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举报华中农大黄教授的牵头者?
2024/4/1 拾遗

    

    

     望吾血肉落地,

     为后者铺良道;

     望吾骨成树,

     为后者撑庇冠。

     01

    

     华中农业大学黄飞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之所以被举报是因为:

     “有个学生带头,他威胁别人。”

     02

     这个带头者是谁呢?

     答案是:没有带头者。

     举报黄飞若的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说了一个词:

     “不约而同。”

     并没有谁是带头大哥,他们苦黄飞若早已久矣,有人某天实在受不了了,就忍不住吐槽了几句,这几句吐槽顿时引燃了众人心中的火苗,大家越是吐槽,心中的火苗就燃得越甚,每个人都燃得热血澎湃,于是决定要“为民除害”,一起举报黄飞若。

     03

     11个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是怎么不约而同走到一块的呢?

     以张黎同学为例。

     04

    

     张黎家庭贫困,其父很早就去世了,靠母亲供他上学。

     正因如此,他从小就特别懂事,不仅学习刻苦,还常为母亲分担家务。

     2014年的时候,他以超湖北省一本近50分的成绩,考入华中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上了大学后,他依然刻苦,多次竞赛获奖,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因为品学兼优,他获得了“保研”名额。

     05

     在选择导师的时候,经过一番比较,他选择了黄飞若。

     为什么选择黄飞若?

     张黎接受采访时说:

     “黄飞若的履历充满光环,他曾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973’计划,以及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的科研项目,还入选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并且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

     选择黄飞若的时候他想:

     跟着他一定能学到很多本事,跟着他一定可以出很多成果,但没想到一切都事与愿违。

     06

     做了黄飞若的研究生后,

     很多“没想到”,

     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了。

     没想到他的课题实验室器材会那么缺失,

     很多实验器材都没有,

     连最基本的天平也没有。

     黄飞若说:

     “相关仪器去另一个老师的实验室借。”

     但借用需要付费,

     黄飞若不愿出这笔钱,

     就让学生送各种礼物去通融。

     没想到一些做实验必须的材料,

     黄飞若也不同意购买,

     比如做发酵试验要用的菌种,

     “也得靠我们自己托关系去弄。”

     没想到竟用一个物种的数据代替另一物种,

     “把鼠的数据放在了猪的上面。”

     没想到论文的数据全靠乱编,

     “一名硕士的学位论文,

     实际仅检测了1个鸡血液样本,

     却得到了多个不同复合水乳剂添加量下的检测结果。”

     没想到不做实验就可以发论文:

     “黄教授带着那些SCI写手,

     每天只是坐在办公室,

     未见他们进实验室进行实验,

     却能轻松发表文章。”

     …………

     黄飞若所带的研究生,

     必须得接受这些没想到,

     必须得接受这些造假,

     不然就会被威胁“拿不到毕业证”。

     “如果我们想正常毕业的话,

     就只能遵循他的要求去造假。”

     谁要对造假行为有抵触情绪,

     就会遭到黄的打击。

     张黎硕博连读这几年,

     就多次被黄冠以各种荣誉称号:

     “本科生水平”“糟心的人”“负能量的人”“注定失败”……

     07

     所以张黎特别郁闷,觉得自己的大好青春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不甘不愿不平,但又无能为力。

     黄飞若带的其他研究生,跟张黎的感受也是一样,比如举报人之一的刘肖萌说:

     “了解到他们的‘技巧’后,我在这里每分每秒都感到极度痛苦。

     尤其是在给家人打电话时,他们询问我在学校每天做些什么实验,我不知如何作答。

     我明白他们关心我,想了解我的学习生活,但越是了解他们的关心和期望,我越感到内疚和羞愧……”

     08

     这些学生,就这样一天天地,积压着不甘,积压着不愿,积压着不平,这些不甘不愿不平,渐渐就盈满了胸腔,就待一根火柴点燃。

     所以当有人终于忍不住吐槽了几句时,吐槽就成了火柴,一下引爆了大家胸中的火药桶,于是他们决定举报,“大家什么时候有的这个想法,浮现时间自然不尽相同。

     但是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那就战吧!”

     09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举报?

