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不能忽视的“五大调和功夫”,能让你的打坐修炼事半功倍!
2022/3/9 身体知道答案

     身体知道答案?微信号:shentizhidaodaan

     覆盖110000+用户 最受欢迎的身心大健康类公众号

     我们积极传播正能量:身心 | 健康 | 文化 | 修行 |

    

     在打坐实修前后我们应该尽量做到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五个方面,这样修行才可以事半功倍。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一、调饮食

     人身臂如机器,机器转动必须加油、加煤,人身运动就必须饮食。

     饮食先经过口腔的咀嚼,与唾液混和,再由胃液的消化变为糜粥状,转入小肠,所有各种食物必须在小肠里消化完毕,方变成乳状的养分,入于血液,以供全身利用,可知饮食与生命有重大关系。

     然吃的东西若过多,胃肠不能尽量消化和吸收,反要把未消化的余物排泄于体外,叫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致气急身满,静坐得不安宁。

     又吃的东西若太少,就有营养不足,使身体衰弱的顾虑,也于静坐不相宜。所以饮食需调匀。

     我们的习惯,总喜欢多吃,最有相宜;应该在进食以后,略有饱感,就即停止。古人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这句话极有意味。

     食物不能过于厚味,能够蔬食更好。凡在吃饮的时候,不宜静坐,通常要在食后经过两小时,方可入坐。早晨起来,盥洗以后,但饮开水,空腹入坐,也最适宜。

     二、调睡眠

     人们劳力、劳心以后,必须有休息的时间,以恢复体力。睡眠乃是最彻底的休息。

     常人睡眠以八小时为度,过多就要使精神困昧,于静坐不相宜,过少则体力没有完全恢复,心境虚恍,也于静坐不宜。所以睡眠必须有定时,有节制,常常叫神志保持清明,方才可以入坐。

     每夕入睡前,可在床上入坐,或者半夜睡醒后,起身入坐;入坐后,如觉得睡眠还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总之,睡眠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方为合理。

     三、调身

     端正身体的姿势,叫做调身。调身在坐前、坐时、坐后,都要注意。身体的动作,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修静的人,平常行住进退,应力求安详,不可有粗暴举动。

     举动若粗,则气也随之而粗,心意轻浮,必定难于入静,所以在坐前,应预先把它调和好,这是坐前调身的方法。

     到入坐时,或在床上,或在特制的坐凳上,需要解衣宽带,从容入坐。

     先安置两脚,若用趺动(双盘),就把左脚小腿曲屈加右股上,令左脚掌略与右股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曲屈加于左股,使两脚底向上,这时两股交叉成三角形,两膝盖必紧着于褥,全身筋肉,好像张弓,不致前后左右倚斜,这是最正确的姿势。

     然年龄稍长的人恐学不来,则可改用半趺(单盘),单以左脚小腿曲置右股上,不必再把右脚小腿牵加于左股上面。如果单盘也不能做到,可把两小腿向后交叉于两股的下面也可。

     其次,要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贴近小腹,轻放在腿上。

     然后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就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头颈也要端正,令鼻与脐如垂直线相对,不低不昂;接着开口吐腹中秽气,吐毕,把舌头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清气呼浊气三次至七次。

     吸气毕,即闭口,唇齿相着。舌仍旧抵上腭,再轻闭两眼,正身端正,兀然不动。坐久若微觉身体或有俯仰斜曲,应随时轻轻矫正,这是坐时调身的方法。

     坐毕以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地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

     再以两大指背互相摩擦生热以后,擦两眼皮,然后开眼,再擦鼻头两侧,再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周遍抚摩头部以及胸、腹、背部、手臂、足腿直至足心而止。

     坐时血脉流通,身热发汗应等待汗干以后,方可随意动作,这是坐后调身的方法。

     四、调息

     气体经鼻出入,一呼一吸为一息。静坐入手最重要功夫,就在调息,呼吸有下列四种相:

     1、喉头呼吸:普通的人,不知卫生,呼吸短而且浅,仅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量,因此达不到彻底吸氧吐碳的功用,血液循环不得旺盛。

     2、胸式呼吸:这比较前面稍好,气体出入能够达到胸部,充满肺叶,体操时的呼吸运动就能做到这地步,然以上两种仍不能算作调息。

     3、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感觉气体能够达到小腹。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向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尽量外散。

     这方是静坐的调息。学者应该注意,呼吸时丝毫不可用力,要使鼻息出入极轻极细,渐渐深长,自然到达腹部,连自己耳朵也听不到鼻息出入的声音,方是调相。

     4、体呼吸:静坐功夫,年深月久,呼吸深细,一出一入,自己不觉不知,好像入于无呼吸的状态,虽然有呼吸器官,若无所用之,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地步,乃达到调息的极功。

     学者在平时应该注意鼻息出入,不可粗浅,宜从喉胸而渐达腹部,是为坐前调息的方法。在入坐时,息不调和,心就不定,所以必须使呼吸极缓极轻,长短均匀。

     调息也可用数息法,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第一息至第十,然后再从第一息数起;若未数至十,心想他事,以至中断,就再从第一息数起,反复练习,久久纯熟,自然息息调和。这是坐时调息的方法。因调息的缘故,血液流通,周身温热。

     坐毕收功时,应该开口吐气,必待体中温热低减,恢复平时常态后,方可随意动作,这是坐后调息的方法。

     五、调心

     人自有生以来,一直用脑想事,念头生灭不停,所谓“意马心猿”,最不容易调伏。静坐的功夫,就在能否调伏杂念。

     在未入坐前除卧以外,就是行与往,应该先对这行和住二项常常检点,一言一动,总须要心意平和,集中,勿令驰散,久久自然容易调伏。这是坐前调心的方法。

     至于入坐时,每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大凡初学的人,每患散乱,练习稍久,杂念减少,就容易昏沉,这是用功人的通病。

     治散乱的病,应当把一切放下,看我的躯体也是外物,不去睬它,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中间(编者注:建议关注鼻息,刚开始不要关注小腹。),自然够徐徐安定。治昏沉的毛病,可把这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

     大抵晚间静坐,因白天劳倦,易入昏沉,早晨入坐,就可避免。

     此外,也可用前面数息方法,从一到十,数得不乱,久久习熟,心与息相依,则散乱昏沉两病都可避免。这是坐时调心的方法。坐毕,也要随时留意,勿再胡思乱想,这是坐后调心的方法。

     以上调身、调息、调心三法,实际系同时并用,为文字记述便利起见,乃分作三节,大家要善于领会,切勿逐节分割去做。

     来源|道教

     ID|daoismcn

    

     近期热读:

     《八佰,四遍半》

     《聊一聊 “孤独”》

     《一场疫情,看看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本能》

     《从人性善恶,看人格化》

     《天官赐“蝠”,上元安康》

     《疫情下,该怎么迎财神?》

     《关于疫情有效的中医良方,供参考!》

     《疫情当前,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了解“千灯人文”,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可联系身体知道答案公众号,可随时删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体知道答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