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一个国家“闭口不谈”的过往,究竟是什么?
2019/5/15 21:13:45 思想聚焦

     1972年注定是要被历史铭记的一年。

     1972年9月7日慕尼黑奥运会遭遇恐怖袭击,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劫持。

     恐怖分子以释放关押在以色列、西德监狱中236名囚犯作为谈判条件要挟,不幸的是,在解救人质过程中,11名人质全部被恐怖分子杀害。

    

     这个代号为“黑色九月”的恐怖分子组织,从1971年起在中东等地区制造恐怖事件,对犹太民族造成巨大伤害。

     恐怖分子已受到警方控制,慕尼黑奥运会却已笼罩在一层恐怖悲痛的阴影之下。

     9月10日,慕尼黑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照常进行,比赛双方是苏联队美国队

     自1936年男篮加入奥运比赛项目,美国队已经蝉联36年冠军。苏联队则一直排位世界第二。

     美国人已经连拿6块金牌,苏联队获胜概率极其渺茫。

     赢了,就是神话;输了,就是犯罪。

     苏联队教练在发布会上扬言要打败美国队,被当时全球媒体当成笑柄。苏联政府也背负上巨大的舆论压力。

     如此大放厥词,若是比赛输了,就等同于言论辱国,就是重罪。

     未知的未来,一切都有可能。苏联队做到了,决赛最后3秒,苏联反杀美国队,领先1分优势拿下冠军,粉碎了美国“战神”不朽之神话。

    

     这也是史上极具争议的一场比赛。比赛中途遭遇3次改判,原本属于美国队的这块金牌,仅3秒钟时间,就落入了苏联队囊中。

     比赛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比赛上半场结束,26:21,苏联队领先5分,这让美国队不得不有了危机感。

     下半场开始,美国先是落后苏联队10分。随后觉醒爆发,开始反攻。在比赛结束前10秒,美国队把比分差距拉到48:49,仅落后1分。

     刷新历史的三次改判出现了。

     第一次吹哨。

     由于苏联队犯规,美国队获得2次罚球机会,结果两次都投中,美国队50:49领先,距离比赛结束只剩下1秒钟,这意味着美国队第七块金牌稳了。

    

     第二次吹哨。

     美国队罚球时,苏联教练喊了一次暂停,但没有人听见,更没人理会教练的口令,这时留给苏联队的时间只有3秒。

     第三次吹哨。

     在美国人欢呼雀跃迎接冠军时,国际篮联秘书威廉姆·琼斯出面,要求把比赛时间拨回3秒,重新开始比赛。

    

     此时美国队根本没有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到手的冠军突然飞了?美国人心态也崩了。

     至关重要的三秒钟即将决定苏联队生死,在强烈求胜欲面前,苏联队稳稳掌握主动权。

     队员伊万·艾德斯库高空抛球,发出一记即将成为经典的万福玛丽亚式长传;亚里斯山大·贝洛夫守候在篮框下,接球,扣篮。完美的2分球。

    

     50:51苏联队获胜!

    

     苏联人沸腾了。

     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他们终究输给了苏联队。

     他们将这场比赛视为耻辱之战。他们不承认亚军,甚至拒绝参加颁奖仪式。当年那12块银牌还留在欧洲国家,至今无人认领。

    

     这场比赛杂糅了各种因素,有人认为苏联队赢得不光彩,甚至质疑那一刻的裁决有问题,但美国输得太丢人。

     美国人意识到,根本不把奥运会放在眼里,光靠派出几个大学生阵容组队,就能赢金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比赛不是儿戏,输赢自有公断。

     于是,多年后之后,我们才看到由美国顶级职业篮球队员组建成的“梦之队”诞生。

     美国的霸道和强硬从未停止过。

     近段时间,美方发起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中华民族是经历过五千多年风雨的文明大国,不会轻易被狂风骤雨掀翻。

     历史上的美国亦然。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美国为称霸世界,开始压制苏联。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制造大量核武器,对峙局势最激烈时,差点发动第三次世界战争。

     那场古巴导弹危机至今让人不寒而栗。苏联往古巴偷运核导弹,令美国暴怒。美国不惜动员海陆空军事力量,封锁古巴海岸线和领土上空。

     全球性的核战争说爆就爆,如果不是当时受到国际制约和美苏彼此退让, 这场战争绝对能把世界夷为平地。

     七十年代美苏关系有所缓和,却依然笼罩在冷战格局阴霾之下。

     冷战剑拔弩张的氛围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蔓延到了体育赛事

     不难想象,其他国家比的是体育竞技。美国和苏联的奥运会等同于一场战争。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政治军事领域备受压制的苏联,竟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大败美国。这一年,苏联队金牌总数世界第一。

     1972年慕尼黑这场篮球冠军争夺战,无疑让世界体育铭记苏联的奇迹。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细节特别触动人。队员集体把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抛起来,所有人在为他欢呼。

    

     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正是当年苏联篮球队教练加兰任。

     当时全世界断定他们不可能赢,但他们没有投降,教练带领球队全员刷新了历史。

     电影《绝杀慕尼黑》就是根据1972年这段历史事实改编的电影。

     电影定档6月14日上映,目前已提档至6月13日18:00全国上映。

     此前电影在俄罗斯上映,刷新了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冠军。

     电影中,加兰任教练向全世界提出,要打败美国队。还说出那句荡气回肠的语录:

     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绝杀慕尼黑》既还原了1972年的历史,也有高燃和感动的元素在里面。

     迎战奥运本身压力巨大、训练极其辛苦。球队非但没有得到支持,反而经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嘲讽。

     比赛要是输了,球队将接受流放边疆的严酷惩罚。

     对手是连续36年冠军的美国人,想要打出比战神还要出色的水平,大概只能用走火入魔来形容。

    

     加兰任是苏联球队新教练,刚上任时被队员各种吐槽。1年时间备战,磨合期就占用掉不少时间。

     最后全员凝聚成一团火,甚至一支军队,全很难想象他们当中经历的苦辣酸甜。

     谁也想不到奥运会期间遭遇恐怖袭击。从目睹恐怖事件到决赛开场,中间只隔了3天,所有人顶着噩梦般的恐惧上场比赛。

     电影如何演绎3秒钟绝杀,更是让人期待。

    

     关于1972年那段历史,网上找到的影像资料已经很模糊了,依然看得人热血沸腾。

     《绝杀慕尼黑》更是1:1重现了1972年发生的历史。

     电影中的教练、队员都是当年球队原型,从演员外形、气质到服装造型都力求跟人物原型相似。

     电影开拍前,剧组先带演员篮球集训,到最后每个人拉出来都可以去参加职业篮球赛。

     用整整一年时间,还原十几分钟的比赛场面,比赛细节更是一点点死磕,照着真实比赛场景拍出来。

     不管是篮球比赛的不服输,还是拍摄电影的拼尽全力,战斗民族从始至终都带着生猛气质,就像几句质朴的“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就足以刷新历史。

    

     1972年是足够被历史铭记的一年,足够震撼、争议,足够热血、感动。

     铭记一段历史,就能获得一份前行的力量。通过《绝杀慕尼黑》重温这段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

     这是一部让“猛男落泪”的高品质高口碑好片,6月13日18:00提前上映的《绝杀慕尼黑》必定是本年度最佳电影之一,绝对不能错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