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5》正热播,周奇墨去哪了?
2022/9/27 9:30:07 拾遗

    

    

     强制他人和自己一样,

     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恶习。

     01

    

     《脱口秀大会5》正在热播,

     但很多人都在怀念周奇墨。

     周奇墨去哪了?

     他去了一趟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

     喜欢脱口秀的朋友,

     可以去看看这一期《圆桌派》,

     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02

    

     在这期节目里,

     周奇墨分享了三个观点:

     1、脱口秀的魅力就在于“我是万物的尺度”;

     2、脱口秀输出的就是一种偏见;

     3、中国脱口秀观众很少有成人。

     03

    

     关于“脱口秀的魅力就在于我是万物的尺度”,

     周奇墨是这样说的:

     “脱口秀它是一种,

     就是带有文艺复兴色彩的一种喜剧,

     就是我是万物的尺度。

     这事我是这么认为,

     跟你们怎么认为是没有关系的,

     我只要把它讲得好笑了,

     你们觉得也有些道理,

     或者说这也太荒诞了,

     但是挺好笑的,

     就可以了。”

     周奇墨所说的“我是万物的尺度”,

     源自于古希腊哲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我是万物的尺度”是什么意思?

     就是每一个自主意识,

     都是以自身为自己所观察世界的尺度,

     与旁人无关。

     一个东西之所以好,

     是因为有人觉得好。

     一个东西之所以不好,

     是因为有人觉得不好。

     比如有些食物,

     我们正常人吃了之后是甜的,

     可是当一个人病了之后,

     他可能觉得这东西就是苦的。

     “我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就是:

     面对同样的事物,

     人与人的感觉是有差异的,

     你要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

     若世间“无我”,

     这世间种种又与我何干?

     04

    

     关于“脱口秀输出的就是一种偏见”,

     周奇墨是这样讲的:

     “其实脱口秀,

     是这个人在输出偏见,

     就是这个道理,

     它是‘不正确’的,

     它不是那种四平八稳的普世的价值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脱口秀概念虽然非常宽泛,

     但他总体而言有一个共性,

     它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既然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出发点就必须得是真诚的,

     就是我不能为了迎合你,

     就专门去讲一些你喜欢和认可的东西,

     那就丧失了脱口秀的精神内核。

     所谓脱口秀,

     本质上就是一个人在输出他的偏见,

     所以你要允许它是一种偏见,

     “这事我是这么认为,

     跟你们怎么认为是没有关系的,

     我只要把它讲得好笑了,

     你们觉得也有些道理,

     或者说这也太荒诞了,

     但是挺好笑的,

     就可以了。”

     05

    

     关于“中国脱口秀观众很少有成人”,

     周奇墨是这样说的:

     “为什么中国脱口秀很难呢?

     因为观众很少有成年人的,

     心智上的成人。

     成人的脱口秀就是告诉你,

     我可以这么想,

     你也可以不接受我,

     但是你是不是能承认我的存在,

     你不用非得驳倒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同,

     每个人的所受教育不同,

     每个人的遭遇经历不同,

     从而造就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

     所以我们要接受“没有人的想法是跟你一模一样”的观念,

     要容许对方跟自己意见或感觉不同,

     并不去加以改变、纠正或说服。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这样的:

     诚实做自己,并容许别人也如此。

     06

    

     我特别理解周奇墨。

     确实如此,

     求同存异在中国真的太难了。

     最近这几年,

     互联网环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

     每一个热搜点开,

     每一个帖子打开,

     都是骂与被骂,

     嘲讽与被嘲讽,

     批判与被批判,

     吵得不可开交。

     我们见不得跟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

     我们容不得出现任何不同的声音,

     就像作家张立宪所说的:

     “中国人随身都带着焚尸炉,

     看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就想把他们扔进去烧掉。”

     现在我们很多很多人,

     已经丧失了一种能力,

     一种同时将两种相反的思想纳入大脑的能力。

     07

    

