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 “孤独”
2020/1/4 20:00:00 身体知道答案

    

< style="max-width: 100%;font-family: 宋体;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身体知道答案?< sty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微信号:shentizhidaodaan



    

?覆盖110000+用户 最受欢迎的身心大健康类公众号



    

我们积极传播正能量:身心 | 健康 | 修行 | 文化 |



    


    


聊一聊“孤独” 2020年1月4日 13:32


一直以来,都想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一些生命体验,可能是因为懒,可能是因为执,直到刚刚,再次循环听着日本音乐人中村由利子的《火宵之月》,自己的身心又一次进入了这个状态,突然想聊一聊“孤独”。

" >qqmusic>


" >trong>“孤单”和“孤独”

" >过孤单的体验嘛?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嘛?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区别的用这两个词?如果用“单”和“独”组词,你会发现,“单”更多时候用在身体上的,如形单影只,而“独”更多的时候则是情感上、精神上、灵魂上的与自己在一起。当然“单独”一词本就直接的说明了一个人身心状态的自处层次。

" >人,不孤单,TA身边会有爱人、家人、朋友,但也许TA是孤独的,不被理解,无法做自己,离自己越来越远;

" >人,不孤独,TA的精神充盈,充分的体验生命,享受与自我共处,但TA常常是一个人。

" >验到的是哪一个层次?哪一个层次的“孤”,会让你心有涟漪?

" >bsp;

" >r />

" >trong>大鱼?海棠

" >个灵魂就像一条大鱼,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从此岸出发游到彼岸的过程,我们的父母、爱人、孩子、亲友都无法陪我们游遍整段旅程,除了我们自己。

" >bsp;

" >一部前些年上映的国漫电影,相信很多人看过,暂且不说电影的内容及我对电影的评价,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也会因为“我”的不同而不同。

" >影上映的时候,我自己在影院看了四遍。很多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一部电影,要连看四遍。这也是我的一种自处的方式,一方面很多事情喜欢独自做,觉得那样可以更容易充分的做自己;另一方面当看到听到可以触动我的电影、书籍、音乐、舞蹈或是任何事物,我都会一次次的感受他直到内化在我的身心里。

" >r />


    

" >mg class="rich_pages" data-ratio="0.5625" data-s="300,640" dasrc=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yVqGQcsJlXCpX1tuxPXjs2LxzBLWiaNORNVeqrh7e0W9Z373am2rONGEsWFU2aUth5oRWworia3YxLOZP9LbSBg/640?wx_fmt=jpeg" data-type="jpeg" data-w="1280" style="" />

" >看《大鱼?海棠》第一遍的时候,已经忘记从哪个片段开始被深深的触动,泪流满面。我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在我的课上讲过,“哭”和“流泪”的区别,“哭”是有负面情绪需要释放的本能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愤怒、可能是悲伤,可能是压抑许久的隐忍或委屈。而“流泪”是一种内心甚至灵魂深处被触动的自然而然的流淌,就那样安静的,平静的,缓缓的,娓娓道来的,有着莫名熟悉感的流淌。也许头脑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流淌着。

" >r />

" >一次的观影,泪水一直流淌到我看完所有的字幕,工作人员催促离场,许久之后才平静下来。我的头脑意识层面不清楚这流淌的泪是在表达什么,但我的潜意识却也很清楚大概和什么有关以及清楚的知道它还没有得以充分的表达。于是,一周之内我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直到最后一遍,不再流泪,我知道也许我的心灵通过身体的管道以这样的方式和什么链接上了或是放下了什么。

" >r />

" >半年后的某一天,无意中看到电视上播出这部电影,依然会有潺潺的莫名的泪,和浅浅的涟漪,我知道这份灵魂深处的共鸣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同时我也不再为了经验而经验,不再为了放下而放下。

" >bsp;

" >r />

" >trong>好的音乐有两种

" >是让人听了有所想,有所思…

" >是让人听了无所想,无所思…

" >bsp;

