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给你说诗歌正在复兴,你会不会很意外?
2024/4/1 拾遗


没有人在读诗,
所有人都是在诗中读自己——
年少不懂诗中意,读懂已是诗中人。
01
最近几个月,网上掀起了一阵AI写诗风潮,
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品鉴一二。
《昨日》
昨日的风儿吹过我的头发,寂寞的心却不在它里面。
昨日的太阳晒过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却渴望着它的温暖。
昨日的雨洒过我的眼睛,湿了我心中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泪水。
《远游》
匆匆岁月快如飞,倚剑天涯无奇非,行路万里迢迢去,他乡不知何处归。
风过山岗呼呼吹,行云流水乐非疑,山川河流皆落笔,黑白世界有人知。
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反正我觉得读起来挺朗朗上口,但感情上却始终无法共鸣——
我只能看见时代轰鸣向前的背影,却看不见诗歌本身的样子。
AI是机械的,诗歌是多情的,越来越多人把读诗写诗交给AI,就像把诗装进笼子,索然无味。
现在,还有人在读诗写诗么?

02
当然有。
去年夏天,一首名为《赶时间的人》的小诗,在社交平台上爆火,引起2000多万网友的关注: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
它的作者叫王计兵,一名54岁的外卖员。
这首诗源于一次不愉快的送餐经历:
由于某顾客留错地址,导致其他单子全部超时,对方不仅没道歉,反而骂他蠢,回家路上,他写下这首诗。
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
因为它真实到扎人,像极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每天在“忙、很忙、非常忙”三个时区打转。
许多人或许觉得诗歌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看小红书、B站上那些踊跃的诗歌创作,你看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连续七年传诗颂歌……
你就会知道:
诗歌从没被遗忘。

03
所以,读诗到底有什么用呢?
小时候,老师要求背诵辛弃疾的诗,背来背去,最后总是只能记得一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只把这句诗当做入秋的一句感叹,直到长大后,经历了一些事情,受过一些挫折,才发现我已经成了诗中人:
真正的愁苦是说不出口的。
但再读几遍,似乎又能被这句诗治愈:
这么舒爽的秋天,怎能因情绪辜负?
或许,也可以说我们没有在读诗,所有人都是在诗中读自己——
年少不懂诗中意,读懂已是诗中人。
长大后的我们,
为日常生活悲欢焦虑,
而读诗时豁然开朗的治愈感,
却是无与伦比的:
当我们常常“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
或者间歇却顽固的“EMO”时,
总会有一首诗歌能温暖到我们。

04
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雨曾说:
读一首诗就仿佛是和一个好朋友对话,在每个人的内心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可供自在栖息的桥梁。
尤其是古诗。
古人写诗,多是自我抒发和疗愈的过程,而今人读“疗愈”之诗,自然也有“疗愈”效果:
艰难时忧虑,读“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失意时迷茫,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乡愁时郁闷,读“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我们的那些焦虑和内耗,仿佛也在这诗境中得以消解。
而当你开心的时候,也少不了一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不是只会“哈哈哈哈哈”。
看,这就是诗,诗,可以是千年前的一叹,
在你这里激发出回响,
仿佛跨越时空得到共鸣。

05
读诗,是读一个人的灵魂,
再从别人读到自己。
特别喜欢诗人西贝的一首诗《路人》:
不知为何,明明想和你说话。
却骗你说,风雨正好,
该去写点诗句。
…………
想饮一些酒,让灵魂失重,好被风吹走。
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
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
犹记得当时这首诗发表,一句“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直击了多少人的灵魂——
仿佛写尽了失恋,写尽了郁郁不得志,也写尽了生活的惆怅,每个人都能从诗里读到自己,又得到释然。
看,这就是诗,诗,可以直击你最柔软的地方,
或悲或喜,或矫情或憋屈,
总有人会懂你。

06
成年人的世界,自由,是很贵的,
很少人会在忙忙碌碌中停下脚步,
但有一部分人,
却愿意享受灵魂在诗歌中的片刻自由。
网友@韩仕梅就是其中之一。
她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想画无数个自己,
一个写诗,一个学习,一个歌唱,一个谱曲,一个做饭,一个洗衣,一个拖地,一个田里,一个,一个,画无数个自己……
泥里生活,云里写诗,如果不是诗歌,韩仕梅也许永远不会被别人看见;
如果不是诗歌,我们又怎么能看出,一个在夯土房中面容模糊的农村女人,有如此枝繁叶茂的心灵天地?
看,这就是诗,诗,可以让你与现实拉开审美的距离,
暂时逃离现实的苦闷,
在另一个精神世界,
治愈我们在现实里被扭曲的生活。

07
我们向往诗与远方,
可永远活在诗和远方,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当你读诗、写诗时,那每一秒都是你无限趋于幸福的时刻。
诚然,如果现在说诗歌正在复兴,可能有些唐突,但不可否认的是:
诗歌并没有远离人们,过去,现在和将来,一直在温暖着每一个人。
人们也从没遗忘诗歌,不信,就去看看泸州老窖举办的第七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诗酒正温暖着每个人,
那里有酒、有故事、有爱、有情绪……
而当你读到那些有温度的诗时,仿佛也能在诗歌里找到热爱生活的自己。
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盛会呢?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中国酒城泸州的文化底蕴,促进国内国际诗歌文化交流,自2017年泸州老窖承办以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举办超过100余场文化活动,邀请超过6000名国内文化名人,超过60个国家的外籍文化人员到访酒城泸州,才汇聚成这一场场炙热的诗酒大会。

都说诗,是对心灵的匡正,
那么酒,大概就是对诗的匡正——
酸就酸,痛就痛,思念便是思念,酒的清澈就在于,它能让诗歌在直达内心时毫无保留。
这场盛会,泸州老窖以诗添味,让酒文化与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碰撞: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岁月的传承和不断创作中,吟唱出极致的东方韵味;
而泸州老窖也始终传承匠心,致力于对传统白酒文化的保护,闪耀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恰是泸州老窖与诗歌的双向奔赴,
他们共同演绎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世之美,
让诗酒温暖每个人。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诗酒的温度,10月14日-25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在小红书启动#让诗酒温暖每个人 有奖互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分享你的诗意暖心瞬间,就有机会获赠泸州老窖暖心好礼一份!
让我们与诗酒对话,在心灵的旷野中,一起寻找共振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