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2022/11/23 18:40:26 思想潮

作者 | 黄汉城
来源 | 智谷趋势
继江苏26年来首次登顶中国第一制造大省之后,长三角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两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浙江进出口额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为2.87万亿元、1.03万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1.7%。
不对比,就不知道玄机所在。
同期,广东进出口额增速1.9%,江苏8.5%,全国平均水平9.5%。上海还没有公布,不过前三季度(1-9月)上海的增速为5.6%,相信1-10月的增速跟这个差不了多少。
换句话说,今年1-10月,浙江进出口额增速远超几个经济大省,差不多是江苏的2倍,上海的3倍。
相较之下,你就知道16.0%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了。浙江这个民营大省,不知不觉中,已在全国内外循环的经济格局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何浙江的表现如此惊人?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戏。
世界循环格局的巨变,已经来到了脚下,而普通人浑然不知。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
今年,浙江进出口规模增速远超几个经济大省,这万丈高楼般的成绩,严格来讲还不算是平地而起。
痕迹,早已可寻。
2015年,浙江进出口规模超过北京,跃居全国第四。
2021年,浙江进出口规模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三。
也就是说,过去七八年来,浙江的增长一直十分凶猛。
我们需要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里,看待浙江异乎常人的表现
为什么如此不一般呢?主要两个原因。
一个是浙江独特的基因。一个是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

先看内因。
众所周知,浙江的民营经济一直很发达。但普通人不一定有意识到,民营经济发达同时又意味着什么?
慈溪的小家电、永康的五金、绍兴的轻纺,义乌的小商品……这些都是从时代的夹缝中恣意而生,在草根的形态中聚拢起一片乐园,撑起了浙江GDP的半边天。
草根经济发达的潜台词,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其所构建的产业,多为工序相对简单、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
其中,既有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家电、通用机械设备等机电产品,后者虽然涉及到物理、电子学原理,但元器件的规模,以及复杂精细程度还是低于电脑手机的。
这些产品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够在较小范围内组织生产。
很多浙江企业在造出一双鞋,一台风扇,一架刨床时,能够在国内找到绝大部分原材料和中间品,加工后就拉到海关出口,整个过程不怎么依赖于国外供应链。
所以,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也导致了本土产业链相对比较“独立”。
请大家记住这个结论。这一点很关键。

反过来看其他几个经济大省。
广东、江苏、上海有很多港澳台及外资企业。昆山是“小台北”,太仓是“德企之乡”,巅峰期时外资企业贡献了东莞工业总产值的七八成,外资在上海占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有不少外商企业属于全球布局的跨国公司,它们给广东、江苏、上海带来了显示器面板、汽车制造、半导体等诸多产业。
这些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工序复杂,需要全球深度分工合作。广东、江苏、上海成为了整条供应链上的某一环。
就拿最经典的苹果手机来说。19年中国大陆的供应商只占15%,大量中间品从海关进来之后,经加工又重新出关了。


所以,广东江苏上海外资经济发达,也导致了本土产业链相对不够 “独立”。
最后形成的局面,就是浙江的一般贸易比重较高,而其他几个大省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大。
从数据上看确实如此。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比重分别为79.4%。而上海59.7%,江苏57.4%、广东54.5%。浙江要高出二十个百分点以上。
那么,浙江的制造业拥有相对更为完整的产业链会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来看沿海某省就知道了。
半年前,广外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张志明在分析该省外贸增速下滑时指出,该省是加工贸易大省,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加工贸易市场出现流失,部分已被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挤占替代,同时,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企业也在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到外贸增长。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该省省会外贸失速,则与其对东盟地区的进出口下降更为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其省会对东盟外贸额下降15.9%,而对港外贸额则下降4.3%。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与产业链向东盟转移有关。
加工贸易大省就是这样。
一旦遇到疫情全球供应链中断,或者本土发生产业转移,就会出现两个影响,一是进口中间品的规模减少了,二是没有了前端的进口,所谓的加工后再出口也就不复存在了。进出口会同时变少,对外贸增速提出挑战。
回到浙江这边。
2021年浙江进出口总值4.14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达3.14万亿元,占比达到75.8%。
今年1~10月,浙江进出口总值3.9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达3.03万亿元,大涨19.8%,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14.9个百分点,总量已占全省的77.9%。
拆细点看,同期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9.8万家,其中民营企业9.1万家,增加6.9%,占到全省所有进出口企业的92.8%,远远领先国资、外资企业。
民营经济强盛,相对独立产业链,这两个因素便是支撑浙江进出口大涨的底层逻辑。

全球供应链重组,处于产业链中端位置的浙江,受到的影响反而比处于产业链更高端位置的省份要稍微小一些。
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开的玩笑?
当然,我们要理性客观看待供应链重组。
自16世纪欧洲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的产业转移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从美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每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经济体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只是顺着历史的长河来到了这个滩口。只要顺利趟过去,后边便是更加自主的供应链,更加高精尖的制造业。
不用过于放大。当然也不能麻痹大意。
参考资料:每日经济新闻《广东外贸变局,谁来撑起大局》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