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对象适合结婚?这是我读过最深刻的答案
2018/1/25 思想聚焦

    

     作者 | 梁宁

     来源 | 梁宁-闲花照水录(ID:cafeday)

     我的朋友文敏,在做一个工作 —— 结婚教练

     具体就是指导30岁以上,下定决心要结婚的女生,如何在一年半之内搞定结婚。而且她的这套方法,已经帮助30多个30多岁的女生结婚了。

     我就很好奇,想了解她的核心方法,然后发现 ——

     她几乎是严格按照产品方法论,来培训想结婚的熟女,如何做判断、做交互、做优化。

     而判断、交互和优化三者,判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第一步的判断和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在一个点线面体上的位置。

     而她做判断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次”。就是用产品经理观察和判断产品的思考框架,来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结婚也好,创业找合伙人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关系。

     改变一个人当然很难。所以,在决定开始之前,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也许更重要和关键。

     一个没有建立思考框架的普通人,面对一个人,一个产品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原生感受。

     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以感受是混沌纠结的,并且会过于强化和放大自己关注的某个点,不但有强烈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还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而产品经理则是有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的体验,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应该用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量度一下对方,强迫自己建立完整观察。

     产品经理看产品,把体验分成由外而内的五个层次。这个思考框架对看人,其实一样适用。

    

     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是感知层。

     一个产品,设计得美不美。一个人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感知层里面的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基本上都会生活在角色里,并被角色驯化。

     比如你遇到银行职员、军人、公务员等,你和他打交道,你会很明显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烙印。他说什么,如何行为,受角色控制。

     就好像你打开一个网页,每个页面每个位置是出现图片还是文字,受框架控制一样。

     你和办公室的同事打交道,大家的相处方式首先是角色的对接。大家基于工作的沟通,能说什么,不说什么受角色控制的。

     所以基于表层的感知层,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浅层关系。

     其实我们日常的接触,其实多半是浅层关系。

     大家上班,基于角色彼此交流。大家接受各种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人,都是角色化设定的沟通方式和交付。

     再说清楚一点,很多女孩会说,我希望我的男朋友“应该如何如何”,我的丈夫“应该如何如何”,这就叫角色化预期。

     你去接受一个服务,比如去餐厅吃饭,领位员该如何,点餐员该如何,传菜员该如何,对方是被管理的角色,你做角色化预期是对的。

     但是,你对亲密关系,深度关系,长期关系,做角色化预期,请问谁给了他那么大的压力,让他在你面前,始终做符合你预期的角色呢?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角色扮演里,或者你接触的人,牢牢把自己设定在角色中,其实你们是无法达到深度关系的。

    

     角色层之下的第三层是什么呢?

     好,这里就是一个人深层的部分了。

     是资源结构层: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都不一样。

     人生历程,总会有某个时刻,很多人都处在同一个角色,比如,大家都曾是学生,大家都曾是小职员。

     但是他的资源结构,会推动他,在未来进入其他的什么角色。

     到资源结构这个层面,很多姑娘已经不会判断了。

     大多数姑娘只会看脸,做水平低劣的市场调查,收集一点非常表面化的数据,比如你存款多数,你有房吗,有车吗?

     问车问房这种只抓表面数据的,浅层用户研究行为,是优秀的产品经理,比如腾讯的产品经理非常不齿的。

     资源结构层,才是一个人表面与内部的分界。

     接下来两层我放到一块来讲。

     再往里是什么呢?是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能力圈再往里呢,就是第五层,一个人的内核。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他对“我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

     存在感之于人,就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推动行动的开关。

     你观察一个动物,它的状态,它的情绪,就是它的生存需求是否被满足。

     狮子为什么要去咬长颈鹿,打得非常吃力,狼狈不堪,遍体鳞伤也必须厮杀下去,因为饿,因为不满足。生存的需要在驱动它。吃饱了,它才不折腾这事呢。

     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躁,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因为还没有被满足。

     动物只要生存,生存条件满足,它就很愉快。

     但是,每个人要的存在感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只要能够在一个家庭中,在与爱人的关系里自己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就能够满足,很多女孩都是这样的。比如《前任3》里的女主角。

     但是有的人,一段关系中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行业、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很多男人是这样的。比如《前任3》里的男主角。

     就像生存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和不安,也驱动男人和女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满足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你看到一个人焦虑、痛苦、不满、烦躁,别给TA讲大道理。

     而是要看到,TA到底是什么没得到满足。

     这种像饥饿的猛虎一样灼烧的内心,不是一句大道理或者鸡汤话可以安慰的。

     像动物在奔波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样,一个人会在为了自己的存在感左冲右突的挣扎奋进里,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他的存在感被满足了,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就好像好多女人结婚了就不化妆了一样,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一样。

     因为扩充能力圈很痛苦啊,就像狮子为了吃饭去追杀水牛,其实狮子挨打也很痛啊。

    

     我们再把一个人从外而内的五层捋一遍:

     最外层是感知层。

     你看到一个人的样子,相貌、举止、着装,其实一部分是天分,一部分是角色化,还有一部分是他为了自己的存在感而刻意的自我磨练。

     感知层之外的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

     就好像好学生是个角色,好儿子是个角色,银行职员是个角色一样。

     第三层是资源结构层。

     要清楚地再说一遍,就是资源不只是大家一般会说的人脉、财产,其实还包括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

