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案还没有大结局
2022/8/15 11:24:15 拾遗

    

    

     朱军案的余震。

     01

    

     朱军虽然二审胜诉了,

     但是此案还没有大结局,他的影响及余震,甚至才刚刚开始发酵。

     02

    

     比如“日娃被打”事件。

     “日娃被打”事件,昨天上午上了热搜第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娃,我简单介绍一下,日娃原名陈禹,是著名的网络安全专家,他的头衔包括但不限于:

     ●曾经的红客联盟成员;

     ●互联网信息安全专家;

     ●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网络安全工程。

     凭着超牛逼的网络技术,他很早就成了亿万富翁,家里豪车成堆,光劳斯莱斯就有三辆。

     03

    

     日娃被打是怎么回事?

     就是日娃参加了一个饭局,

     饭局上一个女孩喝多了,

     非要扭着日娃说话,

     日娃不想搭理她,

     干脆就躲到了隔壁房间。

     谁知道女孩纠缠不休,

     跟着追到了隔壁房间,

     继续扭着日娃说话。

     日娃感觉形势不对,

     立刻打开手机开始直播,

     结果真出事了:

     见日娃不理她,

     见日娃说跟她不熟,

     女孩抓起酒瓶就砸了过来,

     把日娃眉骨给砸破了。

     04

    

     日娃被打事件,

     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些网友发文质疑日娃:

     “为什么要开直播,

     你这是暴露别人的隐私。”

     “真是奇葩,

     意识到有可能会被打,

     第一时间不是跑而是开直播。”

     “为什么要开直播?

     为什么不直接躲开?

     为什么不直接跑掉?”

     但另一些网友为日娃辩护:

     “如果不开直播,

     只有成为第二个朱军,

     如果女孩污蔑他性骚扰,

     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不开直播,

     如果这女的说日娃在隔壁包厢猥亵她,

     那日娃就会成为第二个朱军。”

     “很多人说日娃为什么不直接跑掉,

     跑掉就说得清楚了吗?

     就算跑掉,

     到时候一篇小作文,

     他依然会变成性骚扰。”

     “如果没有这个视频,

     热搜词条就会变成‘日娃包间威胁陌生女子’。”

     05

    

     日娃后来发的微博,

     以及人对网友的回复,

     确实也证实他之所以开直播,

     就是担心被女方诬告。

     虽然未经女方同意就开直播,

     侵犯了女方的隐私,

     但是如果不开直播,

     有些事情就永远也说不清了,

     两权相害取其轻,

     所以日娃宁愿开直播,

     宁愿背侵犯隐私的锅,

     也要避免成为第二个朱军。

     06

    

     我为什么要说日娃被打事件呢?

     我就是想说:

     朱军“性骚扰”案件虽然结束了,

     但此案引发的余震还远远没有结束,

     此案最恶劣的一个影响,

     就是引起了男性群体的过度防御。

     过度防御1:男性群体开始对女性保持高度戒备。

     我在微博上微信上,

     就看到很多男人开始总结如何防范女人,

     如“尽量不要挨着女性坐”,

     如“与异性独处一室,必须打开房门”,

     如“时刻把手机保持录音状态”,…………

     总之一句话,

     为了避免成为第二个朱军,

     很多男人开启了日娃式自保机制。

     07

    

     过度防御2:引发更大的性别危机。

     在微博上以及其他网络平台上,

     我看见很多父母在教导儿子如何防范女人,

     甚至包括很多女性,

     比如上面这位女性网友:

     “给儿子讲了日娃的流血故事,

     朱军的化妆间故事,

     让他清楚发现陌生女性单独在一个空间里,

     直播录像的重要性。

     虽然娃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是普通人也有可能出现说不清的事情。”

     这样的教导,

     必然会加深本来就很严重的性别危机。

     08

    

     过度防御3:很多男导师不愿再招女研究生。

     我一个大学同学,

     现在已经是博导,

     昨天我们闲聊时,

     就聊到了朱军案,

     我这个同学明确表示:

     “以后一般不会再招女研究生了,

     现在带女学生战战兢兢,

     与其担心这担心那,

     那不如只招男学生,

     这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本来女生考研就比男生困难一点,

     尤其是某些专业,

     现在男导师这么一过度防御,

     女生考研就更加难了。

     09

    

     过度防御4:很多公司不愿再招女生。

     如果你有空,

     可以去微博上逛一逛,

     一逛你就会发现,

     很多人明确表示:

     “我以后不敢再招女生了。”

     为什么不敢再招女生了?

