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2019/1/7 6:06:00与你相约 诗词世界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智慧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1.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2、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文: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3、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释文: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所以,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都受影响。

    

     4.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释文: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5.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释文:人的心情高兴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可以使心气涣散,所以说喜则气缓。

     6.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释文: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入于阴分,人就能入睡。如果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经常停留在阳分,就会使卫气在人体的阳分处于盛满状态。相应的阳跷脉就偏盛,卫气不能入于阴分,就会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就不能安睡。

    

     7.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释文: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所以喜爱跑动。

     8.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释文:人体脏腑的功能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拿一个君主制的朝廷君臣职能做比喻的话,那么心脏就好像地位最高的“君主”,它具有主导和统率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并且使它们相互协调,人们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脏产生出来的。

     9.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

     释文:周身的十二经脉以及与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所有的血气都是上达于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的。其阳气的精微上注于眼目,而使眼能够看见东西;其旁行的经气从两侧上注于耳,而使耳能够听。

    

     10.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释文: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病变,有的先发生在阴经而后才影响到阳经,有的则先发生在阳经而后才影响到阴经。先发生在阳经的病变,多数是由于遭受了风雨寒暑等外邪的侵袭而引起的;先发生于阴经的病变,则多数是由于饮食失调,生活起居没有规律,*过度以及情绪波动剧烈等内因所导致的。

     11.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释文:心脏蕴藏着人体的神,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肝脏蕴藏着人体的血,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形),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五脏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

     但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的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

     五脏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如果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了。

     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

     12.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释文:人在睡觉的时候,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贮藏到肝脏;而当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血液便又及时地运行到所需部位。所以眼睛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营养,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营养,才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灵巧使用。

    

     13.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

     释文:至于五脏的咳嗽,是由于五脏各自在所主管的季节受邪气侵袭,发病而产生咳嗽。

     因此,如果不是在肺脏所主管的秋季发生咳嗽,则是其他脏腑受邪气侵袭而转移到肺,引起咳嗽。

     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的五脏和季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五脏在各自主管的季节中受寒邪侵袭,就会产生疾病。轻的容易造成咳嗽,重的会造成腹泻和腹痛。

     一般在秋天肺脏先受邪气侵袭而引起咳嗽;在春天肝脏先受邪气侵袭,然后再影响到肺,产生咳嗽。

     14. 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而不止。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而不收。

     释文:所以怵惧、惊惕、思考、焦虑太过,就会损伤神气。神气被伤,就会经常出现恐惧的情绪,并使五脏的精气流散不止。

     因悲哀过度而伤及内脏的,就会使人神气衰竭消亡而丧失生命;

     喜乐过度的,神所就会消耗涣散而不得藏蓄。

     忧愁过度的,就会使上焦的气机闭塞而不得畅行;

     大怒的,就会使神气迷乱惶惑而不能正常运行;

     恐惧过度的,就会使神气流荡耗散而不能收敛。

     15.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释文:所以明达事理的人,懂得调和阴阳的重要性,不做对养生不利的事,而能顺乎自然,以安闲清静为最大快乐,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终保持无忧无虑的境界,因而可以长寿。这就是聪明人的养生方法。

    

     -----

    -----

     《黄帝内经》,中医的圭皋,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可是能从《内经》之中参悟明白精髓的却没有几个。

     这些年由于大家对健康的需求,很多人都在讲《内经》,可是看完听完了,用上的不多,反而更糊涂。

     一本无价的经典, 一本天人合一的奇书,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老祖宗的智慧真就成了极少数人的遗产了吗?

    

     学以致用,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可是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被我们错误地解读了两千多年。

     拨乱反正,重启经典的致用门户,需要新思维与老实践的结合。刘明素老师录制了『黄帝内经20讲』音频专辑, 为大家揭开这部奇书的神秘面纱。

    

     ▲刘明素老师查阅中医典籍

     刘明素,醒筋道创始人,济南素和堂创办人。

     刘明素老师出身书香门第、中医世家,追随礼父研习中国传统医学,首重经典,躬行实践。致力于将医学与武学相融贯。

     20讲,讲透《黄帝内经》,说起来就够玄的。刘老师认为,从致用的角度来说,其实已经绰绰有余。二十讲的课程都有什么呢?

    

     在讲解过程中,刘老师力求深入浅出,把精深的中医思想用平易的日常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躬行实践,注重将经典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点击试听▼

     看看听过的人怎么说:

    

     看来,有了刘明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黄帝内经》不再是普通人眼里只有医生才能看懂的书啊。

     学习中医养生,不只是为了自己受益,还能福及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孩子。

     从『黄帝内经20讲』开始,领悟中医养生智慧,为自己和家人构筑健康生活。

     · 亿课精品课程推荐 ·

     20堂课

     领悟中医养生智慧

     ▲点击图片收听

     购买须知:

     ▲ 本课程为音频课程,购买后即可永久收听该课程。

     ▲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购买成功后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在购买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信搜索微信号【gongpeng0924】来随时咨询,客服小伙伴会为您贴心解答。

     爆款好课推荐

    

     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中华吟诵之盈视讲坛

     21天,天才少年写作营

    

    

    

    


     点击文字 了解课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中医养生之道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诗词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