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来信:成都这所高中,是个宝贵的“异类”
2022/11/10 20:09:00 思想潮

作者 | 谷雨天(成都退休中学教师)
原创出品 | 思想潮
我拿起笔打算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心情是有些愉悦的。一位比我年轻的老朋友新近出任新建公办中学校长。他邀请我对他和他的学校做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因为他了解我对基础教育的思考和观点,我知道他是难得的真正潜心办学也知道怎样办学治校的校长。所以,我这个已经退休的教师也无法婉拒。因为是新开办中学,高初中各有一个起始年级,教师一共“直招”、“社招”了61名,研究生就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平均年龄二十来岁。这是好事。按照惯常思维,中老年教师占一定比例,老带新,似乎才能让人放心。我并不这么看。有经验的教师在把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的同时,也会把弊端、毛病,甚至是带根本性的问题代际传播,比如课堂教学缺乏有价值的质疑、辩论、探究,比如将课堂教学等同于技术(技巧)活等等。到现在为止,我大概听了不少于六十节高、初中课,节后,几乎涵盖了所有开设的学科。从学生的角度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的感觉是:从这所学校(还是说一下学校名字吧:新都一中北星中学)我似乎找到了对教育可以怀揣些许希望的依据;对教师值得期待的信心。他们虽然年轻,但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未表现出以往新教师常常会有的生涩、怯场、走教案情形,反而有几分90后00后特有的“老练”与成熟。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有些课堂上,不乏学生主动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质疑精神比什么都宝贵!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思考。中学生们开学伊始,就喜欢上了这群90后、00后老师们,这真是令人欣喜的好兆头!每次课后,我都与他(她)进行过或长或短(视授课教师的时间安排而定)的交流互动。因为我不是抱着找问题的心态,而是学习、受教(我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观察、探讨的目的。我也希望他们和我一样,换个角度看待听课这个事。与别的学校一样,学校会对每位老师提出听课的要求。你从惯常思维角度看,听课是任务,是负担,是被管理;换个角度看,则是福利,是便宜,是完完全全的利己。听不同学科的课,一则能丰富知识,帮助自己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二则可以感受到学科之间的相互融通和内在联系;听同学科的课,既可以获得启发帮助,也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不用付学费就可以收获这么多,何乐而不为呢。我需要了解他们,需要走进他们,才能真正懂得并理解他们。当然,这只是开始,我的观察和研究还得继续。但不管怎样,走进一所新办的新运行机制、新教师、新管理团队、新气象的中学,使我自己仿佛也年轻了许多。我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批评的确不少。学生厌学较为普遍,教师厌教同样比较普遍。这是这些年来基础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个见怪不惊的,也是不争的现象、事实。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一个原因,在我看来可能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目的太单一,太片面。由此带来的学生学习目的太单一,太片面造成的。当然这只是众多厌教厌学缘由的其中一个。从教师的角度看,教育教学的真实(指写在教案上和课件上的与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目标不一致)目标单一和片面,是指以考试为目的,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也就是我常说的,把“教育学”活脱脱地变成了“教考学”。这也是北星中学年轻教师们在雄心勃勃的一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带领下,试图有所改变、有所作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有90后教师告诉我:他(她)不希望像自己做中学生时遇到的多数老师那样去进行课堂教学。虽然感恩自己老师的辛苦付出,虽然也能考出不错的分数,但分数的内涵价值却未必高。他们希望自己能在北星中学这个教育天地里成长为有知识力量、有文化力量,更有思想力量的教师。成为这样的教师,她(他)的生命是丰满的、充满张力的,同时也就能把谋职谋生上升到事业,再把事业上升到职业美学的层次。年轻老师们在许多方面还嫌稚嫩,他们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但有了崭新的不一样的开端,未来可期。应该说,我从北星中学似乎看到了基础教育的希望,尽管这种希望还只是一颗种子刚刚萌芽,还需要悉心呵护、培育,还需要经受各种考验才能长大。我愿意尽我所能,陪伴这所新学校成长,陪伴她成长为师与生的精神家园。我对北星的观察将继续,我的北星调研会不断深入,不回避问题,不惧怕困难。并把我的感受与体验与大家共享,为了我们的教育。
2022年11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