     “不敢单独找女生交流工作了,

     不敢单独找女生谈话了,

     不敢单独跟女生在一起办公了,

     与其这么麻烦,

     还不如不招女生。”

     女生体力不如男人,

     女生要生孩子要哺育,

     很多公司本来就不太愿意招女生,

     现在朱军案这么一发酵,

     女生就业就更加困难了。

     10

    

     过度防御5:提高了女生的工作成本。

     一个大V昨天说了这么一件事:

     “有个拍摄工作,在家里,

     摄影师恰好是个刚毕业的女孩,

     朋友介绍来的。

     从午后开始拍摄的时候,

     有我有她还有家人,

     到了六点还没拍完,

     但家人有事就先出去了,

     我这时就问女孩附近有没有同学,

     她回答有两个,

     但也不知道我什么意思。

     我暗示了七八次之后还是没效果,

     我就直说,

     你把你同学找来帮帮忙吧,

     要不咱俩有点忙不过来,

     她勉强算是明白了,

     然后出去打电话,

     费了挺大的劲才把人家叫来。”

     虽然增加了女生的工作成本,

     但这个大V表示“我也是没办法”,

     “实事求是说,

     我对那个女孩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绝不会发生什么,

     但我还是必须让她找同学来,

     因为独处一室我就是觉得不合适。”

     11

    

     我为什么要讲朱军案的余震呢?

     我其实想说的是“性别对立”。

     现在网上有一些人,

     特别不喜欢就事论事,

     很多事情明明就是道德问题,

     很多事情明明就是是非问题,

     但这些人特别喜欢上纲上线,

     动不动就往男权女权上扯,

     动不动就上升到性别对立,

     动不动就让某些性别死光。

     这种越来越极端的做法,

     最终只会加剧社会矛盾、引发仇恨,

     你以为这样就会追求到自己想要的权利,

     其实不会,

     这样只会让你距离想追求的权利越来越远。

     朱军案引发的余震,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社会学界有一名名言:

     “过度的攻击主义,

     一定会触发过度的防御机制。”

     极端女权的拳头,

     最终都会打在女性自己身上。

     12

    

     莫要以为我是要反女权,

     我不反对女权,

     我只反对搞性别对立。

     我一直都支持女权,

     但我不支持以抨击男性为手段的女权。

     劳荣枝杀害三岁女受害人的时候,

     并没有分男女。

     杨钦典杀害小萝卜头的时候,

     也没有分男女。

     不管哪个性别都有好的人,

     也都有坏的人,

     这个世间从来没有男人女人,

     只有好人坏人,

     所以我们所痛恨和谴责的,

     应该是社会上的恶,

     而不应该是广义上的男人和女人。

     我之所以写这篇稿子,

     就是想提出一个倡议:

     希望从今以后,

     我们都可以学会就事论事,

     不要动不动就把事情往男权女权上扯,

     不要动不动就把事情上升到性别议题,

     男人和女人从来不是对立关系,

     好人和坏人才是对立关系。

     1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

     前段时间说过一段话,

     我觉得说得特别好:

     “在女权主义的问题上,

     我一直持的是温和的立场。

     就中国的现实而言,

     有必要意识到一点:

     在平权问题上,

     如果没有来自于男性的支持,

     不可能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步,

     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这不是选择苟且,而是强调,

     立足于现实,

     是一项政治性社会性运动想要取得成效的必备条件。

     作为女性,

     我完全能够理解激进立场背后的无奈与愤慨。

     但是,

     极端言论只会引发群体之间的相互攻击,

     把力量使在攻击与反攻击上不仅于事无补,

     也很让人扼腕。

     所以,在平权的问题上,

     就像一位网友给我的留言中提到的:

     温和比尖锐更有力量,

     团结比对立更能成事。”

     确实如此,

     温和比尖锐更有力量,

     团结比对立更能成事,

     如果你有志于为两性关系的平等做出努力,

     请选择做一名立足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