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幼师的“公开抗议”,折射出了幼教界的什么问题?
2022/12/8 21:01:00 思想潮

    

     来源 | 日敦社幼师学园

     上周五,一场幼教网络直播培训会炸开锅了。这场培训为期一天,在进行了半天的培训之后,下午的部分内容并不尽如人意,引发了个别老师的争议。有位教研员说了心里话,大意是说老师是真正的实践者,各类专家应该跟一线老师学习,有时候理论会与实践、与孩子的表现严重不对称。

     学术有争议是很正常的现象,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也长期存在。但在因缘际会之下,这次争议引爆了幼师群体长期以来被压抑的不满,大家纷纷留言评论,甚至开始按地区线上加群,直至留言区被禁言……

    

    

    

    

    

     ● 直播间聊天截图 | 上下滑动查看

     老师们的抗议并非针对这次培训,而是控诉了目前幼教行业不容再继续掩盖的问题:强制的培训教研过多,规定的笔头任务过重;专家的指导意见太多、太乱、不切实际;要少加班,要涨工资,要把时间还给老师……

     这是极少见的幼师群体在公开场合的抗议。相信能说出这些话的人是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希望幼教越来越好的人,否则他们早就麻木了、离开了。

     幼师群体沉默太久了,也忍耐得太久了,一直以来都比较畏惧权威、顺从上意,在各种不满的场合中往往选择明哲保身,屈服于现状,显得有些软弱。

     这次爆发来得“刺眼”又“耀眼”,一些不敢发声的老师称这些评论的老师是“勇士”、“孤勇者”,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倾诉了幼师群体的身心已被消耗至极限的事实。

    

     对于幼教行业的吐槽并不新鲜,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问题,早年间就有幼师“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的行业劝退笑话。

     曾经的幼儿园,孩子们上高控的集教课,缺少自主游戏和丰富的学习材料,这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肉眼可见的是,这几年幼师越来越不幸福了!有些人还陷入了痛苦之中。

     各个地方都在推动标志性的课改,想要有一些显著的成果,各色项目纷至沓来、全面铺开,在热闹和疲惫中折腾了老师、迷失了自我。

     面对“日新月异”的工作内容变化,无休止的创新和任务的累加,幼师变成了一个高强度的脑力+体力的劳动者。不只是新教师无所适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也适应不了现在的教育模式,不是她们不愿意学习新事物,而是新事物的到来裹挟着太多不切实际、难以消化、形式主义的东西,需要去明辨和剔除。

     有一个网友几年前从小学语文老师的岗位考到了离家更近的幼儿园,她形容这是“灰暗痛苦的三年”,在真实经历的对比中,她发现幼儿园的工作强度要大很多,也复杂得多,自己陷入了严重内耗的状态,身体没有活力,整夜睡不着,月经不调,过劳肥,心情总是烦躁,最终确诊抑郁。

     消耗老师必然会反噬教育——老师没有精力和耐心与幼儿互动,会敷衍、忽视幼儿,甚至变成“领导面前的羊,孩子面前的狼”。以至于有人质疑,幼儿教育是不是在“伪进步”中“真倒退”了?

    

     ●小朋友的心声:“老师都蛮凶的。”

     不管是研究表明,还是代入我们的生活常识,一个身心健康、情绪平和的老师,更有利于培养一个内在发展稳定充足的孩子——他的期待会被看见,能获得更多自学和挑战的机会;他的求助会被智慧地引导,更有意志力和内驱力;他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处理好情绪,学会和他人相处……这些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源,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很多幼师年轻时来到幼儿园都是比较单纯的,没有人想变成凶巴巴的老师。如果幼儿园的环境没有让人变得更好,反而变得更“坏”,这会是巨大的问题。

     尽管同样是钱少事多,但十几年前的幼儿园老师们不会经常加班。虽然一日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但是老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也更从容自在,很多老师感叹:“以前做幼儿园老师感觉更幸福!”

     做过很多尝试,吸取了经验教训之后,幼儿园亟待回归那种平静的生活状态。

    

     我们总是期待着幼儿教育能够由上至下发生一些好的改观,但是在制度、环境好传统惯性思维的严密笼罩下,这种改变发生得很缓慢。

     作为坚持在一线的老师,你可以做什么来改善现状呢?

     ■ 不主动内卷

     如非必要,不要急于去迎合那些让你感到疲惫的工作。如果人有太多的欲望,事事都想让人满意,压力会很大,身体会疲惫,情绪会消沉崩溃,反而失去了做这个行业的初心,毁掉了自己的健康快乐。

     就像做环创,隔壁班的好不好看跟你有什么关系,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环创,把自己笃定的、坚守的想法捋清,并尝试着沟通,而不是盲从。

     在接到一个工作任务时也不要着急去赶工,在欠缺考虑的情况下很容易出错、返工。思考、沟通先于行动,往往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 敷衍什么,都不要敷衍孩子

     陪伴幼小生命的成长是幼师的初心,也是使命。工作中的许多快乐和温暖都是孩子们带来的,他们值得老师用心地对待。在烦躁的时候深呼吸3下,平静下来,避免向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假期自主学习一些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有趣知识,这是大脑的智力游戏,比起刷短视频来说,学习和创造能给我们带来更长久的愉悦感。这样在以后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加入更多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而不总是以抄袭、应付来交差。相信你的坚持会让孩子们变得有所不同。

     ■ 让创造好生活变成一种信念

     陶行知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说坏的教育。”如果老师每天都在过着坏的生活,拿什么来做好的教育呢?

     幼师要让创造自己的好生活,变成一种信念。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周末去跳跳舞、跑跑步,运动会带来快乐的多巴胺,而且身体好了,心情也会更舒畅。

     多到公园和郊外走一走。身处大自然中,人的血压会降低,心率变缓,心情也会更好。自然环境对人心理健康的好处,无论是自身幸福感还是认知功能都有影响。总的来说,身处大自然中时,人们会更加快乐。

     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避免内耗。好的工作可以带到生活里,但是不好的工作需要和生活隔离,这种时候就当工作“只是让我们活下去的工具而已”,今日事今日毕,不将烦闷的事郁结在心。

     ……

     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值得,真的想做一名好幼师,那请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去看看那些曾经照亮过你的前辈,去努力成长为你想成为的老师,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也去照亮他人。但如果你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对教育的热忱,只有抱怨,再坚持就是无尽的消耗,那就试试其他行业吧。

     希望留在这个行业的你,不被错误的风气同化,坚持自己的初心,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