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死因排名出炉!癌症只排第四,头号杀手竟然是……
2019/7/12 14:07:13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

     近期,《柳叶刀》发表一篇《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份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的研究报告。

    

     统计数据来自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时间跨度为1990~2017年。对全因死亡率和死因别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进行了估算和总结。

     1990年和2017年

     我国居民的前10位主要死因

    

     图片来源/腾讯药典

     重点提前看

     1.2017年前5大死因分别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病。从排名可知,目前最影响国人健康的疾病基本都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病。

     2.缺血性心脏病从1990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2位,死亡率增加了20.6%,而且仍在继续攀升。

     这和老龄化有关,也和国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吃得多动得少,导致三高和肥胖增多有关

     3.肺癌正在成为新的“健康杀手”。与1990年相比,肺癌导致的死亡率上升了28.2%,这和空气污染、老龄化也不无关系。此外,肝癌也从第11位升至第7位。

     4.高血压的威胁不可小觑。光是2017年,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就有254万人,其中96.7%死于心血管疾病

     5.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主要死因的第5名。这也和老龄化、三高有密切关联,中风的一大后遗症就是血管性痴呆。

     10大死亡因素

     今天,健康君就把2017年排名前10位的死亡原因重点为大家分析梳理一遍:这10大导致死亡的因素,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和远离!

     中风(脑卒中)

     01

    

     据WHO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一,是我国居民死亡首要因素。

     在我国,脑卒中平均每6.2秒就有一人发生,每16秒就有一人死亡!更可怕的是,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在我国 15~49 岁的青中年里,脑卒中也是主要的死因之一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1.哈欠不断,血压异常

     2.高血压患者出现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发生脑血栓。

     3.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4.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

     预防之道

     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外,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适当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科检查,有过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的患者尤其要注意。

     生活习惯上,要减烟少酒;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坚持正确锻炼

     延伸阅读

     脑血栓发病前的6个信号!早发现可救命

     缺血性心脏病

     02

    

     缺血性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全称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单地说就是,心脏动脉血管中“垃圾”堆积过多,形成了斑块,影响了血流。当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超过50%时,就被称之为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与“四高一吸”有关,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体重和吸烟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1.冠心病引起的疼痛刚开始范围较小,可能集中在心前区疼痛,随着病情的加重,这种疼痛会逐渐扩散,可能发展为肩膀疼、腹疼或者牙疼

     2.出汗,冠心病引起的出汗,和天气热出汗不一样,虽然汗多,但仍感觉身体湿冷。

     预防之道

     1.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食用富含植物蛋白的豆制品以及膳食纤维的蔬菜。

     2.改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经常测量血糖。

     3.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并学会正确的自救方法。

     4.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医生根据心电图变化和综合情况,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增加防治效果。

     延伸阅读

     心肌梗死从来不嫌你年轻,这是一份看了能救996社畜命的防治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病

     03

    

     慢性阻塞性肺简称慢阻肺,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短、活动耐力下降。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二手烟、空气污染和下呼吸道反复感染

     肺癌

     04

    

     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

     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1.经常咳嗽,甚至咳血

     在肺癌的早期阶段,咳嗽是许多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更多患者长期咳嗽同时甚至出现咯血的现象

     2.胸闷、胸痛是肺癌的典型症状之一

     3.肺癌会压迫支气管并导致呼吸困难

     预防之道

     1.想要远离肺癌,戒烟肯定是首位的,吸入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肺部的直接损伤非常大。

     2.40岁以后,肺功能开始下降,需要定期做肺部检查

     延伸阅读

     小心你的肺!厨房里竟潜藏着恐怖的致癌杀手

     阿尔茨海默病

     05

    

     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患者往往会出现记忆力衰退、行为障碍、意识不清、不会计算简单数字、性格大变、行为古怪等症状

     但这种疾病最可怕的是患者根本不知自己做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对旁人照顾反应冷漠、无动于衷,让照顾患者的家人往往在煎熬中疲惫不堪,却又心痛不已。

     阿尔茨海默病诱发因素

     1.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大

     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约为5%,75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1.5%,85岁以上可高于30%。

     2. 遗传

     若父母或兄弟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本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出4倍。

     3.烟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等有毒物质,会造成一些脑组织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大脑萎缩。

     4.脑部外伤

     脑部受外伤,脑细胞大量受损也会加速脑部老化,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预防之道

     1.减少糖、盐、油的摄入量

     建议平时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尽量少吃含高糖、高盐、油多的食物。

     2.少饮或不饮酒

     科学研究证实,经常饮酒的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比从不饮酒的人高5~10倍。

     3.勤动脑

     人的思维功能也是“用进废退”的。大脑接收的信息越多,脑细胞就越发达、越有生命力。老年人要经常进行一些脑力活动,如看书、下棋等

     4.不要吸烟

     研究调查发现,吸烟10年以上的人患病几率远远大于不吸烟的人,吸烟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发生萎缩

     5.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进行体育活动会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使脑细胞得到充足的养分和氧气。

     延伸阅读

     从苏大强得阿尔茨海默病说起:作为家人的我们能做什么?

