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广州,剑指深圳,这座西部城市放大招了
2023/4/9 21:51:14 思想潮

作者 | 夏虫来源 | 智谷趋势Pro
重庆,有个大梦想。

开年以来,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表明,重庆雄心勃勃,正在加速奔向自己2027年的大目标:
4万亿。
这意味着,届时重庆将可能超过泰国,成为全球排名26左右的庞大经济体。
目前,中国仅有北京、上海两座四万亿级城市。即使是深圳,按照规划也要到2025年才能实现。可见,重庆的雄心已经几乎可与先行示范区媲美。
重庆心中的对手,怕不仅仅是广州成都,甚至不满足于二线城市的天花板,而是剑指中国第三城。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极端高温天气,以及接踵而来的干旱、山火、缺电和疫情等多方面超预期因素的冲击,重庆还是交出了2.91万亿GDP的亮眼成绩单,以微弱优势取代广州,成为中国第四城。今年突破3万亿大关,也是十拿九稳的事。

这意味着,重庆已经正式成为首座进入“经济规模一线城市”行列的西部城市。
站在新起点上,重庆也喊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奋斗目标。这是建国以来,重庆第三次提出“新重庆”的建设,前两次分别是1951年解放初期和1997年直辖初期。
时隔25年,再次喊出这个口号,可见重庆“拼经济”的决心究竟有多强。
那么,若按照2027年进化为4万亿体量城市的目标来计算,“重庆速度”要达到多少?
根据智谷趋势测算,这意味着在大城市普遍进入“5”字头低增速的时代,重庆经济未来几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要高达约6.7%。
对比一下:
2012年-2021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5%,也曾经在2015-2020年短短五年内,就做到经济总量增加1万亿,底气十足;
2022年,重庆市GDP增速为2%,低于年初预期目标。而重庆今年的增速目标为6%以上,高于2022年的目标5.5%。
可见,接下来的每一年,重庆都必须全力以赴,拼出洪荒之力。

开年以来重庆可谓紧锣密鼓,一刻也不耽误,开足马力,干劲十足。
从第一季度的情况,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重庆的新气象和新方向。智谷趋势观察到,重庆发生了一系列大动作,总体分三个方向进行。
第一,拼命争取央企总部入驻,争取战略性资源倾斜。
非常目标要有非常举措,重庆把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年”,由市委书记袁家军带队的重庆招商团,正在密集拜会中央部委和央企们。
3月1-3日,袁家军在北京分别走访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水利部和国铁集团等。

3月14日,全国两会闭幕次日,与多地省长书记急于返程进行跨省考察学习不同的是(点击《大事发生!蔓延大半个中国》进行延伸阅读),重庆高层选择留在北京,跟多家央企搞了件大事——
与国务院国资委签订了《国务院国资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深化央地合作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协议。
在这场会议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等近40家央企负责人参会和签约。
此外,一季度以来,袁家军还分别会见了5家央企,分别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联通集团、中国中车集团和国铁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央企总部,甚至连央企区域总部都少有。
而这几年,随着央企外迁,雄安新区、上海、深圳、武汉、赣州都引入了央企总部,放眼整个西部,也只有成都有一家东方电气集团。
论区域总部,成都更是坐拥国铁集团、国家民航局、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区域总部。
可见,重庆在这方面的现状还是相对弱势,这也意味着想象空间很大。
因为现在的重庆,在争取央企方面有着许多其他城市所不能及的优势。
首先是行政能级。重庆作为直辖市,与北京、上海和天津一样,是全国唯四的省级城市。而在万亿城市中,其他的广州、深圳和杭州均为副省级城市,其余的苏州、郑州、长沙和合肥等强劲的新一线城市们,实质上也只是普通的地级市。
行政能级上的差别,就会在争取行政资源和战略倾斜上有比较大的不同。例如,重庆近年来接连获得许多政策大礼包:
“一号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物流运营组织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等定位。

