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广告如何做,才能减少用户的反感?
2019/6/18 7:13:00唐家豪 管理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徒弟思维(ID: TJH-2008)。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敦老师微信 huo1shi

     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特约作者:唐家豪,5年传统硬件产品经理,目前转行向互联网产品和营销相关方面发展,更多交流可与作者联系。

     文 |唐家豪

     编辑 | 敦梦楠

    

     “我买了俩馒头,他问我,要不要来碗米饭”,一个段子吐槽了现在“精准广告”的推送。精准广告并不是单一地要做算法处理和智能推荐,更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在不同的渠道和场景下高效地完成信息的触达和销售的转化。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广告的个性化精准推荐,你觉得是贴心,还是打扰?

     这是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的问题,我相信也是很多产品人和营销人困惑的问题。

     贴心还是打扰,我先说结论:我认为是打扰。

     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认为的,但是你们分析过其中的原因吗?如果没有的话,不妨先看看我的分析。我认为构成打扰,有这两方面的原因:

     场景不对

     保护意识被唤醒

     下面就来说说,精准的个性化广告到底是如何打扰用户的,以及减轻对用户打扰的几个思路。

     01

     场景不对

     我们会发现,虽说是个性化的精准推荐,但其实很多时候推荐的东西,都是不在我们当前的任务栏中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场景不对。

     就像问题里提到,在京东搜了什么东西后,在阅读软件里看到了这个商品的广告。

     打开阅读软件,当前的任务肯定是和阅读相关的,但是推荐的商品广告却不是和阅读相关的(可能是之前搜索过的袜子),那就不在我们的任务列表里,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打扰,而我们对待这种打扰一般会选择直接忽视。

     就像快递小哥让你去楼下拿快递,你在下楼时会关注别人门口的鞋吗?虽然鞋子进入了你的视线,但你不会关注。就算这只鞋挡住了你的路,你肯定也会绕道走吧,仍然不会多看一眼。

     但如果快递里就是一双皮鞋呢,你在经过邻居的门前时,发现他正坐在门口用鞋油擦皮鞋,你会不会停下来问问用的是什么鞋油,甚至取完快递还去请教一下怎么保养皮鞋?很有可能吧。

     对于取快递(皮鞋)这个任务,鞋油就是和这个任务有关联的事物,就能够得到我们的关注。而对于阅读这个任务,降噪耳机是有关联的物品,并且我之前在京东上搜索过耳机,这时候你给我推荐降噪耳机,就很有可能得到我的关注。

     但很显然,目前大部分所谓的精准推荐,并没有做到与我们当前任务相匹配,仅仅是根据人们的浏览记录做出推荐而已。既然和任务无关,自然也就很容易对用户形成打扰了。

     除了推送不智能,导致场景不对,人们会认为这是打扰,方式不对,人们同样会认为是打扰。

     02

     保护意识被唤醒

     人都不想被控制,都想自己做主,所以在说服上有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就是让对方感觉他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自己的领悟(你说服他,但又不能让他感觉到是被说服的)。

     既然人都讨厌被控制,那控制感被侵犯,自然会很警觉,保护意识就会被唤醒,怎么看你都不像好人了。

     那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是如何让我们感觉控制感被侵犯的?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首先肯定是隐私被侵犯,唤醒了我们的保护意识。

     就像上午你去店里买手机,但是没有看到喜欢的就走了。下午去健身房的时候,健身房工作人员跟你说:听说你最近要买手机,推荐你买最新款的iPhone18,要不要考虑下?你会觉得贴心,还是心里暗骂信息被“卖”了?信息不经过自己同意就被卖了,这就是控制感的缺失。

     其次,作为陌生人,你叫我做某件事,也会让我感到控制感受到侵犯。

     还是以买手机为例,虽然我是健身房的会员,但是和健身房工作人员不熟。他从“非法”渠道知道了我要买手机,然后就叫我买某款手机。买哪款手机是我的自由,你一个陌生人也想替我做决定?

     切换到阅读软件个性化推荐这个问题上就是:我买什么东西是我的自由,你一个阅读APP也想影响我的决策?所以这时候也会感到控制感被侵犯,唤醒自我保护意识。

     所以,精准广告,就是在这种不智能,又侵犯了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引起了用户的反感,造成了对用户的打扰。

     那有没有什么对策?关于场景不对的对策,在上面已经提到,下面主要说说怎样才能不唤起用户的保护意识,让用户觉得没有被打扰?

     03

     解决对策

     知道了唤醒保护意识的原因,解决对策就容易多了,咱们可以根据原因,反着来找解决方案。具体怎么反着来?

