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何去何从?
2022/10/25 21:32:32 思想潮

    

     作者 | 潇湘

     来源 | 潇湘经略

     华南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曾是隋唐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北宋最大的贸易海港;既是明清唯一的外贸港口,又是改开前内地唯一的外贸窗口。穿越两千载王朝兴衰,历史的尘烟未能隐去它的光采,岁月的风霜也丝毫不曾侵蚀它的地位。这就是中国的南大门——"千年商都"广州。

    不知何时起,"广州衰落"的说法悄然流传开来:在五花八门的城市榜单上,广州千年老三位置,逐渐为深圳、杭州、重庆等城市所取代。广州,是否真的已经走向衰落?未来,广州又该何去何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看城市的发展,最先要看的数据,当然是经济。广州的GDP跌出前三,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早在2016年,深圳特区的GDP就已迈过2万亿大关,取代广州成为GDP第三城。从那以后,深圳逐渐与广州拉开差距,广州几乎稳居第四的位置。然而最新数据里,广州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深圳。2022年上半年,中国GDP前五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重庆以1.35万亿略胜广州的1.34万亿。不少人惊呼,广州竟连第四的位置也保不住了。实际上,早在2020年上半年,重庆就曾以1.12万亿超过广州的1.09万亿。之后广州又以19亿的微弱优势夺回探花之位,此后二城之间的比分一直咬得很紧。重庆,是这些年闯出的一匹黑马。自从成为直辖市后,重庆便一门心思谋发展,凭借稠密的劳动力、广阔的土地资源与国家工业投资等优势脱颖而出,以汽车与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产业,GDP飞速增长。目前的重庆,是七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早已稳坐西南第一工业重镇的位置。2021年,广州还排名第三。当年,上海GDP4.32万亿,北京4.03万亿,深圳3.07万亿,广州2.82万亿,重庆2.79万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北上独一档,深圳稳坐老三,重庆已是广州的劲敌。如今,重庆依然在高速增长期,虽是内陆城市,但重庆地域之辽阔与整个宁夏省相当,市场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今年已经过去大半,广州能否守住GDP三甲之位,实在难说。但从"北上广"到"北上广深",再到与深圳竞争,再到如今与重庆相较,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接下来看看消费与房价。广州在消费上,依然当之无愧地属于第一梯队,将其他城市遥遥甩开。根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广州蓝皮书》,广州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全年实现10122.56万亿,较去年增长9.8%,排名全国第三。

    同期的另外三个超一线城市,北京为1.49万亿,同比增长8.8%,上海1.81万亿,同比增长13.8%,深圳9498.1万亿,同比增长9.6%。更直观的人均消费性支出,2019年疫情前,上海4.56万,深圳4.31万,北京4.3万,广州4.23万,名列第四。尽管在零售消费上,几个超一线差距不大,但房价可就有着天渊之别:根据房天下发布的2022年8月最新数据,深圳新房平均6.72万一平,上海5.63万一平,北京4.55万一平,而广州仅有3.43万一平。与房价相对,2021年深圳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2964元,广州则为12024元。在工资差距不足千元的情况下,房价相去近乎一倍。来到深圳,很难成为深圳人;来到广州,却还有一线希望。从房价角度看,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安家门槛最低的广州,无疑是普通人幸福感最高的超一线。再来看看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与生育率下降,未来的城市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2021年的人口数量城市排名中,广州排在第五位,前面有重庆、上海、北京、成都。

