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岁入清华,终身未娶培养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
2022/7/30 12:00:00 思想潮流

    

     左起:陈岱孙、施嘉煬、金岳霖(龙荪)、萨本栋、萧遽、叶企孙、萨本铁、周培源

     1949年以前,在大师云集的清华大学,有三位名满天下的先生,他们是哲学系教授金岳霖(字龙荪,1895-1984),物理系教授叶企孙(1898-1977)和经济系教授陈岱孙(1900-1997)。这三位先生,不仅学问人品俱佳,而且都终身未婚,被合称为“清华三孙”。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或许,你知道中国的两弹之父,知道航天之父、光学之父、力学之父,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却不一定知道他们的老师是同一个人,一位长久不为我们所知的“大师中的大师”——叶企孙。

     编辑:思想潮流(ID:sixiangchaoliu)

     推荐关注

     哲学之路视频号已开通,欢迎关注。

    

     他的学生名满天下,他在专业领域如雷贯耳。他令无数学生敬佩,又令无数学生感伤。他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23位两弹功勋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学生。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1971年首次归国就迫不及待地探望他的恩师,被政府相关部门拒绝。

     如果没有他,清华大学和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命运,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这张照片中有11位未来的中科院院士。前排左四为叶企孙。

     他一生未娶、无儿无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看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和他的学生曾撑起过中国科学界的大半壁江山,但这样一位大师级的泰斗,你听说过他么?

    

     叶企孙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恐怕很少人知道吧,因为他一度被当作“国家罪人”,逝世消息所有报刊均不许刊登。一度沦落到中关村乞讨,死时被禁止登报说明。就连柴静也发文惊呼:《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他就是叶企孙,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大师”,一位我们知道得最晚,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

    

     早年时的叶企孙

    

     大清朝的最后一年,叶企孙考取清华学堂的首批名额,年龄不到13岁。

    

    1913年叶企孙报考清华学堂时的留影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后来他远渡重洋,师从诺奖得主布里奇曼,测量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普朗克常数h值。实验结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得到国际科学界公认,被沿用达16年之久。这一年,他23岁。

     27岁那年,他回国,在清华创建物理系。31岁那年,他在清华创建了理学院,其中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6系。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当时请不到老师。他就把千辛万苦请来、年龄资历都不如自己的教师吴有训的工资,定的比自己还高。后来又在自己盛年时,接连力荐吴有训代替自己的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一职。

     上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只是一所学术空白的留美预备学校,是理学院让清华逆袭到了如今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的叶企孙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叶企孙说,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学文化最盛行、科学土壤最肥沃、科学气氛最浓厚之地。比如欧洲的哥廷根、慕尼黑和美国的芝加哥等。

     中国科学研究停滞数千年,因为叶企孙,第一次有了滚热得烫手的雄心:“除造就科学致用人才外,尚谋树立一研究科学之中心,以求中国之学术独立。”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叶企孙的学生们

    

     我国核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是他的大弟子。

     中国的“卫星之父”赵九章,“氢弹之父”彭桓武(一说为于敏),“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以及“光学之父”王大珩,都是他亲手培养的学生。

     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这些重量级的名字,也是他的门生。

     1946年,叶企孙破格将年仅19岁的李政道送往美国深造,在办护照时甚至被质疑“怎么是个儿童?”。半个世纪之后,李政道回国,再次见到那张被他毕生珍藏的泛黄考卷,不禁哽咽。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上面是叶企孙的字迹:李政道,电磁学,58+25=83分。他执教之严也是出名的。他允许这学生不听自己的课“因为你看的参考书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实验做的不认真,要扣去25分”。

     他已不求收获,只问耕耘。He no longer asks for harvest, but for cultivation.