     刚刚分析了,导致控制感缺失的有两个因素,反着来就是这样的:

     原因一:信息被卖,感觉隐私被侵犯,控制感缺失,唤起保护意识。

     1、减弱隐私侵犯带来的反感

     2、控制感缺失,那就增加用户的控制感

     原因二:感觉选择权被陌生人剥夺,控制感缺失,唤起保护意识。

     3、让用户觉得选择没有被剥夺,选择权还在他手上

     4、让用户感受到好意,减少陌生感带来的潜在威胁

     通过找出问题中的主要因素,然后解决这个因素,以此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该怎么办。

     1、减弱隐私侵犯带来的反感

     如何减弱隐私侵犯带来的反感,很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用户知道自己的信息是被谁“卖”了。

     在用户知道的前提下看个性化广告,控制感就会提升,对隐私就被侵犯的敏感度就会下降,也就不那么容易唤起保护意识。

     比如京东的精准广告,会在广告中透露出是京东的广告,在广告下也会提示是“京准通广告”。

     这就是为什么题主说看到京东的广告感觉怪怪的,而不是感觉愤怒的原因,因为他已经知道是京东的广告了。

     如果广告中没有透露来源,虽然用户也知道是京东的广告,但没有署名,总给人感觉是偷偷摸摸的使用了信息,也不知道私底下还做了什么,就会导致用户的控制感下降。反而大方的承认,给人光明磊落的感觉,控制感会得到加强。

     2、增加用户的控制感

     刚刚说的,让用户知道自己的信息被谁卖了,就是一个增加控制感的方法,但方法不是只有那一个,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维度去思考。比如:

     1)信息被卖成为潜规则。

     这其实就像前段时间的汽车金融费一样,本来就不存在的一个服务费,刚开始收取时,大家都不爽都抗议,但当它慢慢成为行业默认标准时,人们就忘记反抗了。相信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也会慢慢的适应这种个性推荐,最终忘记反抗,而作为营销人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2)行为合理化。

     我们人有这么一个特点:面对一件无能为力的事,在情绪之后,通常会给自己找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接受现实,这就是人们的行为合理化。

     比如:老板强制要求加班,面对这件无力改变的事,我们通常会在无奈之后告诉自己:谁让最近公司的业绩不好,谁让老板是这样的人呢。

     同样的,对侵犯隐私的精准广告,用户无法改变,愤怒之后安慰自己的理由可能是:算了,谁让他们是大公司呢。

     既然一定要伤害用户,与其让用户自己找理由说服自己,不如我们给用户一个正当的理由。比如在广告页面中说:

     看广告不是美德,是程序猿的饭盒

     没有广告的支持,百度都只能活30天,李彦宏说的。

     看到这类广告,即使觉得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也会觉得是情有可原。但前提是理由正当,否则就变成了借口和耍赖,用户又需要重新找理由安慰自己,对你会更愤怒。而且一个正当的理由,也是可以增加用户的控制感的。

     3、让用户觉得选择没有被剥夺,选择权还在他手上

     这句话看起来很矛盾,因为如果选择权给用户,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否看广告,我想除了我估计也不会有谁会愿意看吧。

     既然不能让用户选择,怎样才能让他觉得选择权没有被剥夺?其实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制造选择的错觉。

     比如说,你可以在广告页面中加入一句话:陛下,您是想继续阅读,还是看看广告放松一下?

     虽然这是一句废话,因为广告都已经呈现在我面前了,我当然可以选择关掉广告继续阅读,或者继续看广告了。但它确实是给我带来了选择上的错觉,让我觉得自己是有选择权的。

     所以通过增加无意义的选项,给用户带来有选择权的假象,以此增加用户的控制感,也是能够降低用户启动保护意识的可能的。

     4、让用户感受到好意,减少陌生感带来的潜在威胁

     如何让用户感受到好意?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同一个信息,如果是陌生人问你,你会觉得是侵犯,如果是亲人朋友问你,你会觉得是关心。比如:

     先生,听说你的手机坏了?

     儿子,听说你的手机坏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陌生人意味着未知的风险。越陌生,知道你的信息越多,你就越害怕(想想电影里的陌生要挟电话:XX先生,你是住在富康小区一单元3001吧;你女儿长得挺漂亮的啊,你老婆每天去XX学校接,也挺辛苦的吧;今晚的你妈烧的猪蹄好吃吗?......他说的越详细就越害怕对不对)。

     所以对陌生人掌握自己的信息,是很敏感的一件事,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好是坏。但如果对方表示出好意呢?

