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万女人将终生无孩!扎心数据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残酷现实
2023/2/20 21:21:00 水木先生说

    

    文/李月亮 小黄同学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大家好,我是水木先生。

     前两天,一个扎心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热烈讨论。

     我好几个朋友为这个事快打起来了。

     我这两天认真想了想,也是觉得细思极恐。

    

    这个热搜看起来很简单: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

    

     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女人里面,就有一个女人是一辈子都没有孩子的。

     目前我国现有女性6.9亿,按照10%的比例,这个数量是7000万。

     这个数据,来源于2020年。

     与之对应的是2015年的时候,我国的无孩率还是6.1%。

     仅5年的时间,我国就多了3000万的终身无孩女性。

    

     更恐怖的是,这个数字很可能还会持续增高。

     调查显示,现在适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在持续降低。

     我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已经从1980年代的22岁,上升到了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更是推迟到了27.2岁。

    

     过去大部分人都觉得,生上两三个孩子比较好。

     但现在的90后和00后,打算生育子女的个数平均只有1.5个左右,创了历史新低。

     而35岁以下的女性,只有70%的人认为“有孩子的人生才完整”。

     也就是说,还有30%的女性认为,“就算没有孩子,人生也可以很完整”。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近几年我国的出生率快速下滑。

    

     尤其是在去年的人口统计中,我国的人口竟然出现了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有些医院的产科,甚至迎来了寒冬。

     一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生一胎的时候,产房爆满,连床位都排不上,最后只能自费住了昂贵单间。

     到了生二胎的时候,整个产房只有2个产妇,生完之后还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房间。”

    

     面对人口减少的压力,国家也是费了很多的心思,出台了很多政策。

     比如很多地区放宽了生育登记,甚至直接给二胎三胎发钱。

     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好像比较有限。

    

    现在受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年轻人都转变了自己的思想。

     豆瓣数据显示,前几年大家关于“丁克”的讨论还很少。

     但在2017年以后,“丁克”的讨论帖开始越来越多。

     到了2020年,连00后都加入了“丁克”的讨论阵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这样的观念: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丁克一时爽,一直丁克一直爽。”

     而“不想生娃”,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了解了好多人,大概是这么几个:

     1. 经济条件不好,害怕生了养不好,不敢生。

     2. “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令人心生恐惧。

     3. 职场上的内卷和歧视,对育龄女性非常不友好。有些女人生了孩子就失业,或者严重影响事业,自然不敢生。

     4. 也有些年轻人认为孩子是累赘,会阻碍自己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5. 工作太忙,没有精力带娃。

    

     这些问题都很现实,我也都非常理解。

     现在可不像以前了,生了孩子带管不管的、给口饭吃也就养大了。

     现在的娃,都是精养。

     饮食要精细,教育要到位,心理得关注,样样都要花钱花精力。

     养起来确实非常操心。

     嗯,这是我前面一半的观点:现在养孩子确实很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很多人不想生娃的心情。

     但是啊。

     此处不得不有但是。

     但是,我另一半的观点是:

     如果不生娃,以后可能会陷入很大的困境。因为更深层的现实,是更无奈和残酷的。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不生小孩,会怎样?

     那ta面临的最大问题,显然就是老无所依。

     所以,当你明确表示“不想生小孩”,你妈肯定每天追问你“那老了怎么办?”

     我也知道这很烦。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老人家是对的。

     因为这个问题,的确是最致命和无解的。

     有些年轻人可能嗤之以鼻,说“老了去养老院啊,或者找几个老伙伴组团养老啊,有钱还怕养不了老?”

     很抱歉啊亲爱的,还真是不太行。

     跟老伙伴组团养老就不多说了。

     首先你得有那么志同道合的伙伴。

     其次你得身体健康能自理,否则没有伙伴会愿意端屎端尿伺候你。

     我见过很多所谓组团养老的,最后的结果都是不欢而散。

     大家当初都想得都特别好,但真的相处起来就会有很多矛盾纷争。

     合伙买东西谁少拿钱了,谁说谁的坏话了,谁打牌出牌慢了,谁身上有味儿了,谁想出去玩谁不跟着去了……

     各种想不到的破事。

     真正能长期和谐愉快的,凤毛麟角。

     所以这条路还是别指望了。

     然后咱们重点说说去养老院。

     先来看一个博主分享的养老院故事吧。

     他朋友的二舅,年轻时是个丁克,无拘无束,潇洒自由。

     然而2020年的时候,二舅不幸脑梗,下床都困难,没法独立生活了。

     于是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产,拿着400万,住进了广州的一所“很高级的养老院”。

     他本以为靠着这笔钱,自己依然能够度过一个风光的晚年。

     但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他就凄惨地死了。

     因为去了养老院以后,护工得知他无儿无女,便开始怠慢他。

     给他的饭菜是凉的,喝水也不及时。

     他的纸尿裤都是穿一整天才换,被褥里平日里都是湿臭的。

     而二舅虽心有不满,却瘫痪在床无力反抗。

     加上没有儿女替自己说话。

     他就只能任由护工欺辱,区别对待。

     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这种处境,二舅很快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两个月后,丧失了求生意志的老人,凄凉离世。

     有个博士曾对养老院做过调研,他说:

     “养老院其实就是一个小江湖,那里有两种老人,一种是有子女的,一种是没有子女的。”

     有子女在,养老院就对这个老人有所忌惮。

     因为万一老人在养老院里出了什么状况,有人会替老人讨说法。

     就算子女很混蛋,但是如果通过维权可以得到一笔钱,他们也会格外积极地替老人伸冤。

     而没有子女的话,那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有些护工就是吃准了一些老人无依无靠,所以有意无意地欺辱他们。

     掉地上的食物,捡起来硬塞到老人嘴里。

     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大半天都坐在简易马桶上,不让上床。

     给老人换尿不湿,动作非常粗暴,一边换还一边骂得很难听。

     而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因为反抗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欺辱。

     这也非常可以理解。

     养老院的护工,大多文化素质不高,生活也不怎么如意。

     那他们的压力,委屈,怒气,焦虑,你猜会发泄在哪里?