    2021年,人口两千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有四个:重庆人口3212.4万,同比增长0.1%;上海2489.4万,与2020年持平;北京2188.6万,持平;成都2119.2万,同比增长1.2%。广州以1881.1万名列第五,人口同比增长0.4%,深圳则以1768.2万名列第六,同比增长0.3%,二者差距很小。当然,对超一线城市来说,发愁的永远是人太多而不是人不够。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口结构远比人口数量重要。在这个方面,深圳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毫无悬念地胜出。2022年,深圳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有3.22%,而广州则为7.82%,深圳的人口结构要远远优于广州。不过,广州的年轻度依然位列全国第四。此外,第二名、第三名分别由同属广州城市圈的东莞与佛山获得。综合人口数量与质量,广州在未来几十年中,依然具有稳住第一梯队的潜力。消费有力,房价友好,人口年轻,那么广州的经济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广州之所以给人衰落印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能站在互联网大潮的浪潮之巅。根据202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名单,前100强的互联网公司地域分布中,北京以35家的优势独占鳌头,上海有15家,亦与其他城市拉开断崖式差距。此外,广州8家,深杭各7家,看起来难分伯仲。不过,前20名均花落北上深杭,广州一无所获。

    广州的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20-50名之间的腰部公司。如今,深圳有腾讯、华为,杭州有阿里,原本从广州起家的网易也搬到了杭州,实属憾事。提起广州的互联网头部大厂,竟只有腾讯的微信事业部与网易游戏。广州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着实未能匹配上一线城市应有的水准。每个超一线城市,都有自己的位置。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这两个地位无可动摇,其他城市也不敢有非分之想。至于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全家最受宠的小女儿,正一心往金融与科技中心的定位靠拢。从金融看,深圳有招商局、中国平安;从互联网看,深圳有腾讯;从电子产业看,深圳有华为;从新能源看,深圳有比亚迪。相比之下,在高新领域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代表性企业,更多扮演着加工厂角色的广州,着实有些尴尬。如今,深圳的金融产业大局已定,围绕深交所成长的金融产业,不可能再迁至广州。一山不容二虎,随着未来深港一体化的逐渐加深,广州更无望成为金融中心。另一方面,广州最引以为傲的地理优势,深圳也有。尽管广州港目前依然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但国家定位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的深圳港,亦颇有后来居上的意味。2020年,深圳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超过广州。2021年,深圳港吞吐量2877万箱,广州港2447万箱,已经拉开差距。若不出意外,深圳对广州的强势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其实,广州也有自己的定位:广州,本是当仁不让的商贸中心,这是持续了两千年的优势。曾经,全国各地的瓷器、茶叶、丝绸都从广州走向世界,明朝时期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都经由广州流入中国,清朝时广州的十三行甚至富可敌国。到了新中国,有着"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更是中国冲破经济封锁的唯一的外贸窗口。

