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一个家最大的财富,莫过于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
2022/11/29 11:51:41 身心灵

    

    

    作者:苏墨来源:苏墨读书(ID: suxiaomo0330)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

     2016年,105岁的文坛巨匠杨绛走了,留给世人无尽的哀思。

     不仅源于对她极高文学造诣的倾慕,更是对她超然处世风骨的钦佩。

     我们一直在追忆这位世纪老人,其实更值得我们追寻的是成就这样一代大家背后的原因。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给出了答案:

     “在这样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家庭中,是我最大的幸运。”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是一个家最大的福气。

     01

     父亲的格局,决定着孩子的高度。

     有句话说得好,父亲的眼界,就是孩子的世界,决定着最终边界。

     从牙牙学语到走上工作岗位,在人生最开始、也是价值观形成最关键的这段时间,青涩无知的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往往是一张白纸。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的抉择,我们几乎全靠家人主导,尤其是父亲,作为一个家的一座山,更是最初的领路人。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开明又严格,始终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

     小学他就为杨绛选择了上海启明学校,要知道那时他们的家在苏州,路途遥远,而且杨绛才8岁半。

     尽管不舍,但最终还是忍痛敲定。

     杨绛在回忆中说:“我爸爸认为启明教学好、管束严,能为学生打好中文、外文基础。”

     就这样小小的杨绛,就开始了远在外地的求学,常常想家想到哭。

     然而,不得不说,父亲的远见让杨绛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父亲对杨绛的学业要求很严,但不专制,尤其尊重孩子的天性。

     杨绛始终难以忘记的是,大学分专业,她在老师极度建议选理科和自己爱好的文科之间摇摆迷茫时。

     父亲一句话点醒了她:

     “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就这样,杨绛正式走上了文学之路。

     杨绛的父亲,还有一个特别令人敬仰的品质就是物质极简。

     他总是说,过度追求物质,只会把自己降为物质的奴隶。

     耳濡目染之下的杨绛,其朴素也是出名的。

     即使已经享誉文坛,她的家仍极度简陋,没有任何装修,不仅如此,连衣服都是穿过很多年的。

     著名编辑王瑞谈起:

     有一次他发现杨绛的鞋子很别致,问起才知道是钱媛穿剩的,那一刻他都快哭了。

     一个可以把自己的巨额稿费捐给清华、设立好读书基金的老人,却对自己简朴至此。

     正是因为对身外之物的淡然,杨绛一直能沉心写作,屡攀文学高峰。

     由此可见,没有父亲这一路的引领,就没有杨绛这颗文坛明珠。

     心理学家斯宾塞说: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父亲品质高洁,孩子自然质地纯良;父亲高瞻远瞩,孩子方能前途远阔。

     父亲的格局,决定着孩子能抵达的高度。

    

     02

     母亲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气度。

     父亲带领孩子征服世界,母亲则教会孩子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杨绛的母亲唐须唐须嫈,是一位贤惠文静的知识女性,待人和颜悦色,从不横言厉色。

     在杨绛的记忆中,家里人口多,母亲每天忙忙碌碌,没有闲暇,却从不烦躁抱怨,不疾不徐,一个人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面对自私自大、爱占小便宜的姑母,她也从不计较,遇到好东西总是尽给她们先吃。

     尤其,在父亲生病连医生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母亲不离不弃、夙兴夜寐,硬是把父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一切都被杨绛看在眼里,记在心底,融进她的品性中,便有了她对待爱人的包容与对待他人的宽容。

     对生活自理能力差、总办错事的丈夫,她总是轻声一句 “不要紧”,从不责怪。

     在日子最艰苦的时候,她甘为“灶下婢”,照顾钱钟书一大家子人,从不埋怨。

     对参与批斗过她的同事冀元璋,她理解对方的不得已,从不计较。

     尤其当得知他家境贫困,父母生病卧床,妻子孱弱,一家人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

     杨绛不计前嫌,从自己微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寄给对方,帮助其度过难关,令对方感动又羞愧不已。

     杨绛的品质,亦像她的学术一样在文坛熠熠生辉,这一切皆得益于她的母亲。

     母亲的温柔,就像在她的心间播下了一粒宽厚的种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平和以对,不焦躁、不抱怨,豁达释然。

     董卿说:

     “母亲是一个家的灵魂,用博大的心胸承载了整个家,用爱和陪伴温暖着每一位成员。”

     只要有母亲在,再苦再难的日子都能被治愈。

     母亲的柔情似水,是孩子对抗这个世界最温暖的力量。

    

     03

     父母和睦,是一个家最好的家风。

     《颜氏家训》中有言: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意思就是,最好的教育,是从上向下推行、从先向后施行影响的,育人先育己,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会做好。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说:

     我的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

     他们常常无话不谈,前尘旧事、家庭琐事、工作要事……两人一生中如长河一般的对话,从不厌烦。

     最让她喜欢的是,做完功课后,偎依在父母的身边,一家人静默地读书,虽无声却是无比幸福,那段被书香和爱包围的日子是一生中最动人的时光。

     读之令人莫名的温馨与羡慕,我想这就是婚姻中夫妻最好的相处模式吧,而这也正是她与丈夫钱钟书的相处方式。

     两人生活中相濡以沫,工作中并肩而立,艰难时不离不弃,开心时相互分享,无事时便是在家读书。

     方舟曾经在《我所认识的钱钟书》中说起:

     他们一同上班、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挽手,令很多研究所的年轻人都非常羡慕。

     更让人惊叹的是,他们的恩爱与爱读书的模式,又传给了他们的女儿钱媛。

     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不是家财万贯,而是家风永流传。

     夫妻恩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庭和睦,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04

     《孔子集语·易者》中有言:“人道之兴,必由夫妇。”

     父亲眼界辽阔,则孩子天地广阔。

     母亲性情温柔,则孩子内心温暖有力量。

     子女的未来、一个家的兴旺,就藏在父亲的大格局和母亲的好情绪里。

     这篇文章看完很受启发和感悟,可以给朋友们看看。值得分享!

     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感恩!

    

     身心灵微信号:shenxinlingdao

     身心灵微信第一平台!★★★★★

     灵性修行,静心冥想,吸引力法则。

     婚姻关系,亲子教育,道医养生。

     佛学,易学,国学,财富财商。

     粉丝人数40万,感恩关注!

     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

     以爱疗愈,每一个生命都将觉醒。

     主编:宣鉴 yifangxiaoshi (长按复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微信平台:

    

     谢谢你看到最后,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

     请点亮在看,愿你心里的光照亮他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心灵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