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大爆发,山东人今年做对了什么?
2022/12/14 21:50:00 思想潮

作者 | 饶司机来源 | 智谷趋势最近几年,时不时有一些唱衰北方经济的声音。
东北人口持续外流,就有“投资不过山海关”传言。天津历史性地掉出全国前十名,就演变为了“投资不过南宋版图”。
前两年,山东经济普查主动挤泡沫修订GDP时,更是让舆论炸了锅,出现了“山东将成第二个东北”。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最近山东很不一样了。
今年,山东大爆发,拿下了N项“中国第一”,部分经济指标超越了广东、江苏和浙江,而且还是GDP、工业、外贸等硬核数据。
全村的希望,又活了?!?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GDP总量为64409亿元,与去年同期增加了3969.8亿元,同比增量冠绝全国,分别比广东和江苏高出256.44亿元和212.79亿元。

鉴于第四次经济普查时,山东的GDP数据调整过大(总量下调了12.8%),可能有的人对这个全国第一不太感冒。
孤证不立,那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项数据。
10月24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名单,山东有26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1月23日,工信部直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了“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山东上榜城市数量最多,多达14个。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2年(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公示名单》,山东共有10家企业上榜,广东有9家,江苏有7家,浙江有6家。
这三份名单,都是由国家部委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
说到这里可能还是会有人不服,毕竟山东是北方经济的堡垒,比粤苏浙更需要中央政策的扶持,而且,特别会喝酒,特别懂礼仪的山东人又善于公关,这几个榜单真能说明啥吗?
行,我们接着往下看。

山东不仅是中国的山东,也是世界的山东。
据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反映,今年前10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额为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9%。其中,出口额为1.64万亿元,增长17.5%;进口额为1.06万亿元,增长8.8%。
放眼全国,在前六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山东省进出口增速排名第三,位于北京和浙江之后;出口增速仅次于浙江,排名第二;进口增速排名第三。
山东的进出口增速为什么会超越广东、上海和江苏?
客观原因是今年粤沪都受疫情影响,港口运输大打折扣,而山东则比较幸运。
主观原因是山东企业厚积薄发、抢单意识更强。比方说,山东政府出台了32项保外贸的政策,山东金融机构前三季度为1649户外贸企业发放贷款35.9亿元。
既然说到了外贸,就不得不提外商投资。
今年前10个月,山东实际使用外资192.8亿美元,规模居全国第四位,同比增长6.5%,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
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7.6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1.8个百分点。
另外,今年前10月,山东实际使用日韩资本3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7.3%;实际使用欧美资本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
山东,十分受到日韩外资的欢迎!这是为什么呢?
山东和日韩一衣带水、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来往频繁。

早在22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徐福指挥庞大船队从山东出发,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列岛等地。隋唐以后,日、韩两国的外交使臣顺着这条航道来中原王朝,由此形成了以中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新中国和日本、韩国建交后,山东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站到了东亚经济圈的C位。
青岛先后开通了济州岛、大邱、釜山、仁川、首尔等航线, 同时山东与韩国最短航距不足200海里,现有9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占全国总数的半数以上,每周50多艘次“夕发朝至”往返韩国。
路通则财通,山东曾一度占据韩国对华投资的半壁江山,韩资在山东利用外资中也一直居于重要地位。
近年来,山东利用韩资的质量明显提高,从早期的服装、鞋帽、箱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投资为主发展到大宇、三星、LG、现代、韩亚银行等知名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投资为主。
与韩国一样,日本也是山东对外交往的重点国家。
2021年,山东省与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1821.5亿元,增长16.5%。日本在山东省现有投资企业1379家,投资总额124.5亿美元。
日本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丸红、松下、小松、东丽等世界500强和大批日本中小企业,都在山东布局了大项目。
目前,中日韩三国已经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形成了东亚统一大市场,深化了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关系,三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必然会越来越大。
说不定哪一天,中日韩之间就能像美墨加一样搞一个国际自贸区。到时候,山东老乡真的就要数钱数到手抽筋了。
除了外资,内资也在建仓山东。
“中国富豪榜”上的大老板,都在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山东的爱。但凡是你能数得出来的大公司,哪个敢说在山东没有业务布局的?
今年1到11月,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共落户金融类项目150个,投资规模342亿元,到位资金134.95亿元,落户项目数量已达到今年全年目标150%。
截至目前,济南中央商务区已入驻恒丰银行、齐鲁银行、和泰人寿、莱商银行等4家法人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等40余家省级金融机构,以及上交所服务山东基地、新加坡金融服务中心等资本市场服务平台。
今年9月2日,济南中央商务区和青岛中央商务区同时入选“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
与金融业比起来,山东的信息产业变化更大、进步更猛、吸引力更强。
今年7月底,2022中国算力大会在济南隆重举办。在开幕式上,山东各级政府一口气签了26个大项目,总投资额预计460.89亿元,投资者阵容相当豪华,囊括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中国广电、华为、阿里、浪潮等算力龙头企业。
中国移动投资额高达129亿元,投资额最高,中国联通投资额也高达80亿元,浪潮投资额为69.1亿元,华为与阿里云投资额均为40多亿元。