" >时听音乐很多,各类音乐都可以让我唤醒不同的生命状态,动的可以让我一边跳舞一边体验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的律动,静的也听的动不动就有想离开城市喧嚣回到山里修行的念头。

" >的课上会用到音乐的部分不少,有学生问过我,是否可以用我放的音乐,用我带领的课程环节来尝试讲课。我告诉她,这样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想深入,你必须要做你自己,用你听了受触动的音乐,带领你有感觉的课程环节,讲你亲身经历的体验和生命故事。

" >r />

" >两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我也经常告诉那些自我价值不足的人,让他们看到自己价值的独特性。而那些所谓的“优点”和“缺点”也只是我们的“特点”呈现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显现出来的异同罢了。

" >r />

" >音乐,能写出触及灵魂的音乐,这样的音乐人也都是充分的做了自己,近而和他人和自然和万物链接着的,当然除了那两种音乐之外,还有一种既有亦无,非色非空的音乐,就是天地自然原本的音律。

" >bsp;

" >r />

" >trong>长发及腰

" >人第一次见我总会问我为什么留这么长的头发,对我这头及腰的长发充满好奇,我曾在有的人眼中看到过欣赏和羡慕,也曾在有的人眼中看到过疑惑和不解。起初蓄发是2014年左右,生活从之前两年半的有序又进入了另一种新的看似无序的有序,开始想把从小的一个留长发的心愿给实现了。从小就喜欢古装片里男主角的形象,或束起或飘逸,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倜傥的侠气,勇武的豪气,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英气,悠然自在的仙气皆可有。

" >r />


    

" >mg class="rich_pages" data-ratio="0.71953125" data-s="300,640" dasrc=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yVqGQcsJlXCpX1tuxPXjs2LxzBLWiaNO7xPVJVjkRrU5nn6pjrluyoicCwzRufYUOCE6o1LlUvfmIIsmiboZa3pA/640?wx_fmt=jpeg" data-type="jpeg" data-w="1280" style="" />


    

" >pan style="font-size: 12px;">" >018年1月于鸡足山顶)


" >至今为止只自行修剪了两三次。而在蓄发的过程中,我彷佛找到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好像是找回了自己的样子。我们常常会不经意的有自己看着顺眼的发型、妆容、衣着、饰物等,这些或己或彼或内或外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也因为这让我们本能的觉得这样的自己是舒服的,是自在的,而那份本能的感觉又和什么有关呢?

" >r />

" >常常在洗完澡之后头发半干照镜子时,看着镜中的那个人,会有恍惚杳冥之感觉,觉得镜中的人是我,但好像又不确定,不确定但又很笃定。

" >镜中人眼中的坚定且孤独甚至孤傲的各种神情,往往会让自己进入“我是谁”这个永恒的哲学和修行命题。



" >trong>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 >常会提到感受深受这个词,特别是当我们身边有亲人朋友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陪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要感同身受,通过感同身受来让对方好受,进而实现某个层面的自我价值。或是自己需要他人的陪伴和支持,我们会希望有个人是可以对我们的遭遇和情绪感同身受的。但我越来越发现,并没有或者说是几乎不可能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 >r />

" >说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情感过往等等,每一个生命体验,都是也只能有我们自己经历的,同样一处风景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同样一件事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

" >r />

" >常在讲课的时候说,为什么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会觉得“我怎么办,我只有这么一点水了”而越来越焦虑,有的人也会觉得“太好了,我又有新的空间了”而喜悦。这真的和这半杯水有关嘛?当然,再说深一点就要说到《金刚经》里讲的空性。

" >r />

" >,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我们把期待的感同身受换成,“我理解你,我尊重你,我允许并接纳你。” 理解、尊重、允许并接纳每个人的特性、唯一性的过程中,也许你会有深深的孤独感,或来自自己,或来自他人。但如果你深入进去,你会发现,“孤独”开始变得并非是一个大多数人看起来的贬义词。

" >bsp;