     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

     “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

     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其实我觉得,

     这不仅是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

     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

     判断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

     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就是看他能不能包容与自己相悖的观点。

     不成熟的人,

     总觉得只有自己知道和看到的是真理,

     并用自己知道和看到的衡量一切。

     而成熟的人,

     会怀着好奇之心看人看事,

     给自己和他人丰富的成长空间,

     所以会尊重别人不同的表达,

     会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正如作家雾满拦江所说:

     “要所有人都顺着自己的脾气,

     这是幼童。

     作为成年人,应该知道:

     他人做事,

     只要没有侵犯你的权益和财产,

     可以不在乎你开不开心。

     他们的恋爱模式、生活方式,

     他们的观点与态度,

     都可以和自己截然不同,

     你视为当然且不为这生气,

     这叫成熟。”

     08

    

     大哲学家罗素有一句名言: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

     正在于参差多态,

     正在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奇葩说》的一个辩手,

     谈论过她的朋友圈。

     有一段时间,她很烦朋友圈。

     为什么烦呢?

     因为朋友圈有着各种各样的朋友。

     她烦小马和下周,

     因为她俩动不动就秀恩爱,

     “而我是只单身狗也。”

     她烦艾力,

     因为艾力每天都起得特别早,

     然后在微信上打卡学习英语,

     这让她觉得自己懒,

     “我是一个喜欢赖床的人也。”

     …………

     她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终于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

     “我们看朋友圈,

     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看千百个人都过着跟我们一样的生活吗?

     不是的。

     我们恰恰就是想从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中看到我们人生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喜欢的东西都一样,

     讨厌的东西都一样,

     擅长的东西都一样,

     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乐趣?”

     自从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她就成了朋友圈的点赞狂魔。

     “如果有认识我的朋友,

     应该都会知道,

     我是一个朋友圈的点赞狂魔,

     我特别喜欢给别人点赞。”

     因为她深深知道一点:

     须知参差多态,

     乃是幸福的本源。

     09

    

     美食达人朱正,

     有一天突然脑洞大开:

     “我要是每天只吃一种颜色的食物会怎样?”

     于是他决定用七天时间试一试。

     第一天:全吃红色食物。

     第二天:全吃绿色食物。

     第三天:全吃黄色食物。

     第四天:全吃紫色食物。

     第五天:全吃白色食物。

     第六天:全吃粉色食物。

     第七天:全吃黑色食物。

     这样吃应该很有趣吧?

     并不。

    

     七天之后,他写了这样一段总结:

     “绿色那天过去之后,

     我的胃口就在走下坡路了,

     最后三天,

     我神奇般地没有什么明确的饥饿感,

     这对于一个凌晨1点会出现在厨房煎牛排当宵夜的人来说,

     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我把它归结为对单一色彩的疲劳。”

     我们一直觉得紫色食物贵气,

     但实验的第四天,

     朱正吃完全是紫色的食物后,

     用了四个字形容——让人恐惧。

     这还只是七天,

     这还只是每天吃不同颜色的同色系食物,

     要是一周一月一年一辈子,

     都只吃一种颜色的食物,

     我不敢想象那会是什么样一种结果。

     所以,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种颜色,

     这个世界也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只有一种声音,就等于死亡。

     和谐,

     不是一百个人同时发出同一种声音。

     而是当一百个人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时,

     彼此也能够互相尊重。

     10

    

     这期《圆桌派》的最后,

     周奇墨说:

     “你可以不接受我,但是你能不能承认我的存在。”

     编剧史航接过这句话,

     然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咱们老说求同存异,

     我的朋友东东枪说,

     求同是本能,

     就是你要跟我一样,

     都是咸豆浆都是甜豆浆。

     存异是修行,

     就是你跟我不一样,

     我还能容忍你。

     你个儿那么高,

     为什么要长那么高,

     你能不能裁掉一点,

     我不会跟你提这个不当的要求。”

     今天我把这句话转送给大家:

     求同是本能,存异是修行。

     我们不能都活在本能里头,

     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点修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