     “之所以选这个时间点,是因为考研成绩快出来了,到了要联系导师的时候。

     有人要是选择了黄飞若,那他整个硕博生涯就全毁了。”

     “如果我们就这样听之任之,今后不知还会有多少人,要在这种黑暗的地方浪费青春,难以想象以后还会有多少有志青年,会和我们一样深受其害,磨灭掉对科研的热忱与期望。”

     “我们算好了时间赌上了前途,绝不让下一波受害者踏入此间。”

     “即使我这6年打了水漂,但我揭发他,给后面的人省了多少个6年。”…………

     10

     如果从利己的角度出发,有的人完全可以置身事外,比如张黎。

     他已经忍了快6年了,中期答辩都已经过了,毕业论文也完成了大半,只要再忍5个月,就可以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

     前方即将是脱离苦海的光明,可他却选择了重新返回黑暗中,去拯救那些即将陷入黑暗的人,“这样的日子真的很痛苦,那就让痛苦在我这里结束吧。”

     11

     于是11个人就这样行动了起来:

     “这一个多月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漫长,白天我们要和没事人一样,正常工作和参加组会汇报。

     晚上的时候,我们熬夜加班整理和核对材料。

     毕竟兹事体大,断不敢‘假上加错’。

     真的就是很有‘地下工作’那意思,前前后后1个月,稍微有谁动摇了,这个事就不是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了,所以充分证明了我们有多么团结一致。”

     12

     他们害怕吗?

     非常非常害怕,怎能不害怕呢?

     他们怕有人反水,如果中途有人反水,“那我们就完蛋了。”

     他们怕学校不管,“学校要是不管,要是暗箱操作了,我们就全完了。”

     他们怕帖子被删掉,“我们这种举报帖子,很大可能会被删掉,掀不起一点浪花。”

     他们怕被打击报复,“硕博导师对学生的权限很大,学业、论文都握在导师的手里,如果举报不成,我们就全完了。”

     他们怕前途受影响,“就算我们能正常毕业,以后找工作也很困难,导师的人脉圈子很广,到处都有他们的熟人,他要打几句招呼说几句坏话,谁还会招我们啊?”

     他们甚至怕违法坐牢,“黄飞若多次在课题组组会上强调:

     不要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我背后有年薪50万的专业律师团队。”…………

     但尽管他们非常害怕,最终还是勇敢地选择了举报。

     13

    

     有网友说:

     “我以为大家都是想好了退路,才敢来此发声。

     事实上并不是,有的课题组成员甚至是农村学子,家庭也许都无法成为他们最后的托举。

     他们真的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去赌学术界的未来。”

     确实是这样,比如张黎,“在举报之前,我都没敢告诉我妈。”

     “要是举报不成功,我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她。”

     作为硕博连读生,如果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张黎只能以本科生的身份找工作,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所以好朋友劝他:

     “为了这样一个课题组,搭上自己的学位,值得吗?”

     张黎非常非常害怕,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与举报,“总有人要去做一些看起来很蠢但是正确的事情吧。”

     “少年不做烂尾的诗集,而要做禁书里最惊骇世俗的一章。”

     14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其实我想写的是“勇敢”。

     什么是勇敢?

     勇敢其实不是毫无害怕,勇敢其实不是毫不犹豫,勇敢其实不是毫不怯弱,勇敢其实不是无所畏惧,勇敢是你害怕一件事,可还是选择要去做,这才是勇敢。

     勇敢是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可能会输,可依然选择要去做,这才是勇敢。

     《权力的游戏》里,布兰问: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奈德说:人唯有恐惧的时候方能勇敢。

     普通人的勇敢从来不是大无畏,普通人的勇敢是一边害怕,一边向前跨了一步。

     人,唯其脆弱,才有力量,才有勇敢。

     就像他们11个人这样。

     15

     我很喜欢电影《千与千寻》,喜欢里面的小女孩千寻,在这部电影里的从头到尾,你都可以看出千寻的害怕,从进阴风阵阵的桥洞开始,到独自一人仓皇逃窜,再到每一个陌生地方,她都无比恐惧无比害怕,但为了拯救别人,她依然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冒险。

     “那些勇敢的人,

     并不是不害怕,

     而是害怕,也勇敢。”

     这是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就像他们11个人一样。

     16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是因为我觉得这种勇敢太难得了。

     当今这个社会,我们太缺这样勇敢的人了。

     我们绝大多数人,当然也包括我,就像刀尔登所说的:

     “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

     我们都希望坏人踢到铁板,

     但我们都不想成为那块铁板。

     可正因为我们都不想成为那块铁板,坏人恶人才那么盛行。

     17

    

     “愿教育弘扬正义,使绝学术之弊端;

     愿我辈同心协力,共创学术之清明。”

     所以,当我看到这11个人的故事时,特别震撼,也特别羞愧。

     这11个人举报的故事,被一种浓烈的、高尚的精神串起。

     这种精神,高于“明哲保身”,高于“最佳选择”。

     这种精神,与当下大多数人的选择截然不同,与当下大多数人的聪明格格不入,以至于显得很愚蠢。

     但这种精神,却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却是任何社会最需要的。

     正因为这种精神,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发展和进步。

     正因为这种精神,中国才得以是中国,中华民族才能延续五千年而不倒。

     我敬佩勇敢的他们,敬佩所有勇敢的人。

     18

     最后,以《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一段话结尾吧:

     “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赤诚又勇敢的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拾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