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经济数据出炉,这几个地方竟逆袭翻盘!
2022/11/8 22:01:58 思想潮

来源 | 智谷趋势
作者 | 暴雨
11月2日,全国31省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全公布完了。
有几个发现:
一是以山西、内蒙古、宁夏等为代表的能源大省赢麻了。
二是6大经济强省,仅有山东(4.0%)、河南(3.7%)和浙江(3.1%)跑赢了全国平均增速。
三是“小透明”的福建和石家庄逆袭了,怒刷一把存在感。
四是两大最受关注的拉锯战纷纷反转,比如北京VS上海的“中国经济第一城”之争,上海反超。

(图表来自公众号:GDP国内生产总值 另注:截止11月3日下午5时,乌鲁木齐、兰州、拉萨尚未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中西部能源大省异军突起
大洗牌,真的是大洗牌。
前三季度实际GDP增速最快的5个省是山西(5.3%)、福建(5.2%)、江西/内蒙古(并列5.0%)、宁夏(4.9%)。

上半年山西省就是全国GDP名义增速第一(20.43%)了,宁夏是全国GDP实际增速第一,到了前三季度无论是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山西省都是全国第一。
大家有没有发现,山西、内蒙古、宁夏这几个中西部省份,都有一个共同点——能源大省,有非常丰富的煤炭、煤电或石油资源。
再结合下国际大背景,俄乌冲突下国际能源价格飞涨,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东部沿海省份的增速不是它们几个的对手了。
前三季度全国领跑的山西,工业尤其是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的贡献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快于全国(3.9%)5.8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8%,制造业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4%;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9.0%,非煤工业增长10.9%。
在能源大省异军突起时,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则有些平淡。
比如“经济第一大省”,以及千年老二江苏,不约而同交出了2.3%的增速,不及全国水平。浙江3.1%的增速,也就比全国水平高0.1个百分点。
说白了,在今年靠海吃海的,不如靠(矿)山吃山的。
宁德狂奔,福建为何成黑马?
最出其不意的,恐怕是一直被低估的福建了。
一直以来,福建都全国都是不显山露水的那一位,但今年的增速确实很惊艳,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速达到5.2%,位居全国第二,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总算为东部沿海省份挽回了一点面子。
福建今年为什么如此生猛?
还是离不开能源暴涨这个因素。
靠海吃饭的福建是石化大省,不仅有泉州和漳州两个千亿级石化航母,今年9月总投资超700亿元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也签约了。
按照福建省的规划,到2025年,福建省石油化工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此外,还有一个不太被关注的因素——正如福建省统计局工交处分析所提到的,在前三季度,“数据据凸显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这一点也能从福建的社会零售数据中侧面反映出来,因为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是最容易受疫情影响的。
前三季度,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88.63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4.1%的增速,足足比全国0.7%的增速高了3.4个百分点。
从福建省各市的数据看,过半城市的增长都在5%以上,速度上属于全国第一梯队水平了。
比如宁德市,居然跑出了10.9%的增长率,增速福建全省第一。漳州市,增长6.8%;厦门市,增长5.9%;龙岩市,增长5.9%;福州市,增长5.8%。