互联网巨头在山东的投资布局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做大了山东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造就了山东3.5万亿的数字经济体量。
另一方面,在“数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IT大佬们还为山东的各大工厂安装了“智慧大脑”。比如说,今年9月23日,腾讯公司就和山东省政府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要为山东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服务 。
在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助力下,山东的先进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就拿汽车行业来说,山东原本只会生产又笨又重的大卡车,近几年乘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东风,搞起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了国内一大批新能源龙头企业的入驻。
就在上个月,山东传来两个大新闻。11月18日,总投资230亿元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正式建成投产;11 月 30 日,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在济南投产。

在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车、一汽解放等车企的加持下,青岛的汽车年产量终于突破了一百万台,成功进阶“中国八大汽车城”。
济南当然不肯服输,搞来了比亚迪整车项目、吉利整车项目、比亚迪电池项目、比亚迪半导体项目和特斯拉半导体项目等大项目,打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

在青岛、济南的感召下,日照、临沂、淄博、枣庄、德州等城市也在疯狂加码新能源汽车项目。开遍山东的电车之花,不禁让人想起2000多年前的齐国战车。
另外,作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东部省份,山东成功拉来了隆基股份(总部在西安)、天合光能(总部在常州)、通威股份(总部在成都)、阿特斯(总部在苏州)、阳光电源(总部在合肥)等光伏公司的投资,喜提“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大省”称号。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大爆发,只是山东先进制造业飞跃上升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山东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已经从2016年的33.8%(低于河南),飙升到了如今的46.8%(与江苏相差无几)。
山东,似乎离甩掉了“大笨象经济”的帽子,不远了。

在南北差距显著的今天,山东是秦岭淮河以北的希望。
这句话虽然很残酷,却很有道理:黑龙江和河南是中国两大粮仓,吉林、辽宁的气候太冷;重工业的华北还在转型;黄土高坡上的西北自然条件不够好。北京有它自身特殊的定位。
思来想去,地大物博、人口稠密、经济基础好、产业门类全的山东,可能是最大的经济引擎。
但山东的短板也是存在的,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与粤苏浙差得远,金融、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没跟上节奏,科技研发能力和社会创造力也不如人意。
于是,中央把山东划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干部也在2018年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我解剖”运动,主动到粤苏浙取经,还立下了flag: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
如今五年之约快到了,山东确实取得了一些发展成就(前文已讲,不再赘述)。
但还几个老毛病没治好:山东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2021年常住人口只增长了5万;山东的金融力量不强,截止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只有广东的三分之一;山东的创新能力不足,2021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还不及深圳一市。
山东能否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带领北方兄弟杀出一条血路,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1、《继省委书记省长后,山东各市书记到南方学到了啥?》,政事儿,2019.06.232、《前三季度山东经济一骑绝尘,粤苏浙相对失速!》,武当云中客,2022.11.02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强力突破新观察:“十强产业”持续壮大,“四新”经济逆势上扬》,齐鲁晚报,2022.11.074、《央企总部外迁的“山东机会”》,ET财经观察,2022.11.075、《雄霸全国第一,山东光伏凭什么》,风口财经,2022.09.306、《非凡十年:山东从传统工业大省到科技创新的转型》,齐鲁晚报,2022.09.027、《中国算力大会的“山东棋局”与济南机会》,齐鲁壹点,2022.08.018、《齐聚山东签千亿订单 腾讯百度京东都投了什么?》,凤凰网财经,2018.11.099、《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前11月落户金融类项目150个》,大众日报,2022.12.0710、《青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夯实金融业发展基础》,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2022.10.1111、《总部聚集区金融新高地创新最前沿 济南CBD:全省金融高地强势崛起》,济南日报,2022.04.1812、《2021年山东省与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1821.5亿元,增长16.5%》,山东网,2022.08.0913、《刘晓宁:鲁韩经贸合作30年的经验与展望》,大众日报,2022.08.3014、《多措并举激发活力,山东外贸蓬勃发展》,鲁网,2022.11.06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