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我才20岁,却为30年的乐队流眼泪
2019/5/26 20:52:22 思想聚焦

     作者:王火火

     来源:ONE文艺生活(id:one_hanhan)

     你去过音乐节吗?

     你听过音乐节上山呼海啸的尖叫声吗?

     你感受过人山人海层层叠叠的热浪吗?

     如果你有过,那你一定知道新综艺《乐队的夏天》意味着什么。

     热血,摇滚,乐队,尖叫。

     如雷贯耳,此起彼伏,成群结队,经久不息。

     如果你没有过,那也不要紧。

     你一定听过他们的歌,在知道或不知道的情况下。

     反光镜乐队,新裤子乐队,鹿先森乐队,痛仰乐队,旅行团乐队……

     用节目组自己的话说,就是: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不看《乐队的夏天》的人不快乐。

     并且友情提示,建议携带老父亲一同观看,会有奇效。

    

     乐队来了!

     我至今都不敢相信,毫无音乐基因的马东(dbq)是怎样集齐这31支乐队的。

     在大众认知里,做乐队的人都酷酷的,有点小众,有点特立独行。想要说服这帮人来参加一个竞技类节目,马东得有洪涛的嘴皮子和耐力才行。

     而当他真的集齐了,第一期节目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一切又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节目一开始让乐队们坐在一起,每个乐队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5支乐队投票。

     投票道具是印着自己乐队logo的CD盘。

     我感到了节目组的小恶趣味:音乐人都很real嘛,那我们就实名投票吧!

    

     结果没有剑拔弩张,没有硝烟四起,不像之前rap竞技节目里面充满了互呛。

     大家都很得体,以及可爱。

     旺福乐队为了公平起见,在投给谁都不太好的情况下,把5票都投给了自己,赢得全场喝彩。

     有头有脸的老牌乐队出场,其他人都站起来,接到了前辈投的票,大喊一声“谢谢三哥”,沉浸在被认可的喜悦里好久都出不来,“求表扬”的小脸美滋滋的。

    

     还没唱歌呢,大家就开始发射可爱了。

     节目按照此类综艺的惯例,邀请了一些大咖,但并不是请来导师,没有分门别派地打擂台,而是称作「超级乐迷」。

     吴青峰坐在那里听得入神,聊到乐队发展的困难会红眼眶;乔杉一脸向往,和乐队的交流充满了小心翼翼;张亚东一身荣誉,认真感谢坚持做乐队的所有人;

     “非我族类”的马东就更可爱了,你能看到他是外行,是普通人,是被打动的我们。

    

     我敏锐地感到了这档音乐节目的不同。

     它没有那么拳拳到肉的叛逆,也不具备旁门左道的邪气。

     这档节目实在是有些「端庄」。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表达方式,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表达更重要,还是营造某种曲高和寡的氛围更重要?

     《乐队的夏天》斩钉截铁地奏响了答案:当然是表达。

    

     啥是老炮儿?

     当然我们不方便过多夸赞节目组。

     他们再好,也只是个舞台架子;触及人心的是舞台上的那群人。

     这个节目里最打动我的(没有之一),就是面孔乐队的那群老炮儿。

    

     节目组在开头一个劲儿渲染,这支乐队年头久远,曾经在摇滚乐的黄金时代大放异彩,同行者是大名鼎鼎的窦唯,如今的天后王菲当时在台下像每个跟着音乐摆动的我们。

     我看在眼里,其实有点儿反感。

     年轻人对这种超大排场的拥护,往往带着抵触和不屑。

     结果一曲结束,我成功地真香了。

    

     太飒了,太酷了,太稳了,太清爽了。

     没有自恃身份,没有摆谱儿,没有大谈特谈自己以前多牛掰,跟超级乐迷的互动姿态,甚至比很多年轻人乐队更谦逊低调。

     中年男人油腻的污名被面孔乐队一洗而空,他们身体力行证明了爱音乐的孩子不会老。

     吴青峰问乐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面孔说是成员的分分合合。

     一时大家都有些沉默,吴青峰点点头,许多没讲出口的话在眼睛里流转。

     在提到曾经的岁月时,贝斯手欧洋眼眶发红,有人说“三哥挂泪了”。

    

     这听起来是个很动人的故事,繁华过后转身看,人到中年也有情不自禁。

     然而在采访里欧洋解释道:“我没哭。我只是那几天睡得都比较晚,特别累。我真没哭。”

     这是个美丽的误会。

     与其说他真的在坚持做乐队30年后的舞台上眼含热泪打动人,不如说这个回应更令我触动。

     因为他没有想讨好任何人,拒绝给网络一个值得讲的故事。

     唏嘘感叹是有,但他“真没哭”。

     这个坦荡劲儿,我真的挺服的。

    