坐上新能源东风,宁德市一路扶摇直上,双位数的增长,不愧是中国的“新能源之都”。
2020年的时候,宁德市在福建还只是老八,但去年连升三位,赶超了龙岩、莆田和三明,变成了老五。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贡献突出,增加值同比增长33.9%,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8.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5%。
宁德时代不仅“奶”着宁德市,还“奶”着福建省内多市。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最近,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大涨,福建本土企业宁德时代在省内多地扩充产能。
比如,2022年2月,宁德时代投资250亿的重点配套项目落户福州;9月,宁德时代投资130亿元的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在厦门迎来开工。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与泉州的“双雄争霸”又有了新剧情。
长期以来,福州被认为是最尴尬的省会城市,经济体量比不上泉州,知名度比不上厦门。
但风水轮流转,2020年,福州成功晋级万亿GDP俱乐部后,与泉州的争霸战越发胶着。2021年,福州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以超过泉州20亿的微弱优势,拿下福建省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并在同档位城市中海赶超了西安、南通等城市。
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热,福州就遇到了泉州的大反攻。
今年上半年,泉州(5637.87亿元)领先福州(5442.68)195.19亿元,算上三季度,前三季度的差距居然被拉到了584.02亿元。
按这趋势发展下去,泉州大概率会拿回“福建经济第一市”的宝座。
省会城市增速第一,“国际庄”怎么“开挂”了?
最让人迷惑的是“国际庄”石家庄。
目前省会城市仅剩拉萨、兰州、乌鲁木齐未公布数据。在已发布的省会城市GDP增速中,石家庄居然一骑绝尘,前三季度跑出了省会城市GDP增速第一的成绩。
1-9月,石家庄GDP达到5253亿元,同比增长了7.1%,比河北省的3.7%高出了3.4个百分点,比全国3.0%更是高出了4.1个百分点。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石家庄就跑出10.1%的经济增速,是唯一一个增速超过两位数的省会城市,领跑全国。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石家庄长期是个“小透明”般的存在。特别是近10年,传统工业逐渐失去优势,又缺乏新兴产业的补充,全市经济增长放缓,GDP排名也一降再降,从全国前20逐渐掉到30名开外。那怎么今年就突然“开挂”了?
有网友解读:根本原因在于石家庄的自我觉醒,自我鞭策,自我转型。
其实也不无道理。
去年至今,石家庄立下了多个雄心万丈的Flag:
第一,到2025年,GDP突破10000亿元。
第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8%以上、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总量突破7000亿元。
第三,7月25日再次自我加压,发出“动员令”,提出大干三季度、决胜下半年,要完成7300亿元的目标任务。
石家庄的“开挂”,最关键的是工业经济振兴。今年,石家庄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推动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商贸物流产业,全力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工业经济振兴,打头阵的是医药产业。
很多人不知道,石家庄是中国的“药都”,医药产业是石家庄的经济支柱。
近年来,疫情下,石家庄市高新区内河北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石药集团巨石生物科技产业园内的mRNA疫苗产业化项目、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颗粒等与疫情相关的产品,都是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代表。
电子信息产业,也是石家庄的新希望。中国新闻周刊今年1月报道,去年以来石家庄累计引进华为、中睿信、正清和等67家企业,先后签约53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代表作”就有海康威视石家庄科技园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万亩生物医药产业园、鹿泉区的2.6万亩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也在加速建设中。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石家庄重回全国前30强,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中国经济第一城”再易主
今年上海与北京之争,无疑是最具悬念的。
这几年来,北京对上海步步紧逼,试图超车。2021年,北京、上海纷纷迈入了GDP 4万亿时代,奈何仍有一点点差距。
今年,北京不是没有赢过。
二季度,上海开局不利,GDP下降了13.7%。
于是,今年上半年,增速也不明显的北京,以微弱优势超过上海,首次登上城市经济总量冠军的宝座,打破上海数十年对“第一城”的垄断。
不过,上海的“回血”速度很快,别看它整个上半年下降了5.7%,加上第三季度,前三季度GDP增速虽然还是负数,但已经追到了-1.4%。走出了V型反弹路线,足以见其第三季度有多给力了。
结果就是,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以3.09万亿的GDP总量,力压北京的2.99万亿(GDP增速0.8%),以近1000亿的领先优势,迅速反超。
上海是怎样“逆袭”的?
从行业看,主要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比较迅猛,同比增长6.2%和6%。上海不愧是为中国内地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

上海的反超底牌,还有工业。
上海的工业生产已经连续4个月实现月度增长,其中9月份工业总产值达到4041.2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至42.5%。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分别增长65.4%、13.8%和5.8%。
而北京的上半年仅有0.8%的增速。
其中,工业同比-15.2%,降幅较大。
为什么这样呢?
北京统计部门其实给出了官方解释:前三季度,如剔除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因素,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国民经略文章曾有解读,去年一年,北京就生产了50亿支新冠疫苗,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公司贡献的产值就超过2300亿元。
借助于新冠疫苗产能的巨量扩张,北京医药制造业产业同比增长2.5倍,占工业比重从此前的11%大幅增加到30%。
但今年以来,新冠疫苗接种量大幅降低,今年接近11个月时间,仅新增接种6亿只左右。于是导致前三季度北京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50%直落到如今的-57.9%。
不过,北京被上海反超,除了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的腰斩,还与第三产业有关。
工业并非北京的底色,北京的经济支柱和引擎是第三产业。曾有媒体报道,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8%。1953年至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7%。

前三季度,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27.3亿元,增长3.5%。对比年增长率,就很容易看出问题所在了。
细分看,消费方面,在各类促消费政策叠加支持下,前三季度的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仍下降了4.5%。
在多地今年新能源车大爆发的时候,北京虽然有车辆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的带动,但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了13.1%。
再看看餐饮,餐饮行业收入752.4亿元,下降11.6%。
为什么会这样,估计大家也懂,此处就不展开了。

重庆领跑四大直辖市
四大直辖市里,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重庆都领跑四大直辖市。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的GDP规模终于突破了2万亿大关,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83.17亿元,同比增速3.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6.2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75.27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93.53亿元,增长2.5%。
作为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重庆的二产增速比一产、三产更明显。前三季度,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1-8月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3.1%,较8月份回升31.3个百分点。
特别是高技术产品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影像投影仪同比增长17.4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5倍,服务机器人增长41.1%,工业机器人增长38.9%。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第四级——成渝都市圈正在快速崛起。
而今年1-9月,重庆GDP是20835.06亿元,广州是20735.40亿元,重庆取得了一时的微弱领先。
不过,在过去两年,广州与重庆拉锯战的故事,开头都是重庆半年超广州,但年底冲刺后广州反超重庆。
比如2020年上半年,重庆超广州,全年广州反超重庆。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熟悉的剧情是否会再度重演?
广州仍有机会翻盘的。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新京智库 《GDP增速全国领先,“国际庄”爆刷存在感的背后》国民经略 《刚刚,中国经济第一大市,再次易主》真叫卢俊 《失去60天后 上海靠什么夺回GDP榜首》新周刊 《名字最村的省会,终于翻身了》中国新闻周刊《 31省公布三季度GDP,山西领跑,还有一省成“隐形黑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