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所有的惶恐不安,都源于内心的误解
2023/4/27 10:01:58 身心灵

    

    

     1

     从前有一只小狐狸,它想到一个葡萄园里面大吃一顿,因为里面的葡萄实在是太诱惑了。

     但是它发现栏杆太小进不去,这个时候它就想起了一个办法,饿自己三天,把自己饿瘦之后,就钻到葡萄园里大吃一顿。

     但是它吃饱之后却发现又出不来了,于是又饿了自己三天,才得以脱身。

     可怜的小狐狸,前前后后忙活了好几天,最后饿着肚子出来了,忙前忙后,到头来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这个俗世间,有多少人都像小狐狸一样整天忙忙碌碌,但是最终什么也没有获得。

     或许是为了勉强的维持生活,又或者是为了填补那一颗空虚的心,一味的用外物去填补,但是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无济于事,内心的慌乱永远没有止境,内心欲望的深渊从来没有填满。

     我们忙忙碌碌,就是想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但是心却更加焦虑,更加恐慌,想要安抚脆弱的心,却发现总有一种无力感,内心所有的慌乱,外在的物质永远填补不了。

     你是否停下过脚步低头问问自己,是不是像小狐狸一样整天忙碌着,最终一无所获。

     事物之间其实都存在着主观情感意识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所谓的主观情感,其实主宰的就是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对于人生的充实感,而外在的条件,丰富的只有外在物质的生活。

     我们无法完全的脱离物质,因为物质是幸福的基础,但是物质只是外在,永远无法主导内心的富足,需要靠内在的给予和填补,才会让内心有一种释然。

     应该有一种收拾凌乱的态度,并且把那些不堪的空虚感填补充实,找到一种属于自己更好的生活节奏,而不是每天陷入慌乱的恐惧之中。

    

     2

     《道德经》中说: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应当舍弃对于物欲的诱惑和华而不实的虚名,而保持一种简单纯粹而又满足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太过于贪图外界的享受,一味的去追求物欲,造成了贪欲的无限膨胀,一个只会贪婪的追求外在物质的人就会产生自我疏离感,内心就会越发空虚。

     所以《道德经》中提倡的就是抛开对外物的追求,减轻欲望,才能够真正的淡然的看待外物,由外在追求转入内在修为,让内心达到一种充实,而不是全靠外物去填补。

     如果内心欲望如沟壑,那么外在的物质就好像扔进大海中的石头一样,不但无法填满,反而还会激起波澜。

    

     3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智慧: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要做到忙碌的时候心性不乱,必须在清闲的时候就培养清醒的头脑,要想在死亡面前不感到畏惧,就要在平时对于人性感到一种透彻的感悟。

     要想在死亡面前不恐惧,能够有一种从容镇定,必须在平时就有对于生死透彻的一个感悟。想在平日里有对于生活淡然的感受,就要有一种平日对于名利淡泊的修行。

     如果一味的去追逐名利,内心只会更加慌乱。我们从来没有刻意排斥过外物,但是我们绝不提倡一味的去过度追求,把财富当作人生唯一的追求,这就是人心慌乱的根源。

     生活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心被其他俗物所遮掩,才会变得惶恐不安。

     当你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就审视自我,放慢一些脚步,对于外物有一种淡薄,去体会超脱于万物之上的一种充实,这才是人生的境界,这样的人生才有一种踏实感。

     这篇文章看完很受启发和感悟,可以给朋友们看看。值得分享!

     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感恩!

    

     身心灵微信号:shenxinlingdao

     身心灵微信第一平台!★★★★★

     灵性修行,静心冥想,吸引力法则。

     婚姻关系,亲子教育,道医养生。

     佛学,易学,国学,财富财商。

     粉丝人数40万,感恩关注!

     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

     以爱疗愈,每一个生命都将觉醒。

     主编:宣鉴 yifangxiaoshi (长按复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微信平台:

     谢谢你看到最后,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

     请点亮在看,愿你心里的光照亮他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心灵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