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受害者”,转变成“自我掌控者”?
2019/11/13 11:08:17 身心灵

    

    身心灵你有143个好友已关注

    

    

     在我们的生命过往中,有许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觉得自己在很多的事情中受到了伤害。在家庭中,也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受害者形象,一般以母亲常见,比如母亲经常抱怨指责而喋喋不休,或者父亲暴躁蛮横又冷漠无情,这都会让伴侣和孩子苦不堪言,丧失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另外,还有的人会成为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他们总是容易引发伴侣对自己的肉体或精神的虐待与伤害。在咨询中常见这样的个案,比如有的女性嫁给一个挺老实的男人,却在婚后屡遭家暴,而详细了解中,总会发现,其实是这种受害者女性会不停地挑动矛盾,比如在争吵时,她会愤怒地把头伸向男人,骂他,并叫嚷:“打啊!有种你就打,不打死我不算男人!”等等,诸如此类。于是,男人就伸手打了女人。既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第三次。这个女人愈加确定了自己是个受害者,“你们看看,我老公打我,我多可怜啊,我是一个受害者!”

     如果最后离婚了,这个男人也许再找一个人,并不是受害者类型的女性,他可能再也不会打老婆;而这个受害者女人再找一个男人,可能这个男人从来不打女人,但与她结婚之后,不久就开始动手打她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习性导致的我们感受到自己受伤的状态呢?

     通常,受害者总是会找到施害者,因为只有遇到施害者,他们才能成为受害者,如果没有施害者,那制造一个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用特定的方式相处,对方也会学习用特定的回应来对待你。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信念系统。我们的信念系统里会认为,这个人应该是这样的!那件事儿应该是那样的......所有的信念系统里面,我们认为的就成了自己人生的标准。一旦不符合自己人生的标准,我们心里就会产生种种的情绪。那么,受害者的这种状态,自然而然的就发生啦!

    

     可是我们能否问问自己。那些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样的模式,会创造受害者和施害者呢?

     (1)我是无辜的,一切问题是别人导致的,我才不会为这事买单

     每一件事情都有内外两种归因系统,一件不舒服的事情发生了,有些人会指责自己,有些人会指责他人。而在受害者模式的归因体系里,一切的问题都是别人导致的,与自己无关。

     当一个人执着于外界或别人的错误时,其实他在幻想外界或别人改变,为他的不如意负责,而不是自己为自己负责。

     可是外界能够承担的错误,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是一部分,如果双方都是外归因的人,就会卡在这个事件上,各自企图把自己归入受害者,而把对方归为施害者,这时,关系就会恶劣,一方力量较弱的人,最终不得不接受这种罪恶感。但是也会排斥和愤怒,因为他也觉得这不是他的错,不该他来背锅。对于事件和关系,他们会保持长期满满的愤慨。

     (2)我是受害者,我永远没有错,我早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

     我们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伴随这种自恋感的,还有一个很少为人所察觉的内心预言:“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

     健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积极人格的孩子,他所感觉到的“我早知道事情会这样”,通常事件会指向积极的、良性的一面。比如“我早知道我是幸运的,所有人都会来帮我,事情就会很顺利的解决,我总是遇到好人”等等 。

     但是在另一些家庭模式中,父母会驳回孩子的需要,并加以指责,使孩子失望或干脆毫无兴趣。当孩子表现好时,父母自豪,当孩子不好时,父母会大怒。而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渴望别人的爱,永不满足地寻求着他人的赞美,却不敢相信别人真的会爱他。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可爱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承受小的挫折和失败。他们给自己树立极高的理想和行为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往往是许多人人都难以实现的。

     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小的目标达到之后,他们还会提出更高的目标,直到把自己彻底挫败为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可爱,会被他人所遗弃。

     一部分在这种家庭教养模式长大下的人,他们使用“受害者模式”的防御,借以维持自己虚假的自恋———-我是个受害者,我永远没有错。我是对的,我是好人,我就知道是你们的问题,总有刁民想害朕!

     (3)获得无条件的关注,会逐渐贪恋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

     处于受害者模式的人经常容易获得别人的同情,关注、安慰,甚至遇到愿意无条件帮助自己的人。所以,以至于“当弱者”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些人获取关注和爱的途径。

     另外这些人,还可以趁机摆脱掉一些本该具有的潜在的竞争:“他已经这样子了,我总要让着他一些吧。我怎么好意思跟他竞争。”“算了,算了,他已经这么悲惨了,我退出了。”

     一旦一个人养成了以受害者模式换取别人的同情、安慰、关注甚至帮助的模式,他就很难再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获取应有的收益,尤其是当一个人以这个模式沾沾自喜时。

     他会贪恋人们因为同情而送给他们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很难再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获得因为自己能力而带来的人们的佩服、尊敬和感激。

     任何一种心理模式都能给人带来好处,即便是不够良好的模式,也会有一些潜在的好处。

     如果看不到这些好处,不承认自己享受了这些好处,并且没有毅力和坚定的要跟这些所谓的好处说再见的心,就很难摆脱掉原来模式的制约。

    

     如何从“受害者”,转变成“自我掌控者”?

     生命的本质是需要适应的,没有必须的体谅,甚至没有必须的道歉。

     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起责任,就算错在他人也要对自己负责。负责真正的意思是,并不是要我们逆来顺受,而是,我能做的是止损、尽快修整好你自己,评估关系是否还有必要维护或磨合,然后思考如何向前进,继续生活。

     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该对我们心里被伤害的感觉负责。帮助自己的方法:

     找到自己的最受害,最无力的情景,您最容易抱怨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如果这个人不在了,没有人承接你的抱怨,你会做点什么让自己的伤口好一些。

     很多受害者喜欢一次次的重复受害经历,留意到这个倾向,并停止它。如果要重复,可以补充受害经历中,自己要负责的部分,并完善自己会做点什么让自己让自己不再受伤,过得更好。

     好奇一下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完全不受你控制的?什么时候你在关系和事件中停止了动作,做了放弃。在生活中间尝试留意一下:有没有和你一样境况的人,却有不同的反馈模式?

     4. 积极寻找下一步你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那些你不能做的事情。

     5. 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锻炼、做点喜欢的事都是好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身心灵微信号:shenxinlingdao

     身心灵微信第一平台!★★★★★

     每一个生命都将觉醒。

     粉丝人数30万,关注收看更多灵性文章!

     ● 回复:占卜,进入在线灵性占卜。

     ● 回复:我的前世,进入在线前世分析。

     ● 主编:宣鉴 yifangxiaoshi (长按可复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微信平台:

     -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

     - 你点[好看]的时候像个天使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心灵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