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的员工犯错,领导要“担责”?
2019/7/17 7:10:00胡浩 管理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胡言非语(ID:hutalking),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敦老师微信 huo1shi

     作者介绍:胡浩,汉舍云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多家上市公司集团管理顾问,曾任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特邀资深授课教授。

     文 |胡浩

     编辑 | 姚宇涛 美编 | 李秋杰

     每当遇到员工辞职,管理者的第一想法通常是“这个人嫌工资低,不吃苦”、“这个人不踏实”……或者就将“锅”甩到公司制度上,很少有从自身找原因的管理者。没有人可以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但很多离开华为的人,都会有“梦回华为”的感觉,就是因为华为的管理方法给每个员工烙下的印记。

     谈到“初心”二字,有人认为属于鸡汤概念,但对于在某条事业道路上追求的人来讲,随着阅历和体悟的增加,却越发觉得珍贵。

     今天我们来谈谈管理的初心。

     员工用马云的话谈辞职, 管理者好无力?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有一个经典语录,那就是谈员工辞职的原因。他是这样说的:“员工之所以离职,第一是钱没给到位,第二是心受委屈了”。

     这话看起来很有道理,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这样来评判自己所在的组织,也开始有了“堂而皇之”的辞职理由。

     而企业管理者们,似乎接受了这样的现实,表现得无可奈何。

     有位部门经理是这样说的:“我就是个部门经理,也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奖励员工,也不能决定给员工涨工资,外面出更高的薪酬,员工跳槽很正常,我也没办法。”

     没有员工辞职的企业几乎是不存在的,但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要问三个问题:

     你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你真的尽力了吗?

     你真的做到了管理者的责任吗?

     这位部门经理的说法,很明显在三个问题里都是否定的答案,所以只能无力面对。

     试想,如果真的给予你涨工资的权限,给予你更多激励的权限,员工就会一直留下不辞职吗?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

     对于马云先生的话,我们必须重新建立以下思考:

     1. 对于金钱,什么叫多,什么叫少?什么时候算多?什么时候算少?

     在黑与白之间,还有“灰”。很多事情其实无法绝对化,需要灰度思考:

     创业初期,虽然是骨干人员,往往收入是低于正常值的,这是否算少?

     企业遇到危机时,需要减薪共渡难关,是否就一定会转身离去?

     刚踏入职场,同学进的那家公司薪酬多五百,是否一定要比较?

     ……

     每个人都希望收入越多越好,但是不是高收入的企业就能留住人,低收入的企业就留不住人呢?

     我们对于金钱,需要审视的绝非数字,而是要综合考虑所处的阶段以及更长远的因素,还有更多不可量化的因素,例如情感。

     对于金钱的价值观,我最想告诉朋友们一句话,那就是:“公平是我们必须要捍卫的,但计较却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2. 什么叫委屈?

     职场中,在压力、个性、情绪等因素综合的作用下,似乎把“委屈”一词放大了,如果没有职业化水平的控制,每个人心中评判什么叫做“不公平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经被一位女领导每天叫到办公室,然后让我给她去打杯开水,不知道这样的事情算不算得上“委屈”。如果你当作“委屈”,会怎么做?忍辱负重般帮人端茶倒水,还要强作欢颜?心里骂着娘,脸上陪着笑?

     很庆幸我当时是这么想的:无论是上级还是其他同事,我去帮忙倒杯水没什么。但每天让我进去帮忙倒水,的确也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更不是一件对于年轻人而言有面子的事,所以我是否应该更努力让她能尊重我,以后即使帮忙打水,也从“打杂”的想法变成真的“帮忙”呢?

     于是,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也赢得了她的尊重。直到有一天,我是主动走进她的办公室问:“要不要帮你带杯水”,得到的回答是:“不用,谢谢,一会我自己去”,我很清晰地记得当时微笑着拿起了她的水杯说:“没事,我帮你带一杯。”

     这个事情对我的心态修炼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相信对于所有的职场朋友而言,类似的场景会很多,但真的,结果好坏还是在于你怎么想。

     从心理上来讲,没有人喜欢做被人分配的工作,都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完全匹配某个人的内心,即使他是老板。所以事实是,哪里会有一点不委屈的工作?哪里会有完全符合自己内心期望的环境?

     相信阿里巴巴也做不到,任何一个公司都做不到。

     换个角度思考会更好

     的确,多数员工辞职,可以归结于不公平的薪酬或者上级的原因。但抱怨,即使是针对事实,却无法让我们变得更好。

     你需要做的,不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是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行为,去做好它。

    

     梦回华为,方能看懂管理初心

     谈问题,还是找解决方案?人心浮动,还是踏实前行?这是不同的“初心”。

     相对马云先生看似挑破世事的那句话,我更喜欢华为的方式,那就是做好自己,少抱怨,多提解决方案。

     外界的人,尽管喜好不同、褒贬不一,但不可置疑的是,华为公司强大了,它站在了世界级企业的层次。

     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问题,华为也不例外。

     难道华为就没有抱怨?当然不是,反而比普通企业要多得多!

     难道华为就没有辞职?当然不是,华为的流失率也挺高的!

     跟别的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离开了华为的人,都体会过“梦回华为”的感觉。

     不知道现在的华为人如何,但我在华为的时候可是经常吐槽:

     电脑不能放个人的东西,信息安全部查到了要罚款,不人性!