     先生,听说你的手机坏了?如果急着联系家人,可以用我的手机打电话。或者前面500米就是派出所,那里也能帮到你。

     这时候你还会耿耿于怀你的信息泄露吗?很可能不会了,这就是通过表达好意,减少陌生感带来潜在威胁,提升控制感。

     所以即使广告侵犯了用户的隐私,也可以通过表达好意,来让用户减轻反感情绪。因此我就想到了这个玩法:

     假如要推荐的广告商品是鞋子,就可以在一个广告页面中展示多个商品,比如说是9个,把其中8个商品变成灰色。并且贴上标签:太骚,太丑,太贵、太low......。然后把真正广告商品换成彩色,说这个最适合你。

     通过你为用户筛选的动作体现出,你是在为用户着想的,从而增加对你的信任感。

     以上4个方案,就是通过拆解原因,从原因中找出的方案。但其实在原因之外,也是有解决方案的,我们不要把思路限制在原因内。

    

     04

     选择的优先级

     我们刚刚讨论了那么多,都是在说如何不唤起用户的保护意识,有没有想过直接跳过用户的保护意识呢?这就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选择的优先级。

     还是以前面买手机为例,信息被卖,健身房工作人员来推销手机,导致了我的控制感缺失,保护意识被唤醒,很愤怒,然后拒绝了推销员。

     但如果推销员是这个漂亮的小姐姐呢?

     这个小姐姐,颜值高,声音美,性格好,还带点小撒娇。她向你推销手机,你会买吗?如果钱包富裕,多半都会吧。即使不买,你刚刚的控制感缺失,以及你的愤怒应该也烟消云散了吧。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性吸引。

     大自然赋予生物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生存和繁衍,人也不例外,所以和生存繁衍的关系越密切的,就越有优先权。

     异性向我推荐手机,因为长得漂亮,声音很美,还带点小撒娇,唤醒了我们的性吸引。虽然信息泄露同样也唤醒了我的自我保护意识,但远没有到威胁生命的程度,所以这种小情绪,在繁衍的需求面前肯定是会被压制的。

     除了繁衍,生存也有优先权。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钱放弃很多东西,生活中为了钱放弃亲情的例子也不少。为什么金钱能够胜过亲情?就是因为金钱和生存的关系太密切了,金钱几乎就等于生存,所以在选择面前有超级优先权。

     如果是让你选择亲情和冰激凌,你会怎么选?老妈把你最爱的冰淇淋扔了,你很生气,这时候老妈说你再吃就死给你看,你还会生气吗?多半不会了吧,因为冰淇淋和生存有关系,但是远不如亲情的分量大,所以愤怒的情绪可以被亲情压制。

     我说的这个例子,不是要挑战我们的伦理和道德,只是给产品人和营销人一个思考用户选择的视角。当我们无法判断这样做是否会伤害用户时,用和生存繁衍的关系强弱这个指标去衡量用户的选择,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如果你要和我抬杠:“我就不像你说的这样的”,那我得解释下。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都不一样,所以人的思想和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理论就能预测,也没有哪个理论是适用每个人的,这里指的都是大部分。

     说完选择优先级这个理论,现在咱们回到京东广告的例子上。虽然精准广告会让引起用户的反感,但是只要你用更强烈的情感冲击,就能压制用户的反感情绪,比如刚刚说的性的情感冲击。

     性的情感冲击

     如果你是一张性感的内衣广告(针对直男用户),即使你是弹窗出现,也能很大程度减少广告带来的打扰和反感。

     当然,这种极度隐私的事物,不适合用作精准广告,不然被别人知道了,我一个大男人去搜索内衣,岂不是很尴尬。这会激发我的生存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又会压制性吸引,并引发愤怒。是不是觉得人好复杂,我也觉得。

     除了性的冲击,广告换成使用金钱的情感冲击,同样也能减少用户的反感。

     金钱的情感冲击

     如果你在广告中说:点击广告,即可获得50阅币(相当于五块钱),此时用户对广告的反感程度就有可能会降低,因为生存需求压制了反感情绪。

     其实除了钱和性,还有很多情绪都是可以转移这种愤怒的情绪,但前提是用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虽然这个优先级理论好像很神奇,在打扰用户时,不用太过分析原因就能进行视线转移,或者叫“安抚”,但还是不建议经常使用。首先是比较低俗,特别是用钱或者性去“安抚”,非常容易适得其反(人和动物不一样,是有道德约束的)。

     其次进行视线转移非常容易刺激到用户的其他情绪,同样也会引发反感。所以对度的把握很重要,这就需要靠直觉了,总之要慎用。

     05

     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精准的个性化广告将会慢慢取代传统广告,成为广告的主流方式,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面对这种新型广告形式,我们要做的不是套用传统广告的方法,直接硬塞给用户就行。我们需要去探究在这种新型的精准广告下,怎样才能减轻用户的反感,提高产品的销量,这才是更值得营销人和产品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关于用户运营的40段话,读懂的人已经赢了一半

     走进19家企业,连接5000+门店,发现的8个真相(独家揭秘顾客运营)

     为何大部分企业还做不好会员制?

     未来企业比拼的不是卖商品,而是服务人

     ●孩子王:经营1700万新家庭会员背后的组织秘密

     ●181年的宝洁,到底惹谁了?

     ●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为何能连续47年高增长,年入1215亿美元?

     企业不缺少变革的热情,

     缺的是思维和实操方法论

     《超级用户体系》特训营·第12期

     2天学会从销售商品转向经营顾客关系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