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支持取消健康码?
2022/12/12 20:05:00 思想潮

作者 | 魏英杰来源 | 冰川思享号
12月12日零时,“通信行程卡”官方微信公号发布了一则公告: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
虽说这是运营方发的公号,但说的很明白,是“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换言之,这不是单方面下线,而是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

图/“通信行程卡”公众号
行程卡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上线的行程查询服务,在这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人前14天(后来是7天)到访过的地方。
说白了,这就是基于手机定位功能而开发的一项应用。通过这项应用,既可以结合流调掌握一个人的行踪,也可以防止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进入公共场所。
01
原来,行程卡分成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种(国内后来都是绿卡),其后又增加了星号标志,用来警示个人行程中是否包含中高风险地区。大约是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出台后,行程卡取消了星号标志,但仍保留其行程查询功能,在疫情防控中广泛应用。
对于行程卡本身,我没什么意见。虽说它实际上是在收集和调用个人出行信息(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但是,在疫情防控阶段,即便没有这种应用,有关部门也随时可以获取这些个人定位信息。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这属于技术侦查手段,执法部门要主动实施这一技侦手段,需要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
不过,细心的人会看到,行程卡通过一种方式绕开了法规要求:个人在获取行程卡信息前,要先“同意并授权”运营商进行查询。也就是说,这是你自己要求查询的,而不是有关部门或运营商主动收集的。
问题是,当你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到另外一个地方,有关人员会让你出示行程卡。这就变成了,你在有关人员的要求下,“主动地”展示了你的个人定位信息。你要是不“主动”出示,你就没办法通行。所以,对此你还能说什么呢?
图/作者供图
但在具体使用中,行程卡确实有不少弊端。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被一些地方当作“层层加码”的工具。
大家还记得吧,原来你到一个地方去,如果行程卡带星号(也就是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要么被拒之门外,要么会要求你进行若干天的集中隔离和居家监测。还有的地方,只要是行程卡带星号,就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样一来,行程卡就异化成了过度防疫的手段。行程卡不光限制了人员的正常流动,对物资运输也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大量货车司机因为行程卡带星,经过所谓中高风险地区,被迫在途中滞留,甚至眼睁睁地看着车上的生鲜食品整车烂掉。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行程卡只能定位到地市一级,而不能定位到区县或更小地理方位,所以只要某地存在中高风险区域,这个地方的居民要到外地去,就一律被打入另册。这压根就不是什么精准防控,而是在开疫情防控的“地图炮”。
所以,在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特别是对疫情风险区域进行重新划定后,只能定位到地市级的行程卡,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行程卡退出疫情防控的舞台,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02
经常与行程卡一起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更高的是健康码。据悉,行程卡诞生后,被调用的次数高达数百亿次。
健康码的使用次数,恐怕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使用到健康码。疫情防控时期,健康码名副其实是一个人的“良民证”。
这里不去多说健康码的利弊。只说一点,在目前已经不展开全员核酸检测,进入公共场所也不用出示健康码的情况下,健康码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是否也该正式下线了?

图/图虫创意
不做核酸检测,就不能精准监测到每个人的病毒感染风险,而不能精准地判断这点,也就谈不上给这个人赋绿码、黄码或红码。而且,如今无症状或轻症患者均可居家隔离,那么对确诊患者赋红码以及对可能存在的密接人员赋黄码,也就失去了意义。
更何况,按照现在一些地方“阳性”人员的增长速度,如果要采取原来那套办法,对确诊和密接人员一一赋码,那将是不可承受之重。一方面,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这样做只会无端地制造恐慌情绪。
现在都在强调新冠不可怕,“阳”了就注意休息、多喝水,在家好好养着,可另一头却还在给你赋码,这不等于是添堵吗?既然感染新冠的人数已经难以统计,再要“精准”地使用健康码,明显是不可能的了。
话说我已经一个多礼拜没做核酸检测了,健康码一直都还是绿的。试问,这时候还保留健康码,意义何在?
行程卡已经下线,健康码的终结,应该也不远了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