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看看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本能
2020/2/4 19:00:00 身体知道答案
身体知道答案?微信号:shentizhidaodaan
覆盖110000+用户 最受欢迎的身心大健康类公众号
我们积极传播正能量:身心 | 健康 | 修行 | 文化 |
这两天,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增开了一轮抖音直播(可点击进入了解直播内容),以此方式解答一些大家在疫情期间遇到的身心困惑。
在昨晚的直播中,参与观看和互动的人里面就有来自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他们的家属,也有被隔离人员。更多的,则是和我一样在这场大事件中的亲历者。这场疫情与每个人都有关,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中真正的做到独善其身。
(好的音乐,也有助于缓解焦虑的情绪)
因为处在特殊时期,我优先回应了与疫情有关的一些问题:
“我是医务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每天要长时间工作,因为身穿防护服担心脱下之后不安全、不方便,所以不敢吃饭喝水,不敢上厕所,该吃饭的时候也没有饥饿感……”
“我的爱人在医院工作,我很担心他,我该做些什么?”
“看到有些海外华人因为这次的疫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歧视和侮辱,甚至遭受人身攻击……”
“我们在喊着武汉加油的同时,面对身边的武汉人甚至湖北人,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地接纳,甚至会不自觉地拒绝和排斥……”………………
有关的灾难电影
这些天人们都在家中自我隔离,很多人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通过手机关注疫情的最新进展,以及一切和疫情相关的衍生信息。
比如,我就已经不止一次的收到了关于灾难类电影的推送。
(韩国灾难电影《流感》)
如果你看过灾难题材的影片,可能你会发现在这些电影中有着一些共性的现象:无论是火山喷发、海啸、外星人来袭、病毒肆虐、怪物入侵还是地球毁灭,当灾难来临时,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 有序的社会性会被瞬间打破,而打破的程度要看灾难的等级和人类应对的方式。
当灾难降临,甚至过去许久之后,人们所面对的除了灾难本身带来的影响,更多要面对的可能是灾难所引发延伸的蝴蝶效应。
疫情中的其他事件
和那些灾难电影中很相似,此次疫情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一直在上演。
前天看了一条视频,某地因买口罩引发冲突,多方大打出手。这让我想到另一条网络上的调侃——“万万没想到,口罩成了今年最好的新年礼物!”是啊,口罩这个平时的非必需品,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陡然成为了人们最紧俏的生存物资。看好了,不是生活物资,是生存物资。当然,除了口罩,还有护目镜、酒精、双黄连、食物等各类物资……
另有讯息显示多地出现火灾,起因多为用高纯度酒精在室内或车内喷洒消毒,后吸烟或做饭,引燃引爆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日凌晨,成都地区5.1级地震,人们逃离家中跑到空旷地带,很多人没来得及戴口罩……
国外多地出现针对华人的侮辱及人身攻击……
这些事件中有哪些有意思的部分是与人类的本能有关的呢?
人类的动物性
动物有护食的本能,狼吞虎咽这个词就很直观的展现了动物的这一本性。食肉动物的犬齿很发达,犬齿用于撕咬猎物,它们会不经咀嚼直接吞下食物,然后迅速的撕咬并吞咽下一口。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你不抢,意味着的就是面对随之而来的死亡风险。
自然界中,动物会因为争夺领地、水源、食物、交配权等资源用一切方式趋利避害,同时抱团式的群落属性也在动物群体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动物会杀死可能给自身或所在群落带来威胁的同类或幼崽。这些都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呈现出的生存本能。
而人类的进化本就经历过这一段,虽然身处现代文明,但在极端条件下,这些本能也会被激发出来,就像哪怕是再温顺且经过驯化的宠物都可能会有为了护食而龇牙咧嘴的一面。
由此可见,疫情中出现的抢购、囤积物资,国外排斥华人的案例,也无非都是人类动物性被激发出来的表现而已。
“马斯洛需求”——生存本能突显
当你流落荒岛,只能携带3样东西,你会怎么选择?
1、粮食(可以吃10天)
2、手机(岛上没信号)
3、布(可以做衣服)
4、狙击枪(子弹有限,说不定能打中海上船只)
5、狗(会吃你的粮食)
6、卫生纸(功能你懂的)
7、排球
8、小麦种子
9、鱼竿
10、匕首
11、KFC全家桶
12、睡袋
(出自电影《荒野余生》)
生存不易,人生活所需的物资太多太多,衣服、食物、电子设备、宠物、器具……
但如果你真的如测试般,独自流落在荒野绝境,面临未知的危险,你会带什么东西在身呢?