     第一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林家翘。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戴振铎

     数学大师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是叶企孙力排众议让他在清华数学系任教,又送往剑桥大学深造。与华罗庚齐名的陈省身,同样受益于他的谆谆教诲,日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现代微分几何之父。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清华园内的北院7号住宅,从1925年起叶企孙一直居住在此,1952年院校调整他才离开。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诞生了23位两弹元勋,其中一半是他的门生。他最终为国家培养的院士数量,达到了79名。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和先驱,任谁也想不到他后来的命运。

    

     晚年时的叶企孙

    

     他终身未娶,唯与学生亲厚,当中有一人叫熊大缜,是他人生里最深的一段感情。

    

    熊大缜

     抗战爆发后,一身热血的熊大缜放弃赴德留学的机会,前往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吕正操将军麾下担任供给部部长。熊大缜利用清华所学,为部队制造炸药、雷管、无线电发报机等军用物资,为地雷战提供武器装备。

     曾经炸碎日军机车车头的TNT药性地雷,正是来自熊大缜所在的“技术研究社”,而不是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中的由农民土法制成。

    

    叶企孙与陈岱孙、吴宓于卢沟桥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1939年,国共关系恶化,熊大缜被疑心是国民党特务,被秘密逮捕,在没有调查核实,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在押送途中被用石块砸死。

     在这之后,因为没有科技力量自制,冀中的战士一段时期内只能拿着空枪,把秸秆塞在子弹袋里作战。

    

    叶企孙(中)、熊大缜(左二)与抗战士兵合影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熊大缜冤死之后若干年,叶企孙坚持为这个曾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学生鸣冤,终致引火烧身,锒铛入狱。

     叶企孙在狱中捱过了一年半。看过提审纪录的黄延复说,他所有的话,其实只有一句:“我是科学家,我是老实的,我不说假话。”

    

     十年动荡期间,在听说姚桐斌被乱棍打死,爱徒赵九章含恨自杀之后,他精神崩溃,出现幻觉。后来获释的他,已经双腿肿胀难以站立,身子屈成了九十度,没有了人形,一度在中关村大街上乞讨。

     当时的中关村一带,有不少人都看到过他,穿着一双帮裂头缺的破棉鞋,有时到一家小摊上,向摊主伸手索要一两个小苹果,边走边嚼。

     如果遇到学生模样的人,他就伸手说“你有钱给我几个”。

    

     1962年时的叶企孙,这也是叶企孙毕生少有的一张含笑的照片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后来他神智恢复了一些。有一次钱三强在中关村的马路上碰到他,马上跑上去打招呼。叶企孙一看到他来了,马上就说,“你赶快离开我,赶快躲开,以后你见到我,再也不要理我了,躲我远远的。”

     钱三强当时是二机部的副部长,负责原子弹工程。

    

     他的学生深知他的用意“他知道这么重要的工作,最忌讳同那些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来往的,他生怕钱三强因此遭到一些不幸”。

     他的侄子说他从没对任何人讲过自己的悲惨,“他的看法好像是,世界上和历史上冤枉的事情很多,没有必要感叹自己的人生。”

    

    叶企孙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1977年1月13日,他去世。在生命的尽头,钱临照去看他时,他取出《宋书》来,翻到范晔写的((狱中与甥侄书》中的一段: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一直到八十年代,已经平反之后,清华想要为他塑像之时,仍有人说“你们要为这个人造像,我就尿它”。

    

    著名科学家施嘉炀和王淦昌(左),在清华大学为新落成的叶企孙铜像揭幕

     “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

     1929年,他在一篇叫《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章里说:

     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

     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

     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八十年过去了,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

     请记住他的名字:叶企孙(1898—1977)。

     他终身未娶,无儿无女,却桃李满天下。

     他奠定清华理科学术和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基础,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临终却沦为“国家罪人”。

    

    


     推荐阅读

     权力的威风和丑陋!

     我们为什么怀念1980年代呢

     秘不发丧,朝鲜如何瞒过了全世界

     世界将面临30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维特根斯坦:人生的境界和人性的边界

     能否独处,可以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度

     《乌合之众》里的50个金句,醒脑专用

     清华教授: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

     复旦教授:自由而无用,是人性最后的防线

     ?

    

     思想潮流公号始终致力于精选优质文章,相信思想的力量,拒绝贩卖焦虑,以有价值的阅读,有意义的思考,遇见不一样的观点态度,看清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和纯良,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支持我们一起传播更多优质内容。

     合作与投稿请联系

     微信:553660332

     推荐关注

     现在关注“哲学之路、思想潮流”公号:

     回复“福利”,即可免费获取人生最值得阅读的30本书。

     回复“免费资源”,即可免费获取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名校的文史哲艺术精品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