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创业者赵鹏,如何用五年带领BOSS直聘冲出重围?
2019/7/10 18:20:00 顺为资本


2019 年 7 月 13 日,是 BOSS 直聘五周年生日。
顺为资本自 2014 年便关注到了赵鹏带领的 BOSS 直聘团队,参与其 A 轮融资,并在后续的 A+ 轮、B 轮、C 轮融资中,给予了持续支持。
下面顺为君想要和你分享的,是来自「燃财经」的一篇 BOSS 直聘五周年专访。在文章中,您将了解到:
为何说 BOSS 直聘创始人、CEO 赵鹏,是一位“非典型”创业者?
BOSS 直聘顺利抓住了哪些节点,成功从招聘软件中突出重围的?
公司没有 KPI ,又是如何保持“狼性文化的”?
……
就像赵鹏在 BOSS 直聘五周年活动时演讲中所说:
做产品,有人喜欢做多,做得特别复杂,追求也特别复杂,写一个价值观挂在墙上,大概有 1000 个字那么长,这种往往是因为没有弄清楚你到底吃什么饭。
BOSS 直聘是 2014 年出生的一个孩子,它吃什么饭我们想得很清楚,想清楚之后就知道做多还是做少了,我们吃两碗饭:技术饭和用户饭。
BOSS 直聘的初衷就是化繁为简,回归本源。希望下面的文章,可以为正在迷茫的你,提供一些指引。
以下为原文分享:
文章转载自: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 | 贺树龙 闫丽娇
编辑 | 贺树龙
把 BOSS 直聘从默默无闻带到行业前三,赵鹏用了五年时间。
过去五年,70 后创业者赵鹏带着一帮年轻人,在互联网招聘这个古老的行业里摸爬滚打,经历过声名鹊起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成为众矢之的的至暗时刻。在幸运和不幸之间,BOSS 直聘靠着“找工作,跟老板谈”的直聊模式一路突围,如今,已经成为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不分上下的第三大招聘软件,也距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越来越近。
在一个满眼都是创业泡沫破裂的时代里,赵鹏和他的 BOSS 直聘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这家公司不崇尚战略,赵鹏觉得“战略”、“格局”不太像人话,听到同事讲这些词就感到“可怕”;
这家公司不炫耀资本,已经 2 年没有公布过新的投资方,和市面上喜欢烧钱、委身资本的创业者不一样,赵鹏牢牢控制着公司的方向;
这家公司不轻易迭代产品,今天的核心功能与五年前非常相似,产品经理新上任何功能前都要接受赵鹏的连环拷问;
这家公司也没有 KPI ,赵鹏相信“摸鱼的人永远会存在”,但允许一定比例的人摸鱼总比把公司变成一部呆板的机器要好;
这家公司一方面激烈呼吁“狼性”文化,一方面也时时刻刻强调“做人”,“正直”和“同理心”被赵鹏天天挂在嘴边……
一堆反主流的作风组合在一起,竟然可以让 BOSS 直聘过得还不错。而这些作风的根源,都源于赵鹏自己。
70 后、山西人,1989 年以山西省文科探花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团中央工作 11 年,最高做到团中央办公厅调研处长;后来下海加入智联招聘,从公关经理干起,做完了所有能做的岗位,最后成为 CEO ,带领公司扭亏为盈;离开智联招聘后,有竞业协议在身,做过投资、孵化过本地生活服务项目;后来通过收购“看准网”重回招聘行业,并于 2014 年 7 月推出 BOSS 直聘。
这些经历养成了赵鹏的性格特点。有人认为他圆滑世故,有人认为那是看得透彻;有人认为他缺乏愿景,有人认为那是脚踏实地;有人认为他松于管理,有人认为那是通晓人性;有人觉得他固执而保守,也有人他觉得他敢于担当且对人负责……
如果非要给 BOSS 直聘和赵鹏贴一个标签,那就是——非典型。这家公司和他的创始人,真的和大部分创业公司和创业者都不太一样。
燃财经采访了 BOSS 直聘创始人赵鹏、BOSS 直聘高管和员工、BOSS 直聘投资人,以及其他招聘行业人士,试图解读这家非典型创业公司的突围秘密,以及它背后的非典型创业者赵鹏。
一、诞生于偶然、不相信战略
突围全靠运气?