     面孔30年,我问他(对没错我得到了三哥的采访机会)现在的面孔和曾经的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没变过。

     他说:“没变的是对激情的保持,不一样的是乐队成员之间更加紧密、更加理解对方了。”

     他是个清醒的人,知道30年变迁更迭,许多事和人都有了变化,形容如今的面孔乐队,更恰当的形容词是“老练”和“大哥”。

     面孔乐队稳,足够稳。这种稳令人感动。

     面孔乐队也大,像它的成员一样活成了老炮儿,在稳的基础上仍旧有摇滚乐的痞气和社会气。

     “调皮的状态是很重要的。”欧洋说。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让他们看起来一点都不中年的原因。

     但我在想,他们是我爸爸那个年纪的人了,站在台上弹着琴唱着歌,不令人动容实在很难。

     恍惚之间岁月送人皱纹,也送人故事,站在那里不必开口,自成一段传说。

    

     酷的三六九等

     做乐队的人,不说自己乐队成立了十几年,好像都有点丢人。

     盘尼西林乐队成立于2013年,三个乐队成员都是90后,打鼓的是个99年的弟弟。

    

     在一众10年起跳的乐队中间,盘尼西林足够“鲜”,跟着鲜一起的,是足够“酷”。

     介绍小片里有人问他们,是90后乐队里最强的吗。

     主唱小乐说,是吧,这个也没必要谦虚了,说不是最强的就假了。

    

     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牛,承认自己酷,承认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是90后一代人的坦诚属性。盘尼西林把这个特性发挥得尤为极致。

     他们在乐队表演中进行了很长的一段器乐表演,没有人声。

     有人评价:这个乐队胆子很大啊,牛。

     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是盘尼西林乐队成员的默契。

     表演结束,高晓松按照自己人设的惯例对他们的歌词进行了指导和修改,主唱小乐十动然拒:“很谢谢你的建议,不过我们不打算改了。”

    

     够直接,够爽快,够飒。

     小乐对“自己的音乐”的定义很严格,要是原创的东西,那就不能改成高晓松的歌词。

     这种酷劲儿不是无厘头的“我不服”,而是对音乐热爱后的坚守。

     不迂回,趁着年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他们的态度。

     被问到什么是酷,小乐回答:“不考虑后果就是酷。”

     “我不考虑后果,我想去的地方就去了,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但可能不考虑后果也会有危险,但那是另一回事儿了。”

     而面对更“世俗化”的问题,如果自己的直率发言影响了乐队形象怎么办,小乐和其他两位成员小羊、熊花表现得十分默契:“不会伤害到乐队。”

    

     所有的骂声,诋毁,嘲讽,都不会影响乐队。因为他们不在乎。

     “我们不在乎,我们就是做音乐。”

     在年轻人普遍被酷诅咒的背景下,盘尼西林乐队似乎十分合时宜:他们任性,不屈从,拒绝娱乐化,对名气也没有很喜欢,能赚钱就行,爱听他们的歌他们就开心。

     然而这背后又是另一层的“不合时宜”:他们的酷无论多么取悦大众(或是激怒大众),他们都不care。

     世界上最酷的事,应该就是做自己,做音乐,做音乐的时候仍旧做自己。

    

    

     当我们在听音乐时,我们在听什么呢?

     我觉得我们在听一份状态,一种情绪,一个故事。

     少年人有少年人的锐气,中年人有了中年人的平静,

     但我们殊途同归,都是音乐的孩子。

     《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最友好的地方在于,有一个马东。

    

     超级乐迷张亚东的小半生都献给了音乐;而他旁边的是音痴马东。

     他像《神奇动物在哪里》里的小胖子麻鸡雅各布,是我们普通人的视角。

     可能只偶尔听过一首歌,只听别人提过几个名字,但我们的情绪、状态是相通的,我们为了好故事感动的心是一致的。

     就像这个节目一开始的样子,所有乐队排排坐,在镜头前一览无遗。

     因为音乐,我们彼此都是赤裸的。

     我喜欢乐队们,因为他们酷,但又不会过于酷;他们稳,但又不会过于稳。

     我也喜欢这个节目,因为它端庄,但又不会过于端庄;它可爱,但又不会过于可爱。

     大家的雄心和热血排排坐,去掉形式和噱头,音乐表达永远是最重要的。

     最后,爱音乐的人点一下「在看」

     我不信只有我一个人为乐队而疯狂。

     视觉:鲜和奶油

     图片来源于《乐队的夏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