" >r />

" >trong>曲高和寡

" >提到的音乐的层次,好的音乐和音乐人往往也会是“孤独”的,就像“高山流水觅知音”,为什么知音难觅,觅得之后视为贵如生命般的珍宝,特别是到了“曲高和寡”这个层次的知音。曾经和另外两位友人饮茶闲聊,

" >一友人问我:“你这样的人是不是很难有朋友?”
" >“为什么?”
" >“能和你聊的深入的人怕是不多,更多是听你说,或者根本无法体悟你说的。”

" >“你说对了一部分。大多数时候我喜欢独处,当然也很享受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遇到能聊的深入的人,其实不用多说,彼此也能知道对方的心境到了什么层次,心灵之间是有默契的,这种状态下的交流,点到即止。遇到另一类不在一个频道的人,鸡同鸭讲,说多了对方也不能马上理解,这种时候也无需多言,尊重对方,也让自己自在。当然,抱持自利利他之心,在传道授业解惑时的交流又是另一个层面。”

" >“那不是会很孤独嘛?”

" >“我体验到的孤独,是一种曲高和寡,君子和而不同的孤独。我很愿意享受这份美好的孤独。”

" >bsp;


    

" >mg class="rich_pages js_insertlocalimg" data-ratio="0.9984802431610942" data-s="300,640" dasrc=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yVqGQcsJlXCpX1tuxPXjs2LxzBLWiaNOGNoD1FMMpiaFwRZeOVYRcn0K9LNibHiaZlP20huvk2kWjSL0uyYzKG8ag/640?wx_fmt=jpeg" data-type="jpeg" data-w="658" style="" />

" >r />

" >trong>不可说,不可说

" >,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被了解, 甚至可以说是被恶意的误解。今天读到一位修为很高的出家道长的文章,里面说到:“常常有人说贫道有许多特异功能,但其实的确有一个最大的特异功能:就是每当被人误解并加以致命损伤时,或迟或早便会产生出一种彻头彻尾由衷的愉悦,那将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读到这一段,让我有一种深深的共鸣,我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常人看来可能是巨大的打击或是致命损伤程度的误解,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更深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小隐于林、大隐于市,大道修行在红尘。我会告诉自己:“老天看到我近期修的不错,来用一个更大的考验看看我是否真的可以保持初心,感谢老天让我有了这样的人生体验。”

" >r />

" >,在这里又有另一个很大的课题,那就是“真实”,真实的做自己,真实的面对他人,真实的立于天地之间。最近一两年,我做了一个很大的关于“真实”的跨越,在此之前有一段日子常因为自己的不够真实难以自处,而在跨越这道门槛之后,我又明白了另一个道理。“水至清则无鱼”,当我决定完全真实的时候,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这个完全真实的“我”,绝大部分的人这道门槛还没有过去,甚至这一生都难以触及。而决定真实的我在很多人的眼里将会是个异类,甚至是熟悉的亲友,人是社会性的,如果我们还打算保留我们的社会性,这一点就会赤裸裸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逃无可逃。当我真正体悟到“水至清则无鱼”的时候,我决定,戴着社会性的“面具”同时保持那份充分真实的初心。

" >r />

" >孤独也在于此,不可说,不可说!

" >bsp;

" >r />

" >trong>道家说的修炼成“仙”

" >”这个字,无论是表意还是深意都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这个“仙”字中的道理。

" >r />

" >人认为,道家说的修仙就是白日飞升,就是御剑飞行,就是位列仙班。如果你去你所在当地的道观里看一看,你会不难发现,道家崇拜的神仙除了自然神(简单来说就是对已知和未知宇宙的拟人化)之外,几乎所有被造像供奉的神仙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往圣先贤,药王殿供奉的孙思邈,财神殿供奉的武财神关羽、文财神比干,紫阳真人张伯端,等等…哪一位不是为中华民族甚至人类文化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道家说的“仙”到底是什么?单从说文解字的角度,“仙”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座“山”。即山顶之人,人在山巅,视野、格局、胸怀是何等广阔的。同时,与之对应的另一个“俗”字,用同样的方式,解读,乃谷底之人,井底之蛙,视野、格局、胸怀又是怎样的?