     系统密码要定期更换,如果忘了,公司解锁还要罚款,不人性!

     大热天的,要着正装,不人性!

     分配区域,想去的地方都去不了,不人性!

     员工卡里的福利费,取出来就要扣20%的税,不人性!

     ……

     太多的不人性。

     可是,有朝一日离开后,却总是“梦回华为”。

     因为离开后才发现,曾经以为的“公司洗脑”和“鸡汤”,却是真正的精髓所在。

     这最核心的就是华为公司“管理的初心”,它无比清晰地让我们体会到公司的强大、规范,以及给予我们个人的人生价值。

     用两句话来分享,华为公司管理的“初心”。

     第一句话:下属犯错,责任首先在管理者。

     让员工尽量不要受委屈的最佳方式,就是教育好管理者。

     这是所有华为各层级管理者必须深植于脑海的一句话。

     下属犯错,有各种原因,在你责备他之前,首先想想自己的角色是否到位?

     华为不允许“甩锅”下属,面对问题,首先是自我批评。

     在这样的前提下,你怎么会让员工受委屈呢?

     一旦管理者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就会避免“责骂”和“抱怨”的产生,一切对于问题的探讨都将回归事实的角度。

     这来源于华为公司的“自我批评”文化,早在2008年度华为的“自我批判大会”上,任正非发表的《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是圣人》中就提到:没有自我批判,就会固步自封。

     在中国企业的内部网络论坛中,很少有像华为“心声社区”那样开放的氛围,员工都可以对公司的任何一项政策和决定进行点评,有时说的很尖锐,很难听。

     有一次,心声社区的负责人找到任正非,说有条留言批评了某一位高管,这位高管就要社区负责人查到发这留言的员工工号。任正非的回答是:“好啊,把我的工号告诉他”。

     在这个平台上什么话你都可以讲,但谁都不允许去查是谁说的。在华为的心声社区,可以看到员工们怎么批评公司,并相互辩论。当然,真理会越辨越明,这样一种广泛参与的自我批判活动,对华为的很多重大政策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让员工心中的不满和怨气得到了释放。

     华为不去高喊“不要让员工受委屈”来获得共鸣,却是通过管理者的自我批判来实施“不委屈”或者“快速释放委屈”的解决方案。

     第二句话:强调人力资本的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的增值。

     这句话呈现了管理企业的初心,也是导向。

     《华为基本法》第十三条是这样写的: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

     由此可见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正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但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懂得这个道理。

     我们对众多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在没有人才培养机制的企业中,相对收入较高、富有经验的人才群体却是流失率最高的。

     原因在于,没有培养机制,就只剩下“利用”,一旦失去了稀缺性利用价值时,组织就会“计较”投入,而这类人才自然就会流向那些需要他们的企业,继续被“利用”着。

     培养人才,让人才增值,并不能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但却是让组织更良性发展的方法。

     华为就是这样一个公司,你加入我,就会得到培养,而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增值速度高于组织需要提升的速度。不管你在或不在公司,都希望你是一个得到了增值的人。

     所以,离开的人,不管是什么原因,几乎都会念公司的好,这样的企业一定不会差。

     我做了快二十年的企业管理培训,发现一个规律,但凡坚持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其工作氛围以及业绩表现都会明显优于缺乏人才培养的企业。

     即使它们仍然会“受伤”:

     悉心培养的后备干部被恶意挖走;

     新人入职一年内的流失率仍然偏高;

     培养了多年的中层人员仍然遇到瓶颈而离开;

     同行业另外一家企业不做人才培养,赚钱还比我们多;

     ……

     但是,这些企业大概率会发展得更好,员工会更稳定。

     没有绝对的投入产出,这就是做管理的初心:是要为员工负责,让他们增值,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还是说领了公司的薪水,只需要贡献你的经验和技能就好。

     当你面对员工提出辞职,当你也默默认同他所说的钱少或者受委屈,那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初心在哪里?如果找到了,那一切也还来得及。

     华为公司用这两句话来教育管理者,是帮助他们构建管理的初心,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格局,也成为了团队管理的价值观,也是底线。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格局,也成为了团队管理的价值观,也是底线。

     如果你想成为高潜力的管理人才,首先必须构建正确的“管理初心”,而不是醉心于所谓的工具和技巧。而我们的管理行为,就是将这些“初心”应用到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中,相信即使员工还用马云的话来讲辞职,你也会内心坦然。

     没有一个企业能完美,没有一个企业能所有人工作到退休,没有一个企业能让员工无抱怨,管理者更无法约束员工的发展选择,但一定可以努力做到,让每一个离开的人产生“梦回华为”的效应。(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格兰仕“挑战”天猫的背后,暗藏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关于用户运营的40段话,读懂的人已经赢了一半

     走进19家企业,连接5000+门店,发现的8个真相(独家揭秘顾客运营)

     为何大部分企业还做不好会员制?

     未来企业比拼的不是卖商品,而是服务人

     ●孩子王:经营1700万新家庭会员背后的组织秘密

     ●181年的宝洁,到底惹谁了?

     ●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为何能连续47年高增长,年入1215亿美元?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

     在于思维的认知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