     无儿无女又不能自理的老人,可能是这世界上最软的软柿子。

     很多人都说“儿女也未必就能养你老啊,不孝子孙有的是”。

     但是你想想,当你缠绵病榻,大概率是儿女对你好,还是护工对你好?

     咱们还是得对真实的人性,有清醒的认知。

     别觉得你给别人钱,他们就会好好对你。

     表面上可能是这样,但具体到养老院的情况,还是有太多想不到。

     尤其是比较差的养老院。

     在那里钱可能买不到尊严。

     更可能保障你尊严的,是儿女。

     他们不一定时刻守在你身边,甚至未必都孝顺。

     但他们的存在,大概率就能给你撑起一片天。

    

    当然,生养孩子的意义,不只是养老。

     生一个娃的快乐,也是无与伦比的。

     我有两个女友,早期都信誓旦旦说不生娃。

     结果后来,一个年纪渐长,改了主意,另一个意外怀孕,俩人前后脚都生了。

     生完以后,都喜欢的不得了,整天晒晒晒。

     孩子出门晒,孩子睡觉晒,孩子拉粑粑也要晒。

     那份为人母的幸福喜悦,真是发自内心的。

     这就是人性啊同学们。

     动物在亿万年的进化里,早就演化出了强烈的爱孩子的天性。

     因为那些不爱自己孩子的人,可能生了孩子就不会管。

     然后孩子就活不下了,这种基因就会绝种了。

     所以能传到现在的基因,基本都是爱孩子的。

     我们也很难说这好不好。

     反正它的结果就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非常快乐。

     你想啊,你特别爱一个生命,他又几乎完全属于你、和你特别亲昵。

     这种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还有。

     其实我们的文化基因里,也早就植入了“承欢膝下”“天伦之乐”这样的观念。

     所以说不清为什么,多数人就是会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比一个人更好。

     而这种感觉,可能年纪越大越强烈。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能生而未生,还觉得一个人清清爽爽很开心。

     但年纪大了,孤独感和凄凉感就可能慢慢袭来,心里就会涌出深深的遗憾。

     前几天,一个网友分享了一个视频,看得人五味杂陈。

     她说,公公的哥哥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把娶妻生子的机会让给了公公。

     如今公公一家人其乐融融。

     而视频里的大伯,却一个人落寞地坐在角落里,满眼羡慕。

     这个场景,真是看得人挺心疼。

    

     当然,如果生娃只是为了我们自己,那未免有点太功利了。

     那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也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教养。

     尽我们所能,让孩子拥有不错的人生。

     我们生他一回,得对得住人家。

    

     最近有很多博主在宣扬“无孩论”,拼命告诉大家“生孩子很亏”。

    

     我每次这些论调,其实心里都挺气的。

     这些博主你确定你不是在坑人吗?

     那些听信了你的人,将来在养老院里受罪,你管吗?

     你自己确定一辈子都不生孩子吗?

     我当然知道,现在“无孩论”特别有市场。

     如果你说“自己日子都过不好,生什么孩子”“不婚不育保平安”,就会很多人给你鼓掌。

     我也知道,很多年轻人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焦头烂额,很排斥生育。

     “劝人生娃”特别招人讨厌。

     但是我更知道,我们就算有一百个理由不生娃,也还有一千个理由要生娃。

     大部分普通人,还是会因为有一个孩子,而得到幸福和保障。

     这是人类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最最根本的基石。

     虽然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很多东西都变了,但这个基石其实没有变。

     如果这个基石变了,生孩子的坏处比好处更多了,那人类也就离灭绝不远了。

     但是显然,我们现在还远远没到那个地步。

     所以,你千万不要轻信那些浅薄的、夸张的、短见的、不靠谱的“无孩论”。

     不要总觉得新观念才是应该追随的。

     有些时候,其实那些古老的、看起来很土的想法,才是对的。

     咱千万别被夸张的谬论带跑偏,做了错误的选择。

     否则将来想要一个孩子了,却没办法生了,后悔就晚了。

     毕竟生育期是有限的,尤其女人。

     当然,如果你想得特别清楚了,确定自己就是不要孩子比较好,那肯定也没问题。

     因为确实也有人无儿无女,却度过了精彩的一生。

     但这前提一定是你自己想清楚了。

     而不是被浅薄错误的观念误导了。

     毕竟适合一辈子不生娃的人,是少数。

     大部分人还是俗人,还是在被基因和文化的本能牢牢控制,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幸福观。

     你现在以为自己很超脱,不需要孩子也很幸福。

     但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二十岁渴望自由,四十岁就会想要稳定。

     四十岁杀伐四方,六十岁就想岁月静好。

     二三十岁你没有孩子,觉得很自由,很舒服,很充实。

     但到了五六十岁,你可能就会觉得很无聊,很孤独,甚至很凄凉。

     当孤独感真正到来的时候。

     当真的躺在养老院里无依无靠的时候。

     你大概才能真正去回答“人应不应该生个孩子”。

     有句话说得很对:

     小时候你觉得有爸爸妈妈的地方才是家。

     老了会觉得有孩子的日子,才有依靠。

     人一旦老了,就会特别依赖自己的子女。

     因为那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也是他们最好的退路。

     真的不要有一天,你后悔了,却发现无路可退。点亮【赞】+【在看】,愿我们的晚年,都能岁月静好,老有所依。

    

     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读者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水木先生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