" >r />

" >道家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尽人事,听天命“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如果你不安于现状,为了你的理想和目标,心怀民族、国家甚至全人类,心怀天下苍生,这样的人就是”仙“。就是值得人人学习、敬仰、供奉的榜样和楷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想见,每一个得道成仙的人,在其到达山巅成”仙“的前后,又是何等的孤独,当然,排斥孤独或被孤独左右的”仙“可能就是一般的”仙“。享受成”仙“的孤独,并心怀天下造福苍生的就是”上仙“、“天仙”、“金仙”,就是“仙”中之“仙”。

" >bsp;

" >r />

" >trong>为而不争

" >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道德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特别是“为而不争”四个字,常用来三省吾身。先说说“舍得”一词,我常感慨汉语言文字之绝妙也在于此,“舍得”二字既是互为矛盾,又极为统合,有对立关系,又包含了不同的次第,可以浅浅的教人懂得取舍,又包含了更深的人生哲理。很多人对这个词的理解大多会落在“先舍后得”、“不舍不得”上,殊不知自己还是太执着于“得”。其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人学会付出,把“得”之心念都舍去。就如佛学大乘和道门玄学里一些经典中的核心提到的“我即众生”。

" >r />

" >为而不争”亦含此意,你不争便无人与你争,简单几个字包含了多深的人生哲理。比如佛道都提倡的行善积德,“德”分阴阳也分上下,道家《清静经》里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意思就是高层次的德无为而为,下层次的德过于执着在德本身。当然,这都是好的,都在德的范畴里行善的。又如,阳德就是我做了好事,想让别人知道,或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的价值而做好事。而阴德就是没有任何欲求的只是做,甚至都没有把这件事定义为好事,这些已经深深的烙印在自己的生命里,随着潜意识身体力行的流淌出来,自利利他。

" >r />

" >,“为而不争”这个字的妙意远不止于此,一点拙见只是因为在我前面说到的用他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和言行准则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深深的孤独感,而这份孤独感是一种极为充盈的享受。在我看来,“为而不争”是一个孤独的极高境界。

" >r />


    

" >mg class="rich_pages" data-ratio="0.31328125" data-s="300,640" dasrc=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yVqGQcsJlXCpX1tuxPXjs2LxzBLWiaNO4otBichyIIeK0Gkptj9vL1EqVgL1DyBDaaMrg1G15gaLs6V5EOwPmyg/640?wx_fmt=jpeg" data-type="jpeg" data-w="1280" style="" />

" >,回到这个话题“孤独”到底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体悟。于我而言,每个人既深深的孤独着,同时又深深的链接着,这本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辩证关系。我小言于此,言不尽意的胡乱说了一通,一来借此时此刻记录我的一点点感悟,也许未来的彼时彼刻随着我的生命旅程的延续,又会有一些更新和推翻,那都将会是极有趣的吧。二来,做些分享,当然,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定多少与我有异,那么我们就求同存异,或者透过这扇窗,你也可以开始尝试面对“孤独”,享受“孤独”,与你的“孤独”相处。


" >bsp;

" >辰

" >20年1月4日17:11 于上海家中


    

" >r />


    

" >r />



    

" >mg class="rich_pages" data-ratio="0.96484375" data-s="300,640" dasrc=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yVqGQcsJlXCpX1tuxPXjs2LxzBLWiaNOvx8JccI5HMONTOOB7vaq3Y7bkwnug5Bia0oXBtzzg38maHibazUBPS8g/640?wx_fmt=jpeg" data-type="jpeg" data-w="1280" style="height: 229px;width: 237px;" />


    

" >trong>"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灯人文”发起人之一"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span>


    

" >trong>"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行为专家"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span>


    

" >trong>"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健康专家"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span>


    

" >trong>"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二级心理咨询师"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span>


    

" >trong>"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体知道答案”公众号创办人"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color: rgb(62, 62, 62);">" >span>" >span>



" >“千灯人文”,请点击页面左下方“" >trong>阅读原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体知道答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