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宇宙内在于心,死亡只是一场幻觉!
2023/1/14 17:00:35 思想潮流

    

     编辑:思想潮流(ID:sixiangchaoliu)

     推荐关注

     思想潮流视频号已开通,欢迎关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因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1905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岁。狭义相对论的问世,震动了物理学界,也使这位年轻学者的名字,马上传遍了整个欧洲,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在之后的研究中,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它只解释了直线运动,而不能解释加速运动和万有引力的问题。因此,他又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为遵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他死后并没有举行任何丧礼,也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遗体便依照遗嘱被火化了,骨灰撒在永远保密的地方,目的是不会令埋葬他的地方成为圣地。

     在老朋友去世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现在贝索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新的证据不断表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死亡只是一场幻觉。

     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世界具有一种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存在”性。但一系列的实验表明,真相恰恰相反。

     我们原本认为生命只是碳元素的活动和一种分子混合物:生如夏花,惊鸿一现后,便化归尘土。

     人类之所以会相信死亡,是因为我们生来就被教导说“人终有一死”。但是“生物中心论”告诉我们,死亡也许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谢幕曲。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你将生命和心识,作为起作用的因素纳入其中,你就可以解释科学中某些最大的难题。例如,为什么空间和时间,甚至物质本身的性质,都取决于观察者?为什么宇宙中的法则、相互作用力以及一系列的参数,看起来调整得如此精确,从而使得生命得以存在?——这一切都会得到清晰的解答。

     除非我们认识到,宇宙其实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内部”,否则,任何理解现实的企图只会是前路茫茫。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01宇宙内在于心

     原来认为天亮了,但是大脑电路改变后,就会觉得天又黑了。你认为天气炎热而潮湿,但是热带青蛙可会觉得又冷又干。这种逻辑几乎适用于所有事物。最根本的一点是:没有心识的参与,你看到的一切都不能呈现。

     此刻你看到和感觉到的一切,甚至你的身体,只是产生于你意识中的一连串信息。

     试着在空中挥一挥手,如果你已把一切都移走,还会有什么留在那里?不会有任何东西。时间和空间仅仅是把一切整合为一体的工具。

     当一个粒子穿越一道屏障上的两条缝隙时,如果科学家们做了观察,以确定粒子是从哪一条缝隙穿过,粒子的行为就会像一颗子弹,从这一条或者另一条缝隙穿过。但是如果不观察,粒子则会像波一样同时穿过两条缝隙。这就是著名的双缝实验。

     粒子怎么会因为你看或不看而改变它的行为呢?答案很简单:现实是一个有心识参与的过程。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一对处于银河系两端的纠缠粒子,为何会即刻连接在一起呢,就好像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答案仍然很简单:因为他们并非只是“在那里”——时间和空间仅仅是我们意识的工具。

     死亡在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涅槃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不朽并不意味着恒久存在于时间之中,而是完全属于时间之外。

    

     02人死后还是存在的吗?

     2002年,科学家们证明,“光子”能够提前知道与其相距遥远的“孪生”光子在未来会经历什么。

     他们测试了光子对之间的“通讯”方式。让其中一个光子完成整个旅程,在这一旅程中它必须决定是以波还是粒子的形式出现。研究者延长了另一个光子到达观测器所走的距离。为了防止另一个光子坍缩为粒子,他们加了一个干扰器。

     然而,第一个光子在研究者实施操作之前,就已经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好像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时空。在其孪生光子遇到干扰器之前,第一个光子就做出了决定:不以粒子的形式出现。如何设置实验并不重要,我们的意识和认知,才是决定粒子行为的唯一因素。一系列的实验一再证实这种“观测者依赖”效应。

     几年前,约斯特等人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量子行为延伸到了日常领域的尺度。振动的离子对被诱导到纠缠态,以致于当它们被远距离分开时,其物理特性仍会被“绑定”在一起。爱因斯坦将此称为“鬼魅似的远距作用”。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另一个被称为“巴克球”的巨型分子实验也表明,量子现实超出了微观世界的范围。2005年,碳酸氢钾(KHC03)晶体展现了半英寸高的纠缠的脊线,显示了量子行为也可以触及到人类尺度的宏观世界。

     一种主流的解释,即“多世界”诠释为:每一种可能的观测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宇宙,“多元宇宙”或“平行宇宙”。无限数量的宇宙同时存在,任何事都可能在“多元宇宙”中的一些宇宙发生。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所有可能的宇宙都同时存在,无论其中的任何宇宙发生了什么。

     生命是一场探险,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线性思维模式。

     当死亡来临时,我们的这一行为并非发生于一个随机性的“弹子球阵列”之中,而是根植于一个无法逃脱的“生命基质”之内。

     生命,有一个非线性的维度,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折返身姿,再次绽放在“多元宇宙”之中。

     人类所有的生命都是短暂的,短短几十年,死去的那一刻,百年光景仿佛一场梦。

     对于现在来说,时间是一个单程车票, 每个人在时间面前都是被动的。但在五维空间里,时间可能只是一个物体的两个面而已。

     物理学家这样解释:一个纸上爬行的蚂蚁,人类将纸折叠形成三维空间。但蚂蚁只知道在二维的循环里面,无边无际地爬着。这就是我们人类现在面临的问题。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我们都希望借助哈勃望远镜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外星生命,对外星生命来说,这是很可笑的事情。人类在三维时空里进行所谓的探索,而宇宙中稍微有智慧的生命体早已超越三维。

     人往高处走,何处谓高?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从生灭到永恒。

    ?


     推荐阅读

     人们为什么怀念1980年代呢

     世界将面临30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刘道玉:真正的人才都是自学成材的《乌合之众》里的50个金句,醒脑专用维特根斯坦:人生的境界和人性的边界能否独处,可以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度他12岁入清华,终身未娶培养79名院士清华教授: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复旦教授:自由而无用,是人性最后的防线许倬云、陈嘉映等学界大咖领衔人文思想课?

     思想潮流公号始终致力于精选优质文章,相信思想的力量,拒绝贩卖焦虑,以有价值的阅读,有意义的思考,遇见不一样的观点态度,看清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和纯良,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支持我们一起传播更多优质内容。

     合作与投稿请联系

     微信:553660332

     推荐关注

     现在关注“哲学之路、思想潮流”公号:

     回复“福利”,即可免费获取人生最值得阅读的30本书。

     回复“免费资源”,即可免费获取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名校的文史哲艺术精品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潮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