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施一公院士作主旨报告谈基础整合
2019/5/6 18:01:00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

    

     施一公院士作主旨报告

     首先谢谢樊代明老师请我来讲报告,也谢谢大家坚持到现在。我们现在滞后30分钟。今天有一个很大的标题,我觉得很多医学上的概念,治疗方法,药物的发现是通过基础研究实现的。人类从每个人出生开始,生长过程中不断受疾病的干扰,这个过程中从远古的探索到近代的现代的开使用医学方法论做一系列尝试,一直到近代,现代完完全全基础研究推动医学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套路。

     癌症免疫疗法很简单,就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原本是可以识别癌细胞,但是在癌症中它的识别作用被抑制了,所以通过抗体恢复免疫系统对癌症的识别和清除的作用。癌症免疫疗法前面几位老师都已经讲了很多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例子,就是卡特,在2015年8月20日对媒体宣布他的黑色素已经扩散到大脑里,在短短的三个半月之后接受了靶向疗法和以抗体为主的免疫疗法之后,癌症完全消失,那是2015年的12月6日到现在为止没有再复发。尽管免疫疗法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但是来源于基础研究。在这张幻灯片上我选择四位著名的来自基础研究的专家,其中有两位获得了18年的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陈列平在这中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癌症免疫疗法尽管是在过去十多年才推向临床取得成功,它的核心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上个世纪的工作,是非常早期的,我相信他们不可能相信当时他们的工作在30、40年之后引出了巨大的啊医疗行业,在17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

     第二个例子是基因测序。在座的都不陌生,很简单,基因测序是精准医学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之一,也是基础之一。第一个基因组是3.5倍的基因组了3.5S是本世纪初完成的。第二个基因测序2007年(英)花了150万美元,6S,现在60S只需要区区几千人民币的成本,可以根本上改变医学诊断和医学治疗的一些预测。我想说的是基因测序来自于基础研究,基因测序的发现是一个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而基因测序的基础发现是三个,1986年发现了基因测序技术才使得我们可以梦想成真,用基因测序来预测医学的诊断和治疗。1953年(英)对DNA螺旋结构的发现,没有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也不可能有基因测序技术的发现。基础研究最后推动临床应用。

     第三个案例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技术方兴未艾,可以说现在应用在临床,将来的临床应用更加宏大。干细胞应用同样来自于基础研究,请大家拭目以待,肯定会有新的突破,现在的应用比较狭窄。

     第四个案例是心血管疾病。在座的很多人已经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跟癌症几乎一样最大的杀手。其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防治手段就是他汀类药物,在中国有十几个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这个时间不展开讲,他汀类药物的出现、研发完全来自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左边的(英)和(英)是发现了(英),受体以及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调控,获得了85年诺贝尔奖,右边的远藤章先生发现的(英)还在使用。正是这些基础的贡献,使得医药得以巨大的发展。

     讲讲我自己的科学研究,我自己是做基础研究的结构生物学家。我说两个例子,一个例子还在路上,还没有成功,另外一个例子已经进入临床,开始治疗慢性病。第一个例子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座的都应该关注一下,因为85岁以上的老人,50%的发病率会得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叫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2/3左右,不同的人群统计,60—80之间,每三秒钟就会产生一个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是阿尔茨海默在1907年的报告上发现了第一例阿尔茨海默病,他早就过世,去世以后在他的大脑中发现淀粉样沉淀。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影响了很多很多人,目前在世界上至少有4400万,而我们预测到2050年至少有1.3亿,有这么多?因为人口活长了,自然就多了。很遗憾尽管这个病很痛苦,目前每个一个药可以逆转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也就是说你可以减缓病情,减缓症状,一个是刺激现存的神经细胞更加刻苦的工作,第二是减缓现存的神经细胞死亡的速率,只有两种药,没有一种是逆转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都是缓解症状的。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在下降,但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和其他病相比在上升,原因是人类越活越长。像我这样的基础的科学家想搞清楚怎么样控制阿尔茨海默综合症这样的病症,对我来讲就是从根本上抑制发病原因。我想说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在20年之前公认,在病人大脑里的淀粉量沉淀很可能是发病原因,对我来讲,擒贼先擒王,就是把这个搞清楚。我们用了13、14年的时间解析了∑分体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深化研究,把所有2016年之前的阿尔茨海默病人的突变重新放到∑分体酶中看分化性质。我们发现∑分体酶和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在三四年之前就告诉医药公司不要去做减少淀粉量做了。在过去20年的时间,有436个实验是针对阿尔茨海默,大约1/4是针对淀粉量沉淀的减少,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在这个听起来很悲壮,但是应该意识到,艺术求美,科学求真,科学会告诉大家什么是真理,我们知道以后怎么弄。我们还在路上。

     第二个来自实验室的例子,就是恶性淋巴瘤,我不懂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但是我懂机理。BTK是一系列恶性淋巴瘤发病的源泉。在十几年之前,强生公司研发了一种药是针对BTK,这个是一个靶向药,针对蛋白的特点,这个蛋白有什么特点呢?在481位有一个(英)如果大家有化学知识,(英)形成共价二硫键,因为这个很特殊的特点,强生做的药伊布替尼可以治疗,但是这个药物副作用是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右上角伊布替尼不仅可以攻击BTK,还可以同时攻击七八个靶点,所以病人的副作用很强,很痛苦。对于我能做得就是通过结构学解析改进药物。我们解析了新一代的蛋白激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具体讲这个数据,其实BTK的抑制剂,在456个蛋白激酶90%以上。我们不仅在PK、PD,还是在临床实验中效果非常好,我也感谢国内30家医院的合作。我们完成了两例多中心二中心临床,我们在全国各医院进行其他的淋巴瘤的实验,我相信新一代的BTK抑制剂会造福患者。作为一个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能够作出这一两个贡献是非常骄傲的。

     无论是医还是药,基础和临床结合之后会产生很大的效果。(英)在2013年1月11号写了一篇文章,他说1946—1972年是国家健康研究院,9位MD从事基础研究,他们得到了基础研究的训练,重新回到实验室做基础研究,他们的工作证明(英),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坚信基础研究是促进医药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这是他的原话。当然(英)2002年因为修粒线虫(音),针对简单模式生物的真正基础研究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

     非常感谢大家听我的报告,谢谢。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微信公众号

    

     长按以上公众号二维码扫描关注

     传递爱心:看完觉得文章好 请把他分享给亲人或转发朋友圈 让更多人受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