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从精准到通用?| 老梁说药
2019/4/13 19:10:50梁贵柏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

    

     撰文 摄影 | 梁贵柏

     在“后微信时代(Post WeChat Era)”,没有听说过“CAR-T”、“Carl June(CAR-T的主要发明人)”和恶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幸存者“Little Emily”故事的人,肯定不是在医药界混饭吃的。

     2017年8月31日,与Carl June教授密切合作的诺华制药申报的第一个CAR-T疗法Kymariah被美国FDA批准了商业化使用。紧接着,FDA又在2017年10月18日批准了来自Kite公司的另一个CAR-T产品Yescarta。2018年,Carl June教授获得了包括《时代》周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称号等多个奖项,CAR-T成为举世瞩目的当代医药学成就之一

     真正的“精准医疗”

     严格地说,CAR-T不是一种药物,而是一种结合了最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的T-细胞疗法,而且是严格意义上的“精准疗法”。

     简单地讲,CAR-T疗法(学名叫“融合抗原受体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是从一个癌症患者体内把免疫T-细胞取出来,然后用生物工程技术对T-细胞进行特殊的修饰,使得这些T-细胞能有效识别正在这个患者体内“野蛮生长”的特定的癌细胞。修饰后的(融合抗原受体)T-细胞被重新植入患者的血液中,这样,患者的免疫系统就准确识别这种癌细胞,把它们清除掉。

     在三十多年前,这样的想法也许只能出现在科幻作品里,而如今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精准医疗”已经达到了患者细胞,既有癌细胞又有T细胞的分子水平,大概不能更“精准”了。

     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精准医疗倡议(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在全球医药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可不是随意的“抖包袱”,而是总统的科学幕僚们认为大力推进精准医疗的时机成熟了。

     当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无药可用的小女孩 Emily已经在费城儿童医院完成了试验性的CAR-T治疗,恢复良好。

     “精准医疗”的代价

     精准医疗有时候也被称为“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说到“个体化医疗”,大家也许会联想到“个体化服务”,而与个体化服务相对应的是“大众化服务”,所以与个体化医疗相对应的就是“大众化医疗”。

     失去了大众的个体化医疗只能是小众的,它的代价是高昂的,一个疗程Kymariah的费用可能高达50万美元,还不考虑可能出现的免疫反应(再增加费用)!

     因为是个体化的精准医疗,必须一个患者一个患者地修饰T-细胞,然后进行治疗,不可能通过量产来降低成本,限制了CAR-T的广泛应用。在医疗资源仍旧很紧缺的今天,像这样高科技的精准医疗只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很小一部分患者能及时获益。当然,目前CAR-T疗法本身的应用范围也还很窄,只是对几种“液体瘤”有特效,对多种实体瘤的疗效还远远不如人意,有待提高。

     根据诺华的财报,2018年第三季度Kymriah的销售为2000万美元,前三个季度的总收入为4800万美元。如果按每个患者50万美元计算,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人数也就100个上下!

     “现成通用的CAR-T!”

     奥巴马总统提出精准医疗倡议之后,包含“精准”两字的初创制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地面。其实那些应该都算是“雨前的春笋”,它们聚集了有限的资源,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好像只要贴上了“精准”标签,就一定能淋到即将来临的“资本及时雨”。

     20多年前我进入制药界的时候,抗癌药物研发不是热门领域,基础研究没有突破性成果是一个原因,癌症多样性而造成的市场碎片化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精准医疗的进展把癌症医疗市场的碎片化程度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给巨额研发投入的现代制药商业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也许,在精准医疗达到分子水平之后,我们又将刻意寻找“去精准化”的途径,使其研发可持续,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年前在纽约,我有幸与两位资深的肿瘤临床医生共进午餐,席间我问:今后这几年里,你们最想看到的肿瘤治疗领域里的突破是什么?两位肿瘤大咖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Off-The-Shelf (现成通用的)CAR-T!”

     2019年3月于新泽西

     感谢资深生物制药专家杜新博士提供的素材和建议

    

     梁贵柏

     梁贵柏博士曾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潜心钻研药物化学,颇有建树。几年前回国加入药明康德,从事业务开发、项目管理和驻美运营。梁博士是《新药研发的故事》一书的作者。他以长期的积累、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通过《老梁说药》栏目讲述新药研发“背后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

     梁贵柏博士目前是偕怡制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欢迎业界读者通过邮箱gbliang55@hotmail.com与梁博士联系。

     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微信公众号

    

     青年学者联盟YSA微信公众号

    

     长按以上公众号二维码扫描关注

     传递爱心:看完觉得文章好 请把他分享给亲人或转发朋友圈 让更多人受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