作为践行国家意志的主力军,央企与重庆签署上述合作协议,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助力成渝经济圈这个“一号工程”的建设。
产业基础良好也是其中一点。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重镇、汽车之城、三线建设核心之一,在渝央企也有416家。
例如,隶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长安汽车,隶属中国铝业的西南铝业、隶属中国船舶集团的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作为从央企走出来的市委书记,袁家军自去年12月履新重庆后,就开始大力推动与央企的合作,例如与中国旅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约落户“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与中国联通集团签署《数智化推进重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等等。
2023年,重庆招商局表示,会努力拓展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公司产业布局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市区联动推动项目落地。
种种信号表明,或许就在今年,重庆能够迎来央企的区域总部和央企二级单位总部迁入,为新重庆的腾飞再加一把火。

重庆的第二个“大招”,是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大力度加强开放力度,打造西部开放高地。
西部陆海新通道,让深居内陆的重庆摇身成为“沿海城市”。
现在的重庆,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俨然融入了全球经济格局。

依托这条通道,重庆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一子。一季度,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举行了四场外交会面:
墨西哥驻华大使、澳大利亚驻华大使,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以及欧洲、非洲、亚洲的阿尔巴尼亚、卢森堡、毛里塔尼亚、马里、斯洛文尼亚、几内亚比绍、阿尔及利亚、也门、莱索托、苏丹、博茨瓦纳、几内亚、马耳他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级别外交官。
其中,后者是在二十大和全国两会召开后,外交部组织的首批驻华使节赴地方参访,意义重大。
这在省级主官层面是非常罕见的,也体现了重庆的特殊重要性。
其中,欧盟是重庆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2年进出口总额1247.58亿。(第一是东盟)巴斯夫、西门子等企业在重庆都有投资。
澳大利亚是重庆第10大进出口国家或地区,墨西哥是重庆在拉美地区最大贸易合作伙伴,而非洲则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这条让重庆东奔西走,仅仅耗时6年时间,就实现从无到有、从线到网蜕变的陆海新通道,也让重庆真正获得实利,成了这条通道上的“头号赢家”。
2017年至2022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37倍、达135.6亿元,通道货物品类由开行之初的50种增长至目前的948种。
重庆的传统支柱产业汽车成了出口亮点。数据显示,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班列发运的出口汽车整车数量已达200标箱,货值近200万美元。
其中,截至2022年,赛力斯集团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共计发运整车及零部件超过10000箱,货值约20亿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共计发运7720箱,覆盖印度尼西亚、秘鲁、厄瓜多尔等多国市场。长安、庆铃等企业也都已通过铁海联运班列及中老铁路,将汽车整车出口至全球。
有了这个基础,“重庆造”的新能源汽车还在今年持续出海抢单。
今年1月,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出现了2023年中国车企海外发布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赛力斯集团旗下新能源战略车型SERES 5。在车展上,赛力斯集团与2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签约,新车订单超过2万辆。
这些还都只是一个开始。
3月27日,《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还提出了“三个倍增”计划,即到2027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的运量、货值、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联运量实现“三个倍增”。
物流畅通的背后,产业渐成汇聚之势。
未来,重庆还会绘制“产业链图谱”,通过清单化、项目化的方式,让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融入重庆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在2022年12月21日召开的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重庆除了定下建设“新重庆”目标外,还明确了一个经济指标: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这也是重庆迈向4万亿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一个新增的“杀手锏”。
与之相对应的,是到2027年,重庆要力争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几乎是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目标的一半。
要知道,作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的北京,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17330.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才为41.6%。

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遍数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第一季度会见的企业大佬们,无不是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华润微电子、康宁公司、阿里巴巴、中国联通、中国航空科技集团等。
现在,重庆的两大产业汽车和医药已经迈向了智能化发展的转型。
赛力斯智慧工厂、长安汽车智能工厂......这些车企们,已经动用起了工业机器人;就连深耕重要产业的太极集团,也在中药种植、科研、生产、工业等多个板块中进行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
可见,重庆的野心是成为嫁接在互联网上的制造重镇,让数字经济在其制造业的厚重产业基础上焕发新的色彩,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个新重庆的打造过程,也是一个传统内陆工业城市向现代科技创新城市转型的标准样本。
其成就和不断探索,释放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再造一个“新重庆”,或将给人们带来更大惊喜。
参考资料:
反超广州,重庆能持续吗?| 城市商业系列|上海|城市商业|广州市|成都|深圳|苏州|重庆市_手机网易网 (163.com)
上游观察|出海!出海!“重庆造”新能源汽车驶向世界 (baidu.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