“人啊,入了什么行,就是祖师爷的人了,不管这碗饭吃得好赖,通常都会一直吃下去。”赵鹏感叹道。
34 岁时,赵鹏离开团中央,加入智联招聘,用他的话打趣——从此成了“人贩子”。在智联招聘 5 年,赵鹏负责过市场部门、产品部门、BI 部门、销售部门……“除了财务总监和技术总监,其他都干了个遍”。智联招聘在这期间从一家几百人的公司扩张到了近三千人,赵鹏自己也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了智联招聘的 CEO 。
2010 年,赵鹏离开了智联招聘,转做投资,期间曾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孵化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千品网”上。3 年后,千品网失败,赵鹏告诉当时的合伙人王国光,自己想去山里待一段时间,思考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不久之后,赵鹏决定重回招聘行业,做回“人贩子”。他的回归之旅从一个叫做“看准网”的网站开始。看准网原名“分智网”,是一个雇主点评网站,创始人叫姚志成。分智网在只有一个程序员、一个运营,一共三个人的资源配备下,就做到了每天十几万人的访问量。赵鹏觉得有机会,正好姚志成做得“有点累了”,于是赵鹏收购了分智网,后来改名看准网。价格很好谈,价格之外,姚志成对赵鹏只有一点要求——“你千万别把这个网站给我弄没了。”

职场信息分享平台“看准网”
收购分智网,赵鹏是做过严密计算的。雇主点评模式,已在国外得到验证,一个名为 Glassdoor 的网站当时获得了谷歌投资的 7000 万美金,估值逼近 10 亿美金,赵鹏想把分智网做成中国的 Glassdoor 。但后来 BOSS 直聘的诞生却很意外,“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所谓的雇主点评,指的是雇员和前雇员可以发表公司评论、工资待遇和面试等与求职有关的信息,供其他人查看。赵鹏和几个合伙人左看右看,觉得“这玩意儿不解渴”,也就是不直接解决招聘行业的核心痛点。但直接、解渴的模式好像已经被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做了,赵鹏左思右想,决定回到原点思考问题——招聘的本质是什么?
大哥找兄弟,兄弟找大哥!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赵鹏找到了北,一个希望给老板和求职者提供直接开聊机会的想法由此诞生。
10 来个人的团队很快开干,但因为人少、写程序写了 3 个月,2014 年 7 月 13 日,iOS 版本的 BOSS 直聘软件通过审核得以上线,这一天也成为 BOSS 直聘的诞生日。

BOSS 直聘创始人、CEO 赵鹏
今天回头看 5 年前的这个决定,赵鹏自己感觉很偶然,他甚至不觉得这款产品有什么创新,只是“对部落时代求职招聘进行了一次还原”。在赵鹏看来,大哥和兄弟直接沟通的模式自古以来就有,只是后来人类把它弄复杂了,并且停留在了复杂的状态里,却忘了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由于踩上 2014 年、2015 年的创业热潮,BOSS 直聘的用户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壮大,第一个百万用户积累虽然用了一年时间,但第二个百万用户仅仅用了不到 60 天。
2018 年世界杯广告之前,BOSS 直聘的日活跃用户数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尚有差距,大约为这两强的一半。世界杯广告让 BOSS 直聘声名大噪,用户规模翻了一倍,从此三家高下难分,在移动端相关的一些数据方面,BOSS 直聘甚至经常位列第一。赵鹏称之为“突围”,他说,“互联网世界哪有老三?”
总结这五年来的突围经验,赵鹏只用了四个字——实事求是。
你就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常识和逻辑。不要胡说八道,不要乱嗨,创业没有起来嗨的时候。
不过,BOSS 直聘成为一家拥有上千名员工的公司之后,原来坚固的东西正在经受挑战。赵鹏观察到,有些员工开始用“成年人的方法聊天了”,什么“商业模式”、“战略”、“格局”这种“玄幻”的词让赵鹏感到可怕,因为“不太像人话”。
与时下盛行的逻辑严密的创业理论不太一致的是,赵鹏的认知里全是朴素甚至土味十足的原始逻辑,在他的叙述里,BOSS 直聘的成功似乎充满了运气成分。
当然,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二、寻找本源、不设KPI
创新来源于混沌?
“你做投资的时候,不问创业者他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吗?”
“我就问:你给谁创造价值?你凭什么能做?你怎么挣钱?”赵鹏这样回答。他习惯以自己的“老派思维”理解这个世界,排斥流连在各种看似深奥、实则空洞的概念里。
Luke 是 BOSS 直聘的一名产品总监,曾在另一家招聘企业供职多年。去年入职 BOSS 直聘后,他以往的做事习惯频繁受到赵鹏的“挑战”。Luke 表示,“他(赵鹏)不会评估你的产品流程、界面设计,而是每次都提出直击灵魂的拷问。比如:
你这个功能到底服务于哪些用户?