     肝癌

     06

    

     肝脏没有神经,不会疼痛。所以临床上发现的肝癌往往都是中晚期。

     肝癌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这六类

     1.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2.长期酗酒者。

     3.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

     4.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者。

     5.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6.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

    

     预防之道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2.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及脂肪肝。

     3.减少酒精摄入,预防酒精性肝病。

     4.不吃发霉食物,避免摄入黄曲霉毒素。

     5.注意饮水卫生,避免引用不干净的水。

     6.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脂肪肝人群均应定期筛查肝癌。

     延伸阅读

     肝癌“偏爱”这些人,8招让你远离它

     胃癌

     07

    

     我国的胃癌患者尤其多,包揽了全世界的40%。

     更严重的是,胃癌人群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近 5 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比30年前翻了一倍

     喜食重油重盐、辛辣刺激食品、抽烟、喝酒、频繁加班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都严重地伤害了我们的肠胃。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早期胃癌的症状包括: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预防之道

     胃癌的早期症状和胃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引起的症状太相似了,所以就算出现了胃癌,很容易忽视,还以为只是平常的“老胃病”。

     因此,如果有经常性的胃肠不适,一定要看医生,早发现早治疗

     延伸阅读

     这条,有料!看医生咋给自己做胃镜

     高血压性心脏病

     08

    

     高血压性心脏病(HHO)是由于高血压长期控制不良,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

     预防之道

     1.减少钠盐摄入。

     控制盐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钾的食物。

     2.监测体重。

     3.戒烟戒酒。

     4.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长期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

     道路交通伤害

     09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

     亲人两行泪

     延伸阅读

     酒后到底多久能开车?睡一晚上够不够?防“酒驾”指南告诉你

     食管癌

     10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除了遗传、饮酒、吃腌制食物外,爱吃热饮、热食,是增加食管癌风险的因素之一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1.早期症状

     与进食种类无关,食管会有异物感,食物下咽会有哽咽感和停滞感。

     2.中晚期症状

     食物越吃越软烂,喝水都觉得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有时还会咳血;上腹部隐痛不适,胸骨后刺痛。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以排除前期病变的可能性

     预防之道

     1.40岁以上有吞咽不畅者应及时做食管检查,必要时做纤维食管镜检查。

     2.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食管溃疡、食管炎症及食管黏膜白斑等病,以防癌变。

     3.不吃过烫及刺激性食物和坚硬粗糙的食品,以防食管黏膜损伤。

     4.不能冷热食物同食,如一边吃火锅,一边喝冷饮,这对食管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会引起慢性损伤,长此下去,有癌变可能。

     延伸阅读

     别再劝人“趁热吃”!超过这个温度有致癌风险!

     10大影响健康风险因素

    

     来源/微信公众号柳叶刀

     最后

     综合10大死因

     咱们再来看看

     对国人健康影响

     最大的10大风险因素

    

     1.高血压

     2.吸烟

     3.高钠饮食

     4.颗粒空气污染

     5.高血糖

     6.高胆固醇

     7.肥胖(高体重指数-BMI)

     8.全谷物吃太少

     9.水果吃太少

     10.喝酒

     由此

     健康君再次强调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防病关键”要做好下面6点

    

     1.远离烟草

     2.将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

     3.规律地锻炼身体

     4.均衡健康饮食

     5. 减少酒精摄入

     6.坚持定期体检和合理的癌症筛查

     参考资料

     1.柳叶刀《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 | 对话疾控中心梁晓峰》

     2.药时代 《2018全球癌症年报出炉!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早癌筛查刻不容缓!》

     3.丁香医生 《1/3 的癌症都可以预防,了解癌症筛查要趁早》

     4. 广州疾控i健康 《癌症越来越普遍,我是否应该进行癌症筛查?》

     5.医学界《8000例心梗手术医生告诉你,12个症状预示心梗》

     作者:张盼盼

     责编:刘悦

     图:网络

     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微信公众号

    

     青年学者联盟YSA微信公众号

    

     长按以上公众号二维码扫描关注

     传递爱心:看完觉得文章好 请把他分享给亲人或转发朋友圈 让更多人受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世界医疗科技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