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爱写诗?那孙子还不如我呢!”
2023/3/29 5:58:00 诗词世界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1960年,时值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
毛泽东和作家老舍谈着话,突然说道:
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会琴棋书画。
军事家、政治家,这是毫无疑问的。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间,他平定三藩之乱,三征噶尔丹,进兵西藏,收复雅克萨,统一台湾。
经由他之手,才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才有了此后的康乾盛世。
有学者尊他为“千古一帝”,有学者称他作“千年一帝”。
足可看出,他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但是,大文人?
精通诗词歌赋?
你可能心里会咯噔一声,脑海中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emmm...然后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我没听错吧?
是和坐拥四万首诗的孙子乾隆肩并肩的那个“精通”吗?
如果你也有疑问的话,就往下看吧。
或许是康熙帝的政绩太彪炳掩盖了其它,也或许是孙子乾隆那4万余首诗歌太骇人,许多人都不知道,康熙其实很爱写诗的。
不仅爱,写得还真不少。
据记载,他一生共留下1100余首诗,也算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了。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比如康熙二十八年(1683),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又马不停蹄,忙于巡视京畿。
他一路出古北口,渡滦河,经热河,直抵塞北。
在古北口长城这里,他留下了一首较有名的诗——《古北口诗》:
断山踰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古北口,在密云县东北部,关口两旁山势陡峭,是长城要塞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险峻的地势,铜墙铁壁一般的石城,却还是没能抵挡清军入关的铁骑。
明王朝所盼望的万世基业,须臾间,就化作泡影。
抚今追昔,康熙不由发出感叹:
“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朝代更迭,无不在一次又一次验证这样一个道理:
要想江山永固,长治久安,靠的并不是所谓的“山河之固”“地势之险”,而是要政治清明,泽被百姓,普施德政呀。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这一种难得的德政爱民的思想,也体现在他此后的许多首诗中:
比如: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消。”(《六十一年春斋戒书》)
“东来端为重民生,不事汾阴泰畤名。井里俨存齐国俗,田畴还忆历山耕。”(《巡幸东省,黎庶拥马瞻拜,命诃警者弗禁,得以察其疾苦》)
康熙的诗里,不止有民生天下,也有闲情逸致。
他写空山流水,“空山传逸响,终古奏清音。不御金徽久,泠泠会素心”(《弹琴峡》)。
他写深谷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御制诗一首》)。
他写雨后纳凉,“帷宫雨后纳新凉,虚谷风来百草香。万里晴云任舒卷,凭高但见碧天长”(《晓发虚谷》)。
当然,康熙的诗,数量上和乾隆那真没法比(说起来,好像也没哪个诗人比得过乾隆那旺盛的创作欲)。
质量上,却还是印证了这句俗语——“姜还是老的辣”
。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毕竟,乾隆的诗是这样的:
《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是这样的:
《过蒙古诸部落》
小儿五岁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
还有这样的:
《扫雪》
扫雪必行赏,仆台早候之。未成分寸际,那可饰装为。今日素真积,培林泽倍滋。天恩诚赐我,分惠亦其宜。
额,没读懂的,应该不只有小编一个人吧?!
当然了,提及乾隆的诗,必然少不了这首被收录进小学课本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画龙点睛的“飞入芦花都不见”一句,据说还是由其御用文人沈德潜(也有说是纪晓岚)所作。

真要说起来,康熙的诗,和那些正儿八经的诗人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但一来,人家主业是皇帝,写诗只是业余爱好。
二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看了乾隆的诗,大家再去看看康熙的诗,会不会有种脏东西被洗掉、眼前一亮的感觉呢?
你觉得康熙的诗写得怎么样?和乾隆相比,你更喜欢谁的作品?大胆说,诗词君在留言区等着大家哦!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说找不到诗词世界了?为防止走丢,请点击公众号右上角“…”将诗词世界【设为星标】设置方式见下图,赶紧加星标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文中图片来源于影视剧照,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y9902022。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学习计划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诗词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