是的,你的选择就是靠生存本能驱动的价值排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级的需求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相似;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所特有。同时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即需求层次。
另外,各种基本需要的出现按照一般是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顺序,但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出现。
以上是“马斯洛需求”的基本观点。
很显然,在此次疫情中,原本衣食无忧的人们在井然的社会秩序下不用担心物资的短缺,更不用说是口罩这类非必需品,大多追求的是上几层的需求。然而,短短几天,以口罩为代表的一系列物资成为人们安全需求的重要保障,又因此次疫情可以致命且与人类呼吸系统相关,呼吸系统在维持生命的重要级别优于很多其他人体器官,人们的生理需求被极大的激发。一起被激发的,还有关于食物这类生存物资囤积的生理需求。
在政府部门统一部署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立援助下,秩序保持最大程度的井井有条,降低了人们对物资匮乏的恐惧,但依然难以避免一定程度的焦虑。
看到一些年轻的网友在网络发帖说到:“以前不理解老一辈人总是把冰箱塞满,现在有了切身体会,理解了原来老一辈人在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之前极简主义的自己以后要开始学着囤货了…”
而3日凌晨发生在成都的5.1级地震,网络上一些当地人发布的视频和文字分享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地震中第一时间跑到了空旷地带。但是,很多人没来得及戴口罩。
这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疫情当前,每个人对戴口罩出门这样的基本防护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地震相较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求生欲的级别要更高。人们的潜意识会首先识别最危险、最可能致命的侵害,从而做出有次序的应激反应。
就好比,有些人经历过车祸等重大意外伤害时,即便身体多处受伤,但在大脑还没有确定自己已经脱离致命危险之前,受伤的地方往往是感觉不到痛的,而当我们反应过来时,会开始感到疼痛,那时也是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传递出已经脱离致命危险的信号。接着,我们就可以关注到疼痛、饥饿、疲惫这类的次重要的需求。
这和地震中人们第一时间逃离致命危险,而后反应过来还没来得及戴口罩是相似的。
心理焦虑引起的躯体本能
因为有身处特殊环境下的生存焦虑,在心理承受压力的同时,应激本能也会让我们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
相信很多人在刚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时,第一反应是紧张等负面情绪,随之而来的则是看到越多病例的症状表现,自己也愈发会有类似的症状出现,更精准的说,会更容易关注到哪怕一点点类似的症状。
如疫情中的病患多伴随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肌肉酸痛等症状,很多人在看到这些讯息的同时,自身会放大或产生相关的躯体感受。而这会是一个恶心循环,即越是焦虑,躯体症状越强烈,躯体症状越是强烈,越会加深焦虑,如此循环加深。个人的身心状态也会像病毒一样,传给身边的人。
此文开头讲到的互动问题中,某位医护人员提出的关于不敢喝水、吃饭,不敢去厕所,没有饥饿感,也都是心理焦虑引发的躯体应激表现。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疫情当前,我还可以做些什么?》(点击直接进入文章)中,提到“千万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缓解甚至解除这一身心焦虑状态。即正言、正行、正念。
即便在非疫情状态下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会有类似的现象出现。比如当我们心事重重、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暴饮暴食、失眠、嗜睡等一系列的躯体反应。这些在我之前的课程中(特别是《身心减压》和《情绪排毒》工作坊,最新文宣尚待更新),都是作为重点经常会讲到,即身心状态的互相影响。而当我们了解到身心状态的关联时,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关联性来处理身体和心理的困惑甚至疾病。
人的特殊性——智慧
“动物永远是动物,人有时候不是人”,看似是一句话带着贬义的话,其中却包含的更多是对人类特殊于其他生命体的期待。作为万灵之长,人是有感情的,人是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是可以分辨善恶的,人类是智慧的…
人类进化发展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无论面临何种困难,人们需要做的,是在面对自身本能的同时更多的运用我们的智慧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小到每一个个体、家庭,大到社会、国家、全人类。也因此,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此次疫情既是“照妖镜”,更是“试金石”,越是艰难处,越是修行时。相信若干年后,回首这次疫情的挑战,人们会为自己在面对本性时的勇气以及充分展现出的个人、群体智慧而泰然一笑。
2020年2月4日 立春
王秋辰
“千灯人文”发起人之一
身心行为专家
身心健康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身体知道答案”公众号创办人
了解“千灯人文”,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体知道答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