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充分证明:愚笨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
2022/2/6 9:06:17 拾遗

    

    

     《人世间》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

     愚笨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

     01

    

     这几天最火的电视剧,

     毫无疑问是《人世间》了。

     昨天我陪我妈看这部剧,

     当看到周家母亲瘫痪在床,

     周家三个儿女,

     只有周秉昆在床前照料时,

     我妈说了这么一句话:

     “《人世间》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

     愚笨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

     02

    

     好像确实如此。

     大儿子周秉义,

     从小就才华横溢,

     一直都是学霸,

     后来考上了北京大学,

     后来做了国营大厂一把手,

     后来做了某个城市一把手,

     后来又调到中央机关工作。

     他的一生算是风光的,

     但他这种风光的孩子,

     注定是不可能留在父母身边的,

     他有他的城市,

     他有他的事业,

     他有他的追求。

     03

    

     二女儿周蓉,

     一样也是才华横溢,

     从小到大都是学霸,

     后来考上北京大学,

     后来做了大学教授,

     后来旅居法国十多年。

     她的一生也算是成功的,

     但她这种成功的孩子吧,

     注定也是不可能留在父母身边的,

     她有她的执拗,

     她有她的追求,

     她有她的旅途。

     04

    

     三儿子周秉昆,

     跟哥哥姐姐相比,

     算是相当愚笨的。

     他从小读书就不太灵光,

     再加上比较憨厚,

     哥哥姐姐都觉得他“很笨”,

     爸爸妈妈也叫他“老疙瘩”。

     他这样的人,

     注定是飞不远的,

     他到木材厂做了小工人,

     再到酱油厂做了小工人,

     后来又开了一家面食店。

     周秉昆虽然没法给爸妈争面子,

     但是他善良他仁义他勤劳,

     父母有事的时候,

     只有他能鞍前马后的侍候、忙前跑后的照顾。

     所以确实如我妈所说:

     聪明的大哥二姐是来讨债的,

     而愚笨的秉坤才是来报恩的。

     05

    

     我妈说的这句话,

     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时候,

     一个校长在家长会上的发言: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

     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

     因为读书特别好的,

     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

     见面只能靠视频。

     读书没资质,

     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

     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

     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

     想想真美好!

     如果你在生活中细心去观察,

     你会发现老了能照顾自己的,

     往往是那个没有多大出息,

     却能够时时刻刻见到的孩子。”

     确如这位校长所言。

     纵观我们身边那些读书好的孩子,

     选的大学都在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

     读完本科再读硕士博士,

     很多就读到国外去了。

     毕业后要么定居国外,

     要么回到一线城市施展抱负,

     因为小地方装不下他们的梦。

     所以正如这位校长所说:

     “很多时候见面只能靠视频了。”

     而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

     上大学时就没跑多远。

     毕业后大都选择了回老家,

     然后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

     他们距离父母不远,

     平时能常回家看看,

     等父母年纪大了,

     也能把父母接到身边,

     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相比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父母,

     学习一般的学生父母,

     反而更能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学习好的孩子是来讨债的,

     学习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这句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06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也有好些留在了父母身边。

     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

     不孝顺父母的也多的是。

     所以我说的只是相对情况,

     只是大多数情况。

     我之所以写这篇稿子,

     其实并不是为了探讨:

     是生一个天赋过人的孩子好,还是生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好?

     我想强调的是:

     生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也有他的好。

     如果能有秉昆这样的孩子,

     他虽然没能考上名牌大学,

     虽然没能当上一方大官,

     虽然没能进入大厂牛企,

     但是他勤劳上进,

     但是他善良孝顺,

     对父母而言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所以就如那位校长所言:

     “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我们不必太过强求。

     生一个天赋过人的孩子,

     有天赋过人的好;

     生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

     也有资质平平的好。”

     07

    

     我之所以写这篇稿子,

     是我觉得现在很多父母,

     对好孩子的定义太狭隘了,

     在他们眼里,

     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

     学习不好的孩子简直不配当孩子:

     “真没用。”

     “你可真笨。”

     “你怎么这么笨?”

     “你看看别人。”

     “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算了,看你以后也不会有出息。”

     …………

     我们总是习惯用学习成绩,

     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与坏。

     在我们眼里,

     成绩不好的孩子仿佛都不配活着。

     但《人世间》告诉我们:

     一个孩子的好与坏,

     不能只看学习成绩,

     只要他热爱工作,

     只要他勤劳上进,

     只要他善良孝顺,

     他就是一个好孩子,

     他甚至可以是一个更好的孩子。

     08

    

     我之所以写这篇稿子,

     是我觉得现在很多人,

     对幸福生活的定义太狭隘了,

     很多人对幸福的定义就是:

     要有钱,要有权,要有名。

     仿佛只有拥有了这些,

     我们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但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过一段话:

     “人生中的苦难和混乱的最大来源,

     往往来自于高估某个长期状况和另一个长期状况之间的差别。

     贪欲会高估富裕和贫穷的差别,

     野心会高估高官和平民的差别,

     虚荣会高估广为人知和默默无闻的差别。”

     确实如此,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焦虑很不快乐,

     就在于高估了富裕和贫穷的差别,

     高估了高官和平民的差别,

     高估了广为人知和默默无闻的差别。

     在《人世间》三兄妹里面,

     其实我觉得过得最幸福的,

     并不是大哥,也不是二姐,

     而是老三秉昆,

     秉昆虽是全家最普通的一个,

     但却是活得最幸福的一个,

     因为他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

     他过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09

    

     我们天天都被教育要如何成为成功者,

     却鲜有人告诉我们: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前几天,看到一个大V说:

     “可能是年纪大了,

     现在很喜欢普通稳定的生活,

     不赶浪潮,也不搭什么船,

     有属于自己的海便觉得满足了。

     按部就班做好每天的工作,

     下了班和爱人逛超市做饭,

     饭后在有霓虹灯的江边散步,

     互相依偎着看大妈跳广场舞……

     像这样没有大起大落的平淡生活,

     我觉得就已经很好很好了。”

     确实如此,

     人生不一定非得大富大贵大名大利,

     有一些小乐小趣小滋小味也很不错。

     按部就班做好每天的工作,

     下了班和爱人逛超市做饭,

     饭后在有霓虹灯的江边散步,

     以及终于可以休息的周末,

     能与恋人看场喜欢的电影,

     每月的工资和年底的奖金,

     再以及每一个节日和生日,

     还有即将到来的春天和第一场春雨,…………

     这样普通的人生,其实也很值得一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