     再内部一层是能力圈,能力圈的里面,是一个人的“存在感”。

     如果你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让自己不断改变能力圈,改变资源,甚至自己外在的样子。

     比如,我2005年同时认识了做豆瓣的阿北,做抓虾的徐易容,和做校内网的王兴。当时外表看上去,三个人很像,都是文艺男青年,做的都是WEB2.0的网站。

     十几年过去了,三个人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的公司,也变成了非常不同的三个企业 。王兴做了美团,徐易容从做美丽说再到HIGO,阿北的豆瓣已经快满十三年了。

     如果能够进入这三个人内心,即使在他们看上去很像的2005年,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感和驱动力就是不一样的。

     前两天在湖畔大学看申请入学的学员名单,我就力挺一个人,我说这个人这十几年来做过很多事,但是你能看到,这个人对自己为了什么而存在的认知是一以贯之的。

     我能看到,这个人,他的存在感设定就是为了凸显自己牛逼。

     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这件事的机会最大化,这个场域我最牛逼。不行我就撤,换个地方再打。

     我个人而言,可能我会更喜欢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的认知比较恒定的人。

     一个人有多少钱,有多少权力,有多少名声,这是社会的公共刻度。

     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其实有自己的刻度,并不需要被公共刻度绑架。

     以上就是用产品经理看产品的认知框架,指导怎么一层一层地观察和分析一个人。

    

     其实,对于浅层关系,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

     你只是购买使用一个产品,最表层,漂亮喜欢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只是想谈个恋爱,并不打算与一个人的命运深入勾连,也是表层的用户体验最重要。

     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长期关系,你需要看的,就不仅仅是已经在表面呈现出来的结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适合另外一个人的成熟产品。

     更深层的让一个人持续变化的动力,你们能否在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成熟与适配,才是更关键的东西。

     所以,如果只是想做用户,比如,谈个短期的恋爱,那看到一个人的感知层和角色层就够了。

     但如果是结婚,是你要投资某人,或者选择与某人成为合伙人,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是一种怎么样自我设定或者感知,他对自己能力圈的建设,对自己资源的建设管理才是更关键的。

     想想啊,30年前,杭州师范大学的女同学是如何集体错过马云的。

     你觉得这些女生看到了马云的哪一层,而马云的太太看到了他的哪一层呢?所以马云夫人非常厉害。

     如何用产品经理看产品的认知框架看人,就基本讲完了。

    

     但是讲到了用户体验与结婚,实在忍不住想聊聊,我们产品狗的大神 —— 乔布斯和他的三个女人的故事。

    

     第一个女人叫布伦南。

     是17岁时与乔布斯高中读书时结识,两人分分合合大致五年。布伦南在18岁时怀孕,但根据两人当时的协议,她做了流产。

     23岁的时候,布伦南再次怀孕,就生下了乔布斯第一个女儿丽莎。

    

     2005年,50岁的布伦南给乔布斯写信,希望乔布斯给她钱,乔布斯没理她。

     又过了4年,2009年,布伦南疾病缠身、穷困潦倒,借住在朋友家,她给乔布斯写邮件,说,

     “我病了三年,已经别无选择……我最后一次请求你,请考虑一下为我提供一万美金,帮我度过几个月时间……”

     大神乔布斯当天就回复说:

     “我不会被要挟。”

     第二个女人叫Tina。

     在乔布斯人生最后的日子,他和自己的传记作者谈到Tina,这个工作狂潸然泪下。他提到Tina,用了这些句子:

     “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她是我真正爱的第一个人,我们是那么心意相通。我不知道谁还能比她更理解我。”

     你要知道这个时候,他已经跟他太太结婚二十年了。

     1989年的时候,乔布斯向Tina求婚。Tina拒绝了。她说:

     “爱上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种痛苦令人难以置信。”

     Tina曾在通往他们卧室的墙上写:

     “忽视是一种虐待”。

     乔布斯显然认为自己非常爱Tina,但显然Tina觉得,如果选择乔布斯为终身伴侣用户体验太差,没法坚持。

     两个人的感受如此不一致,也可以说,Tina其实也没那么爱乔布斯。

    

     第三个女人,就是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太太劳伦·鲍威尔。劳伦自己说过一句话:

     “他像激光那么专注,当他的光芒照耀在你身上,你会沐浴着他的关爱。而当他的光芒转移到其他关注点时,你就会感觉人生非常黑暗。”

     说到劳伦,我觉得她这句话非常真实,也几乎解释了Tina为什么要在墙上写“忽视是一种虐待”。

     但区别是什么?Tina无法忍受,但劳伦找到了消解这种体验的方法。

     陪伴乔布斯27年,给乔布斯稳定的情感支撑。陪乔布斯度过重返苹果前后的艰难时日、与癌症作战的最后人生时光。

     我们更愿意谈她继承了乔布斯167亿美金遗产,但是听完第一个和第二个女人的故事之后,你是不是可以想像一下:

     劳伦她经历过什么?

     承受了什么?

     消化了什么?

     这个女人有多么强大呢?

    

     所以,当我们知道一个人至少,由表及里,有五层内容。那么你最在意哪一层?而哪一层最让你不能忍受呢?

     如果在大学校园里,你遇到马云,你会不会错过他呢?

     如果生命中,你遇到乔布斯,你能和他长相厮守吗?

     给你个乔布斯你接的住吗?这样的人你要么?

     原题: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梁宁-闲花照水录(ID:cafeday),作者梁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