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所庆征文·13】孙朝阳:我有故事讲给你
2018/7/13 17:30:00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孙朝阳,男,1993年10月出生。2016年9月考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两年前初来“东方鲁尔”沈阳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悠久的历史、新时代的活力,首屈一指的装备制造业和独一无二的联合国生态示范城……
很快,我融入了这个城市,也融入了研究所全新的学习生活。这里,我有几则小故事讲给你听。
一、以身许国
2016年,我刚来报道的时候,正值高温假期间,正式开始博士课程的学习生活。为了尽快进入研究所节奏,打算近期中午不回去午休。
有一天,吃完午饭回办公室,恰巧在电梯里碰到封锡盛院士。我向封院士问好之后问了一句:“封老师您中午不回家休息吗?”没想到封院士说:“不回去了,中午在办公室休息一下就行。”我当时就很自责,硕士期间一直午休,本以为当下放弃休息时间已经很上进,没想到,早已是院士的封老师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原来,在努力的程度上,我还是远远不够的!
去年十二月,我在水下条件实验室装配水下滑翔机的时候,看到封院士打开砂轮机,自己在那里磨零件,磨了好久,拿起来仔细看看。打磨了很多次,直到他露出满意的表情,才收拾好工具离开。
跟封院士的几次接触,带给我的感触颇多,难以言说。封院士已经是七十几岁的人了,这么大年纪还每天按时上班下班,精神矍铄,吃饭就和学生、职工们一起在食堂,在实验室也会亲手操持。这使我联想起此前顾心怡院士作报告时说的一段话:“我不知道你们是为了什么在学习。对于我,学习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振兴中国,争一口气。”以我的认识和理解,封院士和顾院士这些老科学家都有一种高尚的情结:心系国家,亲历身为。作为老一辈的接班人,我们年轻人首先应该传承的,便是这种爱国精神!
国家发展,我在其中!
二、不同概念
总会有一些“小事”,给波澜不惊的生活带来惊喜与感触。
小时候就知道“今日事、今日毕”的说法,但更为深刻的理解,却起因于导师俞建成研究员让我寄送一份材料。当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左右,我说:“今天这么晚了,明天一早寄出去是否可以?”导师说:“今天和明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于是,我赶紧联系快递公司,材料终于在当天便寄出去了。
今天晚上和明天早上,两个时间节点的差别,不是时针的转动,而是一种工作上的严谨,是一种科研中的认真,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从那以后,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旦将某件事情写到我的日程表中,就算是再晚,我当天也要把这件事情做完。
时间是一张网,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三、细节与耐心
在科研方面,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长航程自主水下机器人(AUV)的设计工作,具体做转向系统的方案设计。当时是我第一次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加工是否便捷?安装维修是否方便?强度能否满足要求?之前没有想到的,现在都要考虑到,因为设备一旦下水,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会关乎设备的安全。
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有时候,本以为这个方案可以,结果到了讨论会上就会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要重新修改。有一次,方案几经修改基本定型,本以为可以告一段落,结果老师指出了一个此前被忽略但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意味着设计需要从新开始。当时的确很失落,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况且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遍能够成功的。
后来,又不断改进、不断修正,现在转向系统的零部件已经加工完毕,进入装配阶段。也只有不断地千淘万漉,最后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身健志坚
在研究所还能感受到的是:大家都很注重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变人的体质,更能改变人的品格。”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的参加羽毛球运动,有的参加乒乓球运动,有的去健身房健身,有的参加跑步活动,每天中午所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篮球场: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充满朝气、青春洋溢。
再此之前,我算是那种和体育运动“绝缘”的人,受到身边运动气息感染,我开始和大家一起去跑步、去健身。经过半年的跑步锻炼,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从一开始的2千米,到4千米,到8千米,再到1万米,跑步变得越来越轻松,感觉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与身体素质一同提升的,还有我的恒心与毅力。年近百岁的中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曾说:“凡事有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越忙越要抽空练,练好身体常保健;决心信心加恒心,修炼身心意志坚。”现在逐渐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体育与教育一样,能使人更加健康、健全。
在沈阳自动化所六十年厚重的历史面前,我更像是一个认真翻阅史册的孩子,感谢前辈们的付出,让我有机会在这么好的平台上求学。作为年青人,我们也定会好好努力,在薪火相传中握好时代的接力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微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