这个用户群是你想象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你是否真的为这些用户创造了价值?
你怎么证明这一点?
Luke 说,这些拷问逼着大家“往底层想”。这和 Luke 以前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当时他们更重视用户体验的问题,重视实际可感知的问题。Luke 的前雇主曾在 2015 年学习 BOSS 直聘做了直接沟通功能,但后来发现聊天模式仅仅是 BOSS 直聘的一个外壳,其核心是背后的推荐算法和人才匹配。
赵鹏喜欢拿另一位产品经理的说法打趣。这位 BOSS 直聘的产品经理说,做产品就是“踩坑搞版本”。形象一点,做产品就像往墙上垛泥,垛一个掉下来了,再垛一个又掉下来了,突然有一个垛住了,不要问为什么,赶紧在这个泥周围使劲垛。“这就是不实事求是,天天编剧本、YY 、自嗨。”赵鹏说,“你做对了一定是因为你满足了用户真实的需求,所以要找到最本源的那点事,然后你就自由了。”
寻找本源,是每一个 BOSS 直聘员工都要面临的问题。连销售部门也不例外。
兰涛加入 BOSS 直聘较早,在此之前他在猎聘做商业化工作。在他加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BOSS 直聘都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兰涛的精力只能放在服务客户上,赵鹏总是对销售部门讲,“现在应该专注在产品上,做收入还不到时候,因为你的产品不够锋利。”
从 2017 年开始商业化后,赵鹏甚至自己提出一个词,叫“不良收入”,指的是赚了不该赚的钱,或者今天赚了明天该赚的钱。赵鹏给产品部门提了一个需求,让他们及时发现不良收入,并要求销售部门研究是不是该退钱。
企业遇到的每一个复杂问题,赵鹏都试图用他的本源思维去解决。而这种风格的本源,赵鹏觉得是自己“不怕被人认为弱,但怕被人认为蠢”,“我输了没关系,我是输过很多次的人。但我特别害怕自己没有把事情搞清楚,停留在表面或者表面之下的某一层就自以为掌握了真理。”
2017 年因为审核不严导致恶性事件发生,BOSS 直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赵鹏及时认错,并投入了一层楼、上百人的团队确保招聘安全,“大年初一也上班”。天下不可能无贼,但赵鹏希望能够通过规则和技术手段提高不法分子来 BOSS 直聘作假的成本。他说:
企业安全团队跟坏人之间的斗争,本质上是成本的斗争。
尽管看似放弃了很多短期利益,但 BOSS 直聘还是顺利地实现了盈利。2017 年 11 月,BOSS 直聘首次月度盈利。从此以后,赵鹏感觉“能靠自己活着了”。
考虑到这是一家内部不设立 KPI 的公司,它的高速成长就显得更加不可思议。赵鹏承认,没有 KPI 制度,公司里一定会有人“摸鱼”。但没有混沌就没有自由度,如果所有人都被绑在KPI这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那这部机器很可能走着走着就被淘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赵鹏说,创业公司需要混沌。
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认为,BOSS 直聘是一家以互联网模式驱动的创业公司,在早期非常需要模糊管理,因为没有人知道很多东西到底行不行,模糊管理可以应对不确定性。但在未来,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肯定要回归到正常的管理方式上去。
三、赵鹏想要“弄明白”
“赵鹏是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很有自己的主见,做事坚定、执着。”程天这样评价赵鹏。
BOSS 直聘并不是一出道就火,2015 年 2 月,在产品上线 7 个月后,日活用户数才艰难达到 1000 。当天,赵鹏带着“兄弟们”喝了一顿庆祝。在这段缓慢前行的日子里,有人怀疑过 BOSS 直聘的方向究竟对不对,但赵鹏说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
我这个人就是比较轴,这是没道理的。万一相信了一件错的事情,大家跟着我一起倒霉。但是万一我相信了一件对的事情,就很有力量。
赵鹏说,那段时间他和产品经理围绕业务细节整天讨论来讨论去,“两个死胖子经常讨论到天亮”,到后来彼此都讨论“恶心了”。
“对事情深思熟虑,大局上举重若轻,战术上如履薄冰。”赵鹏的老朋友王国光这样评价他。在王国光看来,千品网失败后,赵鹏经历了漫长的思考过程,才把目光聚焦在了人力资源的移动互联网化这个方向上。王国光说:“他只要想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和打法,就完全不考虑和竞争对手规模上的差距,但在具体的落地细节上一定会抠得十分认真。”“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2017 年底公司微微盈利后,赵鹏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最终选择在 2018 年世界杯期间出手。
