健身体,人才能少生疾病,使生命长久。

    

     饮食又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因为食物的气、味特点不同,人体的阴阳盛衰又各有区别,如果能以适宜的饮食营养或者用来养精,或者用来补气,既补充了营养,又调整了体内环境的平衡。这样的话,不但保证了机体的健康,也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如食用海带能补充碘元素及维生素,又可以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既能补充多种营养素,又可以预防坏血病等。因为食物的成分不像化学药物那样有明显的作用点和极其单纯的效果,所以不用担心吃多了会有什么副作用。

     ● ● ●

     三、素食与辟谷

     说到饮食,不能不提到道教的素食与辟谷。要知道,道教是提倡素食的,因为它是向善的开端。道教一向重生、乐生,认为世间之物皆由天地精气所化,如同人类一样,它们一样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

     正是因为人类的贪婪,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残杀了它们的躯体,从而造下了无边的孽障,坏了慈悲之心,素食者则是对戒杀的具体表现。道经云:「斋食(即素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这不仅在于我们修持的「三皈五戒」(即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妄言绮语、四不得偷盗、五不得淫邪),因为杀戮使人心发狂,荤酒使人乱性,从而断了善的根本,失去天神的护佑;而且素食还可以预防疾病,使人长寿。

    

     从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来看,谷类供应的碳水化合物是肉类所不能代替的,而脂肪及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物质的最佳来源也仍是植物类,如脂肪的最佳食物为橄榄油、向日葵子等,蛋白质的最佳食物为大豆等。而且食肉者患肥胖症、动脉硬化、脂肪肝,以及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等癌症的机会远高于素食者,这也是现代医学界所公认的。如果采取素食,则对减少这些病症的发病率具有相当大的益处。

     不久前羽化升天的武当山玄门派第 24 代弟子李诚玉道长在饮食上以淡食蔬菜为主,认为淡食会使人胸清心明,神旺体健,最终享寿 118 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坐化而逝的道人。事实证明,经常食素的人对身体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不过,道教也分很多派别,虽说各自教义有所不同,但是信仰是一致的。如道教正一派道士是可以食荤的,但是他们所食的是「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

     另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健身之法中,有倒走、爬行、大喊、饿透等这些返序运动,其实这其中的「饿透」法就与我们道教中的「辟谷」颇为相似。道教的辟谷也称断谷、却谷、休粮、绝粒,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不食五谷之术。道教服食家深信:服食草木类药物不仅可以轻身益气、益寿延年,而且如果服食到一定程度,并配合服气行气修炼,就可以使身体处于「不饥」、「不饿」的状态,甚至达到不食五谷而长生的「断谷」境界。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云:「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方士们认为,人吃了五谷杂粮,肠中积成粪便,秽浊充塞体内,因此「食谷者智慧而夭」不能长生,相反「食气者」却能做到「神明而寿」。所以,欲得长寿延年,就必须「却谷食气」,修炼辟谷之术,这样有朝一日才能达到「不食者不死而神」的境地。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下,自道教创立后,许多道徒便虔诚地把研习辟谷之术作为修炼成仙的基本途径之一,各种辟谷之法如「服气绝粒」、「符水断谷」、「吞石辟谷」等不断涌现。据《抱朴子·内篇》记载,当时已有辟谷之术「近有一百许法」。

    

     经现代的医学证实,饥饿可以减轻肠胃、肝胆及心肺的负荷,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冲击,然后通过肌体生理内环境稳定功能的重新调整,提高人体承受生理负担的能力,使各种心身疾病得到改善。并且,饥饿还有利于将胃肠内滞留的有毒物质排尽,从而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环保」。据海外的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现代的「饿透」法还对神经官能症、早期高血压、低血压、单纯性肥胖、神经性厌食、异咽症都有一定疗效。这个「饿透」是指一日或两日不予进食,仅以开水充饥,或补充营养液。道教的辟谷之法也并非不吃任何东西,只是不吃五谷杂粮罢了。并且,辟谷之士在服气辟谷的过程中,除了要饮水外,还要特别需要服食一些富签高蛋白、高油脂类的草木类药物,如术、茯苓、胡麻、黄精等,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身体知道答案

     ——身态影响心态,生命影响生命!

     ▲我们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身心健康自助体验平台

     更多的合作洽谈请咨询邮件(jackywang920@163.com)或电话:021-61550630

    

    

     (长按二维码,关注“身体知道答案”,关注身心健康,由此开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身体微商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体知道答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