    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便一直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与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与标志。有着全中国第一家超市、第一家商场、第一家现代购物中心等商贸领域的诸多第一,改开后二十余年,广州一直独步中国,风头无两。在实体经济时代,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小商品,小到衣帽鞋袜,大到家电化工,都到广州进货,在广州进行交易。泰山不让土壤,故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是星罗棋布的批发市场,撑起了广州的繁荣。直到马云横空出世,淘宝京东拼多多一拥而上,消解了这一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差的缩小,实体商贸不可避免走向萎靡。曾是广州王牌的广交会,全年成交额从2012年的687亿美元,下降至2019年的590亿美元,2020年之后,广交会连续三年转变为线上交易。更别提各地都在争抢发展机会,如今北京有服贸会,上海有进博会,曾经专属于广交会的荣光越发变得黯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广州的大小商铺也就逐渐冷清下来,再叠加疫情影响,曾经摩肩接踵的上下九,如今已是门可罗雀。尽管广州也有许多淘宝村,但电商小商贩们上交利润分成给各大电商,最终成为其他城市的税收收入,广州难免"为他人做嫁衣裳"。在互联网时代的博弈中,广州贸易中心的角色,就这样为源自杭州的电子商务所消解。广州人非常务实。务实揾钱,成就了广州遍地开花的小商贸;但或许也是过于务实,不愿天马行空冒险,而错失了富贵险中求的互联网浪潮。故此,尽管广州也曾孵化出网易与恒大,但最终果实都被别的城市摘取。此外,广州近年来在城市发展战略方向上的摇摆不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广州的城市规划雄心勃勃:东进黄埔,西联佛山,北优白云,南拓南沙,还要建设花都、从化、增城三个副中心。资源过于分散,也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时间。不过,广州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产业发展较其他一线城市而言过于低端。广州以人口密集型的小微企业为主,头部企业少,高薪岗位数量少,高端人才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为证:2021年,广州个税总额仅有462.5亿,人均个人所得税2458元。同期上海总额2152亿,人均8652元,北京总额1858亿,人均8488元,深圳总额1146亿,人均6526元。广州与这三大一线之间,已经不在一个竞争区间了。高薪纳税者,大多来自金融与互联网行业。偏偏这两个行业,都是广州的短板。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从业者在网上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加,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前排大厂员工,却大多不在广州。缺乏高薪高话语权人才,导致广州在网络舆论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年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广州的基本盘小商业实体经济遭到巨大打击。民营经济的疲敝,又大大削弱了广州的活力。唱衰广州的声音,也就甚嚣尘上。其实,广州作为特大城市的资本最为雄厚。相较于有两千年历史的广州,北京在金朝才首次成为首都,上海到近代才开埠,深圳更不必谈。广州的底气,源自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州除了是珠江海港,还是三江汇流的河港,河网密布,水运便利,背靠整个珠三角丰富的农业资源。广州港位于我国的最南端,终年不冻,不仅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沿海与远洋交通运输枢纽,也是世界海洋交通史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最重要的是,广州远离中央王朝的政治核心与产粮腹地,这是历史上其他优良港口都不具备的优势。

    因此,开放广州对封建王朝是最为安全的选择。如今的广州,又增添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身份,在未来将成为经济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这就注定了广州的地位不可能为重庆、杭州、成都等城市所取代。从这一点上来看,广州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地理位置相近的深圳。尽管深圳在经济方面早已取代广州,但广州的定位本就不是与深圳争夺经济鳌头。不比其他几个二级税制的大城市,有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优势,身为省会的广州,要辐射带动整个广东。坐拥丰富的高校资源与医疗资源,广州接收从深圳"退休"的中年打工人,为深圳提供源源不断的大学毕业生,为深圳人解决疑难病症看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州既要与深圳竞争资源,又是深圳的"大后方",承担着深圳乃至整个大华南地区发展的社会成本。既承其重,稳戴王冠。任他城头变幻大王旗,只要华南地区政治中心的定位不变,广州就不可能被深圳彻底取代。综合来说,广州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桥头堡、作为华南地区综合中心的重要性不可动摇。广州衰落,也衰落不到哪里去。超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如果说上海是美人的衣香鬓影,北京是世家的庄严厚重,深圳是搏命的奋斗子弟,那么广州,更像是倦淡的富贵闲人。

    在上海人下楼做核酸都要西装革履时,广州人穿着拖鞋懒散行街;老北京侃爷劲儿劲儿地攒局时,老广用平价糖水与肠粉慰藉着外乡人;深圳人恨不得把一天掰成48小时来搞钱时,广州人喊着"三点几啦,饮茶先"就跑了路。广州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温暖的气候,带给广州阅尽繁华的厌倦,贴近平民的包容,优裕太久的懒散。改革开放初期,世界的新鲜空气尽从广州流入,白天鹅宾馆、友谊商店,曾是万千内地青年心中圣地。比之当年的独领风骚,广州的确是没落了。但实际上,广州只是回到了它在历史上常有的位置——难再上去,却也不会再下。正因为底气太足,所以老广们并不关心广州的衰落。谈起广州衰落,他们大概会回答:"衰落就衰落咯,得闲饮茶先啦。"确实。对普通人而言,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远比虚无缥缈的排名要来得重要。

    在广州日日得闲饮茶的年轻人,此后一生无论去到哪里,广州的闲适生活都将与你同在。广州,是一场流动的早茶。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