"找工作!上 BOSS 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升职!加薪!找工作!上BOSS直聘!"简单、粗暴、洗脑式的广告文案让 BOSS 直聘一时间名声大噪。BOSS 直聘的活跃用户数量在这期间翻了一番,开始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不相上下。

BOSS 直聘2018年世界杯广告
从效果上看,这次营销无疑是成功的,但质疑声也有很多。对于争议,赵鹏看得比较淡然,他从智联招聘时代就在营销上比较有建树,甚至有人称他为“营销型 CEO ”。他说:
永远有争议,比争议更可怕的是,你振臂一呼,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反对。
当然,铺天盖地的议论袭来的时候,赵鹏也很忐忑,这时候他意识到个人的认知是无法预测群体的反应的,只能在忐忑中等待。有一些骂 BOSS 直聘的文章文风十分犀利,赵鹏看了觉得“不好意思”,“就好像一个特别体面的人走在街上,一时兴起耍了个活宝,结果周围所有的人都出来义正言辞地骂他是傻X”,“心里还是会震动的,但事后也就这样了”。
在投资人那里,世界杯的故事有另一个版本。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曾经试图说服赵鹏不要在世界杯上孤注一掷,赵鹏 12345 列出了自己的理由,程天 12345 挑战他。但在最终决策的时候,赵鹏还是很坚定的。
事后回想起世界杯这一战,赵鹏自己也十分感慨。赵鹏的生活很朴素,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低价买来的二手桌椅。用他的话说,公司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累了点资本,在世界杯一下子要全部花出去。据了解,BOSS 直聘在世界杯期间的广告费用花了一个亿左右。“打不好就把士气打没了,把团队之间、团队和投资人之间的信任打没了,以后就没有人敢做决策了,这是最可怕的。”
赵鹏知道,该冒险的时候要毫不手软。
1970 年出生的赵鹏,认为他这个年纪的创业者才是主流。“创业一定要有一个结果,你领着一帮人,成百上千人,搞了一个事情,一定不要辜负大家,不要让 dream 变成泡沫。”
BOSS 直聘深深打上了赵鹏的个人烙印。在这家公司,做人和做事同样重要。曾在机关 11 年,赵鹏接受的训练是先做人,后做事。好好做人意味着要正直和换位思考。后来这些价值观被他用到了企业管理中。在 BOSS 直聘,上下级、同级对一个人的看法非常重要,离职比入职手续麻烦,因为有人提出离职时,公司要做很多相关的上下级访谈,人力部门必须弄明白——这个人离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赵鹏也想为招聘行业做一些基础研究。2018 年 7 月,薛延波加入 BOSS 直聘担任首席科学家,并牵头组建了CSL(Career Science Lab)职业科学实验室,对职场人的幸福感、安全感、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的竞争力以及双方的匹配度上展开研究。
薛延波表示,技术型的解决方式要靠数据说话,而传统招聘网站收集的简历是非结构化数据,再通过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把数据逐渐结构化,这样的结果很容易形成一个个“纸片人”。所谓“纸片人”,是说得到的每个应聘者数据都是静态的,企业无法通过性格、喜好等动态数据对应聘者有更多了解,从而缩短面试的匹配时间。
薛延波和赵鹏因为同时喜欢《三体》而结缘,除了希望能在职业科学的应用上找到突破外,薛延波来 BOSS 直聘也有赵鹏的原因。“老赵是一个很博学的人,我们聊天的话题往往很宽泛,可以从生活一直衍生到量子理论。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有活力的 70 后创业者,心态异常年轻,每天和公司里的年轻人在一起也没有违和感。和很多循规蹈矩、死气沉沉的创业者比起来,他更敢作敢为。”
等企业“健壮”后,赵鹏还有三件事要做:
读一个文化人类学博士,理由是——“人多有意思啊,我们除了不明白自己,什么都想明白”;
做一个纪录片,主题是“大河是怎么死的”,理由是——“很多河都死了,我老家的母亲河也死了,这么大一条河,怎么说没就没了?”;
做一个老年人看护机器人,理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重复性劳动特别消耗”。
还有很多问题,赵鹏没“弄明白”,赵鹏想“弄明白”。

2019年已过半,如何促使创业团队提高效率,聚焦年终目标?
瑞·达利欧:痛苦是引领你取得成功的最佳导师
顺为资本许达来:有信仰的投资人最有杀伤力 | 在顺为

专访 | 2018 IPO | 印度 | 领导力 | 方法论 |
| 新零售 | 人工智能 | 自动驾驶 | 可穿戴设备 | 智能硬件 | 科技创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顺为资本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