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里一进门灯光就亮的炫酷画面,多久才能在你的生活里普及?|1分钟知识锦囊
2018/3/26 顺为资本


1 分钟知识锦囊是 36 氪的日更问答新栏目,旨在每天以一分钟为限,快问快答一个重要的商业问题。
锦囊答主:Yeelight 智能照明 CTO 魏巍
微信公众账号:yeelight
科幻片里的场景看起来非常简单,真做起来需要多种技术的融合,操作指令还不能复杂得反人性。

首先,需要传感器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或者是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做出以下判别:
门是不是开了;
是从里面开的,还是从外面开的;
门到底是谁开的;
开门的时候环境光线是不是比较暗。
其次,这些信息的处理,需要一个足够智能的 AI ,这个 AI 可以学习用户习惯,综合所有收到的信息进行决策,来最终决定是不是要开灯,要开多亮,要营造什么氛围。
再次,还要考虑各个传感设备的信息如何可靠和快速地传递给 AI ,用最短的时间来帮助用户进行灯光操作。
最后,还要有可靠和响应快速的照明设备,完成整个过程的最后一环。
以上描述的技术需求就是当下很流行的AIoT (AIoT = AI +IoT)要来解决的。


一直到近一两年,几乎所有智能家居的厂商,都是在进行单一的 IoT 努力:
让设备可以联网、信息可靠传输,用手机 App 进行设备控制,甚至利用用户手动创建的一系列规则来进行设备联动。
问题是,这种方式很难普及到大众的生活,有时候可能按一下开关比用手机要方便地多,复杂的规则配置,更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将窗帘设置成早上六点开启,就需要打开手机 APP ,设置一系列复杂的指令,才能完成这个动作。
因此,单一 IoT 的努力,基本上只解决上面提到的 2 个问题:
信息感知 和 信息上报。

近两年兴起的智能音箱(国外的 Amazon Echo, Googhe Home,国内的 Yeelight 语音助手、小爱同学),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单一 IoT 的状况,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来进行设备控制,比如,对 AI 智能音箱说一句:“明天早上六点把窗帘打开”,这句指令就已经完成,而且 AI 可以不断学习你的行为,让交互方式变得更直接和方便。

Amazon Echo

Google Home

Yeelight 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但是整个的决策过程还需要人来主动参与,只不过从之前的动手变成了动口,并没有达到科幻片里描述的真正智能生活的状态。
要想过得酷炫,还得靠 AI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老说算法已经入侵我们生活,那机器学习都用在哪些地方?|1分钟知识锦囊

2017推荐书单 | 2017薪酬报告 | 印度报告 | 领导力 | 方法论
IPO | 新零售 | 人工智能 | 自动驾驶 | 可穿戴设备 | 智能硬件 | 科技创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顺为资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