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一个好老师,起码可以少几千个愚人和坏人
2022/9/10 8:15:05 拾遗

    

    

     遇见一位好老师能有多幸运?

     01

    

     汪曾祺读大学的时候,

     教他写作的老师是沈从文。

     有一次,

     汪曾祺写了一篇小说,

     文中对话写得极有诗意和哲理,

     他写好后拿去给沈从文看,

     沈从文看后说:

     “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

     “写人写物切忌卖弄,要尽量写得朴素。”

     于是后来,

     汪曾祺就写了很多平淡的文字,

     写了很多没有脑壳打架的文字。

     02

    

     王鼎钧幼年读书的时候,

     教他国文的老师是王思璞先生。

     有一次,王鼎钧在作文里写道:

     “时间的列车,载着离愁别绪,

     越过惊蛰,越过春分,

     来到叫做清明的一站。”

     思璞先生对王鼎钧说:

     “这是花腔,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

     又一次,王鼎钧在作文里写道:

     “金风玉露的中秋已过,

     天高气爽的重阳未至。”

     思璞先生在这句话上画了一条红杠,

     在旁边改成:今年八月。

     王鼎钧后来回忆说:

     “在思璞先生这里,

     我学会了用最普通的字词,

     做最准确的表达。”

     03

    

     我们调侃一个人常会说:

     “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历史学家钱穆的语文和历史,

     确实是体育老师教的。

     钱穆10岁那年,

     进了无锡荡口镇的新式学校,

     教他体育的老师叫钱伯圭。

     一天,伯圭先生牵着钱穆的手问: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

     钱穆点点头。

     伯圭先生正色曰:

     “此等书以后不必再读,

     一开卷即云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治一乱,

     此乃中国历史之错乱,

     今日欧洲英法诸国……

     我们以后要学他们!”

     钱穆听了这番话,

     顿觉“巨雷轰顶,全心震撼”。

     钱穆晚年回忆说:

     从此74年,我的用心全在这一问题上,

     “余之毕生从事学问,

     实皆伯圭师此一番话有以启之。”

     04

    

     1938年,为躲避日军战火,

     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三校合并,迁往昆明,

     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当时联大条件极其艰苦,

     不仅衣食不足,

     还要时常躲避日机的轰炸。

     校长梅贻琦对校舍的要求是,

     “除了图书资料室做砖瓦建筑,

     教室用铁皮做顶,

     其余统统做茅草屋。”

     有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讲课时,

     外面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大雨敲打铁皮屋顶,

     发出巨大的声响,

     陈岱孙数次提高音量,

     但还是盖不过雨打铁皮声。

     同学们以为教授会气急败坏,

     可是陈岱孙并没有,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字:静坐听雨。

     于是学生们收起了焦急情绪,

     开始静静听雨、静静赏雨。

     在那样一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在那样一个不知何去何从的年代,

     陈岱孙竟然让学生们静坐听雨。

     为什么要让学生浪费时间静坐听雨?

     “其实就是教导我们要有从容的心境。

     静坐听雨,才能无问西东。”

     05

    

     抗战开始后,

     高校纷纷南迁,

     武汉大学从武昌迁到了四川乐山。

     当时的朱光潜,

     便在武大任教务长兼外文系老师。

     有一天,

     齐邦媛等几名学生,

     到朱光潜家中喝茶。

     当时正值秋天,

     朱光潜家中院子里,

     积满了厚厚的落叶,

     走上去飒飒作响。

     一个男生见状拿起一把扫帚说:

     “我们帮老师把这些枯叶扫掉吧。”

     朱光潜赶紧制止说:

     “别别别,

     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么多层落叶,

     晚上在书房看书,

     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

     这个记忆,

     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为生动、深刻。”

     齐邦媛晚年回忆时说:

     “朱光潜先生的厚积落叶听秋声,

     后来影响了我的一生,

     启发了我的生命品味。”

     06

    

     1911年,

     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

     被两所师范请去做了老师,

     教音乐和美术。

     李叔同当老师,

     十分与众不同,

     他从不斥责人打骂人,只“鞠躬”。

     上课的时候,

     有学生偷看其他闲书,

     李叔同也不出言点破。

     待到下课后,

     他轻柔地叫住该同学,

     “某某同学等一下。”

     等其他同学都出去后,

     他轻柔地对该同学说:

     “下次不要看闲书了。”

     说完倾身就是一个鞠躬。

     上课的时候,

     有人把痰吐到地板上,

     李叔同也不出言责骂。

     待到下课后,

     他轻柔地叫住该同学,

     “某某同学等一下。”

     等其他同学都出去后,

     他轻柔地对该同学说:

     “下次不要随地吐痰了。”

     说完倾身就是一个鞠躬。

     下课之后,

     有学生砰地把门一关,

     发出很大的响声。

     李叔同也不出言喝斥,

     等其他同学走开后,

     他走上前轻柔地说:

     “下次请轻轻关门。”

     说完倾身就是一个鞠躬。

     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

     “宁受夏戆一顿骂,不受叔同一鞠躬。”

     学生们天不怕地不怕,

     就怕李叔同轻柔说话,

     然后再倾身一鞠躬。

     他的学生丰子恺说:

     “在叔同先生这里,

     我得到了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学会了以尊重、平等的态度,

     对待每一个人。”

     07

    

     有一年,北大新生入学,

     一个男生手提肩扛,

     携带了很多包东西,

     偌大燕园让他找不到北。

     正在此时,

     他看到一位不起眼的老大爷。

     男生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

     “大爷,麻烦您帮忙照看一会儿。”

     说完男生就自己报到去了,

     而老大爷就一直在那老老实实地守着。

     9月初的北京,天气还是很热,

     一位学生见老大爷满头大汗,说:

     “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

     可老大爷说:

     “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

     许久之后,这位男生才赶回来。

     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

     这位男生惊讶地发现:

     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大爷,

     竟是副校长、大教授季羡林。

     后来,作家吴敏回忆这件事情时说:

     “季羡林先生教会了我一件事,

     一个人不管站到多高的位置,

     都不要在荣誉和鲜花中度日,

     而要在常人、常情、常态中生活。”

     08

    

     我喜欢徐皓峰老师,

     尽管很多人不知道他。

     他是作家,

     写过《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

     他是编剧,

     写过《一代宗师》。

     他是导演,

     拍过《箭士柳白猿》《师父》。

     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教书的时候,

     对学生们说过一句话:

     “别急着学什么,

     别急着当个能人,

     青春本就是用来浪费的。

     选择做个挣不到钱的人,

     选择过狼狈一些的生活,

     总有人来相依为命,

     总有急中生智的一天。”

     他把这句话,

     自嘲为“认输的影评”。

     但他不知道这句“认输的影评”,

     其实影响了好些学生。

     一个学生在文章里写道:

     “人在默默无闻时方见品格和信念,

     这信念甚至安慰了当时百无聊赖的我。”

     网上有一个问题:

     遇见一个好老师有多幸运?

     下面最高赞的回答是:

     学生时代,

     如果能遇见一位好老师,

     那真是一辈子的福气和运气。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